怎样分清一篇文章的体裁?

如题所述

楼层: 1
[思路分析]
下面的解答供参考
[解题过程]
1 什么是话题作文 
  
  所谓话题,就是谈话的中心,谈话的内容,谈话的由头。围绕着所给话题,就是围绕着所给谈话内容写成的文章,便是话题作文。
  在上述例题中,只要考生所写作文与“树”有关,都算切题。记叙文可写自己亲历的或看到或想到的有关“植树”或“毁树”的人、事,也可以记叙以“树”所喻之人、所喻之物、所喻之抽象的文化现象,又可以是畅想未来社会的人与树之间的生存关系;说明文可说明树(也可以是一种树)的种类、特点、作用、栽植等知识,也可以说明植树(或毁树)的作用(或危害);如果写议论文,可由树的自然特点谈起,由物及人,引发对一些社会现象的议论,如树木与“树”人,如由“树木、树林与气候”引发的生活、社会现象思考。此外,还可写成戏剧。

  把握话题内容的实质,追求与话题内容“神似”,行文中可能没有提到与“树”的字眼,但也算切题。
  上面的分析表明,话题作文有以下几个特点:
  1、 相关性。话题作文必须与话题相关,一般情况下,话题作文的要求只规定话题的范围,而不限定作文的主旨。例如所举例题,不管是写有形的树,还是写无形的树,但都应该与树有关,这样的作文才算切题。
  2、 自由性。这是话题作文最大的特点。话题作文和以前的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给材料作文相比,给了考生在题目、选材、文体、想象空间上极大的自由性和自主性。一般情况下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 题目自由。所给话题可以不作题目。考试可以自拟题目。所拟之题最好能体现文体的特点。
 (2) 选材自由。只要是选择与话题相关的写,都有效。
 (3) 文体自由。话题作文大都要求除了诗歌外(将来可能会去掉此限。实际上2000年某些地区中考已经允许考生写诗歌),考生可自由选择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或戏剧。
 (4) 想象自由。丰富的想象力是佳作的特征之一。话题作文在题目、选材、文体等所赋予考生广泛的自由度也使考生有了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因此上乘的话题作文更看中考生在拟题、立意、选材、布局、行文的创新——想一般考生所未想,写一般考生所不能写。想象的自由中还要提到一点,就是思维的深度。作文的深度就是思维的深刻性。看透所写事物的本质,把握各个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发展规律,辨证的分析事物,写出的文章才能使读者觉得有厚重感,有震撼力。
  总之,话题作文的自由性的含义是作文给了考生更多的选择权:考生自己选;选适合考生自己的。就这一点而言,话题作文缩少了对考生作文限制的空间。考生可以在作文中最大限度发扬自己的长处,写出自己的个性,体现出自己的创造力。

作文的体裁
 一、记叙文
 二、说明文
 三、议论文
  
  一、记叙文
   记叙文是写人记事的文章。可根据内容需要,穿插使用描写、抒情、说明、议论等手法。一般记叙文有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人物、地点和时间六大要素。
   我们可以用顺叙、倒叙、插叙或补叙法写作。
   记叙文的一般要求:
  (一)感情真实。
  (二)内容具体而有重点。
  (三)结构清晰而完整。
  二、说明文
  说明文是说明事物、阐释道理的文章。它以说明为主要的表达方式,对事物的性质、特点、成因、功用等作出科学的解释,以传播知识为主要目的。
              
  说明文的一般要求:
(一)内容须带科学性和知识性。
(二)有层次、有条理地解说论点或看法。
(三)文字简洁
三、议论文 议论文是用来分析事理、阐明观点和主张的文体。它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
   议论文的一般要求:
   (一)开头时,根据题目所规定的范围,定下一个立场或论点。
   (二)以所持论点为基础,提出有力的论据或道理来令读者信服。
   (三)层次须分明、语言要简练。

什么是散文呢?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的散文,在古代指的是一切不押韵的文章。不过,古代没有“散文”这一个名称;“散文”这个名称是“五四”时期才有的。在现代,广义的散文包括了除去诗歌、小说、戏剧、影视文学之外的一切叙事性、议论性、抒情性的文体,如秦牧在《海阔天空的散文领域》中说,“不属于其他文学体裁,而又具有文学味道的一切篇幅短小的文章,都属于散文的范围”。这样,就有了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和议论散文等的分类。狭义的散文则专指抒情散文。这是因为随着文体的发展,叙事散文中的通讯特写、传记文学、报告文学等,已经发展成为独立的文体,各成一类;议论散文则有了专门的名称——杂文,也从散文中分了出来,剩下的只有抒情散文,这就是狭义的散文。

散文,是文学里的一株奇葩。中国的文学里很早就有了散文的踪迹,如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等。但最成功的,莫过于那部《徐霞客游记》。此文虽同属于游记的范畴,但在内容和思想性方面,已经脱离了那种单纯的借景抒情式的文章,开创 了散文新的体裁。
到了近代,中国更是涌现出一大批散文家。如朱自清、扬朔、艾青等,他们的作品,有的清新娟秀,有的深厚凝重。但同样之处都是记录、赞叹了新中国的建立,成长,发展。这对于后来的散文,在风格上影响甚深。
综上所述,散文主要有两个方面值得注意,既体裁和风格。
先说体裁。现在的散文体裁已经分有好几种。有随笔小札、心情文字、旅行游记、叙事抒情等等。随着笔者的感触不同,每篇散文的定义上就有所区别。
寥寥几语,尽述心事,这样的散文很精悍,与现代诗歌相得益彰;洋洋洒洒,阐述心情,这样的散文很凝铸,作者一定必有深意,要结合题目去理解,才能领悟。
再说风格。有清新的、凝重的、喜悦的、悲伤的、积极的、落寞的,数不胜数。但有一个宗旨,既文笔一定要优美,文章一定要流畅。‘形散而神不散’。最后结尾处,一定要有点睛之笔,突出主题,反应出这篇文章的思想。
其实,人生如酒自斟酌,文章似茶随调和。一篇好散文的成功之处,只要能引起读者共鸣的,都是好文章。散文虽有它自己独特的一些规定和范畴,但只要是发自内心的文字,谁不为之感动呢?古诗中的拗句也是如此。
什么是散文?散文就是剖露在纸上跳跃的心灵文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