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儿童诗歌怎样创造

如题所述

小学语文低段儿童诗歌,具有语言凝练、生动活泼、意境悠远、情感丰富等特点,是低年级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占了教材非常高的比例。但是这些儿童诗歌简简单单,一读就懂。它们除了作为识字的凭借和朗读之外,是否还有更深的意义和更高的要求呢?比如理解的度上如何把握?诗歌的情感如何体验?诗歌的意境该如何引入?语言的训练点要不要落实?针对诗歌的这些特点,本文提出了“入情、补白、精彩”等教学规范,来进行诗歌的教学。
【关 键 词】 低年级儿童诗 现状 规范 策略
翻开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笔者发现语文课本中增选了相当数量的儿歌和儿童诗。儿童诗歌生动活泼,简单明了,富有童真和童趣,是孩子们十分喜爱的文学体裁。可是,在实际的教学中,笔者曾一度陷入“理性分析、呆读死记,思想灌输”等圈子。特别是低年级的儿童诗歌的教学,更是无计可施。总觉得这些诗歌简简单单,一读就懂,除了单调枯燥的读读背背之外,还是读读背背,没有什么具体的规范可以操作。所以,我常常思考着:其他语文教师是否和我一样,对低年级的儿童诗歌教学也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困惑呢?以下是笔者调查的一些现状及相应的对策思考。
一、情感:失落 入“情”
诗歌是最为注重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可以说诗歌的生命和灵魂就是情感。因此,情感体验在诗歌教学中是第一位的。可是,一些教师认为,低年级教材中的儿童诗歌,就那么短短几句话,一目了然,没有什么可教的,教学时只要让学生会认几个字,会读几行诗就行了。至于诗歌中蕴涵着的情感,跟这些低年级孩子一时半会儿也说不清,说了也没什么用,情感体验还是等到高年级再说吧!所以至今还有老师仍按“导入新课——识记生字词——读通课文——背诵课文——指导写字”五个程序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
儿童诗歌虽然短短几行,却流淌着源源不断的情感,有感恩、有同情、有热爱、有悲悯——如《一株紫丁香》表达师生之间浓浓的爱,《欢庆》表达了对祖国的深深热爱,《两只鸟蛋》体现的是对生命的珍爱,《假如》则让人体验到了关爱别人,关爱环境的情感。这条情感的河流,从诗题就起“源”,到结句还未断流。这就使得教师在儿童诗歌的教学中,从一开始教学时,就要用不同的手段,不停地激情、传情、融情,透过字里行间,理解文字背后蕴涵的丰富情感,从而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例如一位老师教学《两只鸟蛋》:
[片段一] 欣赏百鸟,生发爱鸟情
1.教师用课件出示各种鸟类的精美图片,问:小朋友们,你们喜欢鸟吗?在这生机勃勃的大自然中,鸟类世界真可谓异彩纷呈、妙趣无穷。无论是陆地、海洋、高山、,还是河谷、城镇、密林,到处都有鸟类的身影。据英国鸟类学家希尔的估计,大约有8700种,1000亿只,真是一个繁盛的大家族。
2.学生拿出自己收集的图片进行小组交流,说说自己喜欢什么鸟,也可以讲讲自己知道的鸟的故事。交流之后,让学生把图片张挂在黑板上,来个“百鸟齐欢”。
[片段二] 细读体味,感受爱鸟情
1.细读体味第一节
(1)自由轻读,读后交流知道了什么。
(2)拿出鸟蛋让学生摸一摸,感受鸟蛋“小小的、凉凉的”是多么的可爱。
(3)读出喜爱鸟蛋的这种感觉。
2.细读体味第二节
(1)两只鸟蛋怎么会是两个生命呢?
(2)交流看法,相机引导学生表达:一只鸟蛋就是一个生命,一只小鸟;两只鸟蛋就是两个生命,两只小鸟。
(3)课件演示小鸟孵化的过程,再次深切感受“两只鸟蛋就是两个生命”。
(4)指导朗读“两只鸟蛋就是两个生命。”
(5)想象说话:鸟蛋不见了,如果你是妈妈会怎么样?理解“焦急不安”
(6)引读:吃饭了,鸟妈妈一口也咽不下,这会儿一定——(生)焦急不安。
睡觉了,鸟妈妈翻来覆去睡不着,这会儿一定——(生)焦急不安。
【解析一】一词一句总关情
儿童诗的情感,蕴藏在文字的背后。学生只有通过与文本对话才能感受、体验。片段二中教学鸟蛋“小小的、凉凉的”时,出示了真实的鸟蛋,让学生摸一摸,瞧一瞧,真切感受到了小小的,凉凉的鸟蛋的可爱,所以学生读起句子来的感觉就特别好,自然对鸟儿生发喜爱之情。片段二,“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鸟妈妈这会儿一定焦急不安!”抓住“焦急不安”这个关键词,指导学生想象:“鸟妈妈找不到鸟蛋了,心里一定焦急不安,鸟妈妈一会儿……一会儿又……比如:吃饭了,鸟妈妈会怎么样?引读:鸟妈妈这会儿一定——(生)焦急不安。睡觉了,鸟妈妈会怎么样?引读:鸟妈妈这会儿一定——(生)焦急不安。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在一遍又一遍的反复诵读中,产生独特的、丰富的感受,激起情感上的共鸣。
【解析二】一言一行总含情
要读出文字背后蕴含的深情,就要将学生的情与作者的情融为一体。要将两者的情融为一体,教师就必须精心设计,为学生营造一个情绪场,即能给学生以情绪感染的情感体验,进而产生某种学习动机的课堂环境,它能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角色,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和完成学习任务。
1.导入处激情:上述片断一中,教师用丰富多彩的鸟类图片切入,,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引发了他们的兴趣。通过图片交流,让学生了解到在这生机勃勃的大自然中,鸟类的世界原来是如此的异彩纷呈,妙趣横生。带给学生情感上的强烈冲击,从而打心眼里喜欢上这些可爱的鸟儿。学生的情感闸门,此刻无疑已经訇然中开。
2.高潮点聚情:当学生的真情在课堂中流淌起来,教师就要借机推波助澜,起处要助势,伏处要烘托,并适时积聚,以掀起课堂教学中的高潮。本课中,学生情绪高涨处,是在对鸟妈妈的“焦急不安”的理解。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进画面,发挥想象:鸟蛋不见了,鸟妈妈是如何的着急,如何的担心,学生们联系自己的亲身经历侃侃而谈,“如临其境、如见其形、如闻其声”,那对小鸟的喜爱之情,对生命的珍爱之情也就愈发浓烈,愈发深厚,积聚在心头,凝聚成那一句句真切、感人的话语。而这一切,正是从孩子心底流淌出的情感的自然表达。
3.结束时传情:诗句教学结束之后,学生似乎情尤未尽,满腔热情澎湃于心。教师顺势引导拓展,当“我”轻轻地把鸟蛋放到鸟窝里,“我”并没有马上离开,请大家看语文书第四十页,你看“我”双手合起来,在想什么?小组讨论,集体交流。有学生说:“我对鸟妈妈说,对不起,我把你的孩子送回来了。”有的说:“鸟妈妈你快把小鸟孵出来,好让小鸟自由自在地飞。”有的说:“我想着想着,入了迷,仿佛听见鸟儿的欢唱,我连忙抬起头来,把目光投向高远的蓝天。在高远的蓝天上,我仿佛看见小鸟在蓝天上飞翔唱歌,
如此一来,学生的情在导入时被激发,在流淌中起高潮,在结束时又源源流淌,从中获得的情感体验是真实的,也将会是刻骨铭心的。
二、意境:空乏 补“白”
叶圣陶先生说:“作者始有境,入境始觉亲。”儿童诗的创作同样源于生活,作者在此时被此景所触发而生的情,融成笔端简单的几句诗,其思维的跳跃往往较大,相应的留白较多,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但读者唯有入其境,才能领其情。这些特点值得我们老师认真思索,真切把握,否则处理时易陷入蜻蜓点水式的简单化圈圈之中,再加上低年级学生理解时往往只能就字论字,就句读句,难以从整体加以把握。
以下是一位老师在试教《小柳树醒了》的实录片段:
1.小柳树醒了,是在谁的帮助下醒了呢?随机板书(春雷);
2.小柳树醒了后,又是谁帮助它洗澡、梳头呢?随机板书(春雨、春风)。
3.洗好澡、梳好头又是谁和小柳树游戏玩耍呢?随机板书(春燕、孩子们)。
4.那么,你觉的小柳树现在什么心情,你能把这种心情读出来吗?
显然,像这样的诗歌教学,学生学得索然寡味,诗歌的意境,情趣无从谈起,学生只能在诗外徘徊。《柳树醒了》这首诗歌,多么富有诗意,处处透出清新的春的气息。春雷跟柳树说话、春雨给柳树洗澡、春风给柳树梳头、春燕和柳树捉迷藏、孩子们和柳树玩耍……于是,柳树醒了,柳枝软了,柳梢绿了,柳絮飞了……整首诗琅琅上口,意境优美,可是上述的教学带给孩子的什么呢?仅仅是一个空乏的躯壳。
为了帮助学生顺利进入诗歌意境去悟诗,运用“补白”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就需要教师善于捕捉诗中空白,作层层铺展,为学生搭建“入境”的阶梯,让学生一边走进文本,一边获得体验,漫步诗境,欣赏诗歌的独特魅力。
1.课文补白
《柳树醒了》第二次教学时的设计:
(1)让学生自读课文,找一找是谁让柳树醒了?学生读文后能够很快地找到是春雷、春雨、春风、春燕让柳树醒了。
(2)接着跟学生说:如果你是春雷、春雨、春风或春燕,你打算怎样让柳树醒来?你喜欢扮演谁呢?请你先仔细读一读你要扮演的那一段话,读完后在小组内演一演。
于是学生兴趣十足地读起课文来了。不一会儿学生便纷纷举手要上台表现自己了。表现时学生非常地生动、逼真。有的是雷公公,粗着嗓子说:“小柳树,醒醒了,春天来了!”有的是小柳枝正在舞蹈,有的是春燕,正向小柳树述说春天飞行的快乐呢!边说边舞,孩子们的心已经动起来了,此时的课堂,诗情涌动,诗性飞扬。
2.图画补白
一首首诗歌本身就是一幅幅生动迷人、情趣盎然的画卷,所以教学时不妨让学生画一画,借画入境,效果也不错。如《柳树醒了》教学最后一个环节的设计:
师:"说说看,春天里还有什么醒了?"一时间,答案五花八门,精彩迭起。
  生1:小草醒了。
  生2:小花醒了。
  生3:青蛙和蛇醒了。
  生4:干脆总结:动物和植物都醒了!
  还有一个可爱的孩子说:"冬天的时候,小河睡了,结冰了,春天来了,冰化了,水醒了。"水醒了",这不正是诗吗!不正是孩子们美丽的童真吗?
  师:那么,你们能画一画睡醒的春天吗?
这下就更热闹了,孩子纷纷用缤纷的色彩画出了五颜六色的"春天",包括小欣黑得像乌鸦的"燕子"、小洋漂亮形象的"柳树"小轩哗哗流淌的“小溪”……我欣赏之余,不禁佩服起这些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其中,昱伟的画最吸引人,他的画纸上有一个硕大的绿色太阳,我看看四周,大部分的孩子都是红色的太阳,小昱伟为什么画的是绿色的呢?我问了昱伟。他腼腆地说:"春天看上去都是绿色的,我想春天的太阳公公如果也是绿色的,那就有更多的小草变绿了。"--多美的想法!多妙的画呀?
三、语言:苍白 精“彩”
诗歌讲究惜字如金,儿童诗凝练的语言,使得低年级语文课的教学重点之一——字词教学好像被架空,似乎找不到一个支点。于是部分老师认为低年级语文课的使命,不能只让学生去感悟那些尽管付出努力都不一定就能悟透的人文性,更应该引导学生牢牢抓住几个人人经过努力都能把握的语言现象及其规律(即工具性),然后进行分析,比较、训练。例一位教师教学《四季》时片段:
出示:谷穗弯弯,他说:“我是秋天。”
谷穗弯弯,他鞠着躬说:“我是秋天。”
(1)读一读,说说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2)“鞠着躬”是什么意思?
(3)谷穗为什么会“鞠着躬”呢?
(4)这两句话你觉得哪句更好?为什么?
(5)课文中还有这样的句子吗?找出来读一读。
(6)小结:我们以后写句子就要写得这样具体。
引导学生利用文本对学生进行语言的积累,语感的训练和听、说、读、写方面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确实很重要,但是片面强调语文的工具性,也是不妥的。特别是意境优美、情趣盎然的低年级儿童诗歌,如果对诗歌语言进行细致地切割,肢解,只在词语和句式上兜圈子,进行一种纯粹的语言教育活动,而忽视诗歌写景状物、抒情明理时那种既文意贯一、血肉交融,又开合跌宕、灵动多变的表现特点,只能是降低了诗歌教学的趣味,只会把学生的个性、灵气都给磨掉了。儿童诗歌所描绘的画面和营造的意境,主要是靠整体的感悟,让学生尽情地读、思、演、说,感受语言的优美,运用各种手段加深对诗歌情感的体验,,给学生插上一对想象的翅膀,放飞孩子们的思维,使他们飞翔在文学的天空,遨游在无限的空间——
例教师在第二次试教《四季》做了如下设计:
出示:“谷穗弯弯,他鞠着躬说:“我是秋天。”
老师装着惊奇的样子问道:谷穗为什么像人一样在鞠躬呀?
生:因为谷穗成熟了。
  师:真聪明!知道谷穗鞠躬是因为他成熟了。别的同学呢?
  生:我认为谷穗在跳舞。
师:你的想象力真丰富。还有不一样的答案吗?
  生:调皮的风在和谷穗做游戏呢!
  师:对呀,还有别的想法吗?
  生:他在向大地鞠躬,表示感谢。
  生:我想他是在沉思,回忆春天的故事。
  生:也许他在等待,等农民伯伯来收割吧!
师:次时此刻,小谷穗好像在说什么?
生:“我成熟了,我多棒。”
  生:“看我多肥呀,我沉甸甸的都弯腰了。
生:“我们成熟了,把我们带回家吧;
师:“是呀,丰收了,大家多高兴,让我们带着喜悦的心情来读读,好吗?
  所以,低年级儿童诗歌教学应摒弃“句句讲解,字字分析”的教学程式,可以通过精练几个点来规范我们的教学,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 
1. 吟唱诵读点
诗与曲,自古以来就是相互依存的姐妹艺术,许多优秀的儿童诗歌集形声韵律色彩之美感于一体,具有强烈的音乐性和节奏感。学习诗歌过程中如能调动学生所有感官的积极性,进行反复的吟诵,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可以让学生感悟到诗歌中字、词、句所表达的形象美、色彩美、音乐美。并通过这种感悟,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直接的、准确的、敏锐的感受能力。读诗歌还可以像古人那样“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许多儿童诗歌本来就是一曲曲久唱不厌的歌,如《小小的船》〈快乐的节日〉等诗歌,在音律中感受诗歌的美,获得独特的诗意享受。
2. 入境想象点
叶圣陶先生说:“读诗不仅要睁开眼睛看文字,更要在想象中睁开眼睛看由文字触发而构成的画面。”钱正权老师说:“引领学生进入诗境的基本路子,不是一味地去寻求诗的信息意义,而是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诗中的画面,读者要读出诗情须进入诗的意境,须发挥想象。”因此,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感受诗情画意。
3. 阅读链接点
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阅读积累,在诗歌教学中,还可以唤起学生以往诗歌阅读的记忆和经验,引导他们进行开放式的联想与链接。链接的方式可以多样化,比如,中外同题诗歌,同一作家的多篇诗歌等,在比较中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体会。如学了《四季》,可以拓展阅读《四季的脚步》、《春天在哪里》、《春风吹》等诗歌。
4. 写作拓展点
在一次次读诗、说诗、悟诗的过程中,学生的诗情逐渐被激发,诗心渐渐触动,学生在这种诗意的氛围中不只不觉萌发创作诗歌的冲动。即使是低年级的孩子也不例外,他们的诗歌创作可能还是处于模仿阶段,但也应该积极鼓励。如《四季》这首儿童诗,是适合学生仿说仿写的范本。在感受了四季的美丽之后,老师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随诗而仿,引孩子走近儿童诗,喜欢儿童诗,学写儿童诗。
1. 师:你还能从哪些事物身上知道春天(夏天、秋天、冬天)来了呢?
     引导学生开阔思维,把平常看到的、想到的都说出来。
2. 师:老师手中有很多图片,每人拿一张,请你和同桌讨论一下,你认为手里的图片是哪个季节的?学生分组交流讨论,教师适时指导。
3. 师:你能照课文的样子说说你手中的图片吗?教师范例说,然后指名学生说。(出示课件)
4. __________会对小鸟说:“我是春天。”
   __________会对青蛙说:“我是夏天。”
   __________会对____说:“我是秋天。”
   __________会对____说:“我是冬天。”
5. 贴图游戏。
  师:说得好的奖励你把图片贴在黑板上。
  学生自由贴图,组成一个多姿多彩的四季。
  诗情、诗意、诗心潜藏在每一个人的心中,我们的教学的目标不是要培养多少诗人,但应该让他们爱诗、读诗,在我们的课堂里应该赋予孩子们文化的气息,让我们的教学蒙上一层文化的色彩和诗性的光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9-21
作文教学自古以来就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然而遗憾的是,它并不为学生所喜欢。放眼现在的学生作文:或胡编乱造、或寻章摘句、或无病呻吟……作文成了学生语文学习中的“拦路虎”,写作文已经成了他们沉重的心理负担,更无从谈起品尝创作的快乐。至于,在作文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几乎成了一句空话。那如何改变被动的现状,重新把失去的学生找回来,让作文成为学生发自内心的、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倾吐”?其实,能为我们改变被动现状,开启绿色通道的金钥匙,不是某一种另类的、新奇的事物,而是被大家忽视了、遗忘了的——儿童诗!儿童诗是诗歌的一种形式,她以儿童为对象,符合儿童的心理和审美特点。儿童诗用最富于感情、最凝练,有韵律,分行的语言来表情达意。在让学生读诗、写诗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对生活的关注和思考,提高他们对写作的兴趣,增强其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 一、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引入儿童诗歌的意义 小学阶段三——五年级的作文要求是“有条理”“有内容”,不像低年级写的多是有具体内容的看图作文,所以在这一阶段,学生要写好一篇作文,得靠老师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和写作兴趣。但是由于年龄特点的关系,小学生无意注意占优势,观察与分析的能力不强,喜欢不完善的自由联想,而诗歌的一些特点恰好可以弥补这方面的欠缺。首先,儿童的诗歌所赞美的多为生活中的美的事物,表达形式也多为学生喜闻乐见,因而让诗歌走进课堂,对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其次,较好地掌握并善于运用诗歌中大量出现的比拟,排比等修辞手法,对提高文章的生动性、活泼性有着重要的意义。更重要的是诗歌中蕴藏着大量的写作素材,就像一座不为人知的宝库,一旦发掘,将擦亮学生审美的眼睛,打开学生闭塞的思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使他们的文章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情。二、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渗透儿童诗歌教学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樊发稼说:“诗歌,和儿童有着一种天然的默契关系,他们的想像方式、表达习惯和认知渠道,都有着诗的品质。所以好的诗句,可以成为儿童内心世界的容器,成为儿童认知世界的道路。”由于诗歌所特有的语言特点,因此诗歌对作文教学有着极大的作用。(一)儿童诗歌的语言特色1、讲究语言的色彩诗歌的语言精湛,语句凝练,要让学生学会欣赏。除了从整体上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情景美之外,还应从词句入手欣赏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描写。如《落叶》:一阵秋风吹,枝头黄叶随风飞,大地盖黄被。诗中的“黄被”,它从颜色、状态两方面把秋天的枯叶写活了。在教学时如果能结合欣赏多媒体,优美的诗句定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2、讲究语言的“动”“静”诗中精彩的比拟、排比句,可以找出来让学生“咬文嚼字”。如《鞋》:两只小小船,每天载我玩,晚上我睡觉,它也泊床边。“载”与“泊”一动一静,让人回味无穷。3、讲究丰富的想象儿童诗歌的篇幅不长,语言精炼,其中留有许多空间可供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从而补充再现美的诗境,使诗的内容更加充实。如《送给盲婆婆的蝈蝈》第三节中有“歌声会……歌声会……”,教完这首诗后,让学生听听蝈蝈的叫声,在美妙的音乐声中,启发学生闭上眼睛,把自己当作盲婆婆,好像在广阔的田野中尽情玩乐的样子。有了想象,使他们看到了诗外的事情,这就是诗歌开阔的空间所提供的意境美,也是我们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和发展学生思维的一个极好的教学契机。(二)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充分发挥诗歌的作用1、参考作用经过几年的校本课程《诗歌》的学习,学生的脑海中已经存储了大量的诗歌,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成为写作时供作仿效或依据的一个参考。既可以直接成为文章的一部分,也可以经过老师的引导,对一些诗化的内容加以修改。这样学生在写作时容易做到心有所思,情有所感,有的放矢。2、引导作用诗歌参与写作教学的另一个目的就是利用诗歌的语言特点,作为一根学习知识的线,用它穿针织缕,引导学生更好地使用修辞的方法。三年级作文《一张照片》,有一位学生描写照片中的湖这样写道:湖水很清澈。由于没有使用修辞手法,读起来比较平淡。我及时出示了《湖》一诗;湖是蓝天的镜子,映出了鸟,映出了云,映出了照遍大地的太阳。经过学生修改,改成了:湖水清澈见底,它就像一面大镜子,把天上的鸟、云、太阳给映出来了。这样一修改,在原来的基础上确实有了一定的提高,但能否再动一下脑筋,让文章活泼一点呢?我又精心挑选了《秋爷爷》《冬天在哪里》等几首诗歌,着重让学生体会修辞方法的综合使用。在老师的启发和引导下,学生的作文又改成了:湖水就像一面大大的镜子,快乐的小鸟望着镜子,忙着打扮自己,白云姑娘踱来踱去,欣赏着自己雪白的外衣。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二句,但在学生的语言中却充满了诗一般的优美的语言,文章非常生动具体。因此,多了解诗歌并迁移诗歌中的各种知识,对学生打好扎实的写作知识具有重要的意义。3、激励作用在进行写作教学时还可以适当地结合写诗训练,因为诗也是作文的一种。一次,我让学生以《春》为题写一段话或一首诗。有一位学生写了这样一首诗:《春》:“春姑娘来了,/迈着轻盈的脚步来了。/她叩响大地母亲的门,/小草含笑相迎;/她抱住树枝轻轻地摇啊摇,/花苞竟相开放。”这首描写春天的诗,并没有追求怪诞奇异的意境,只是让一颗童心自由地舒展。语言简洁,节奏分明,音韵流畅,让人感到明快而优美。写这首诗的同学以前很怕写作文,但这样的写诗尝试慢慢地训练了他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逐步培养了他的习作兴趣,使他的观察力、想象力甚至包括创作的欲望一点一点地被挖掘了出来。也正是在童诗创作中一次一次的“成功”,使他对语文学习的态度发生了转变。(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感知诗歌特征,大量赏读儿童诗歌通过各种方式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听诗、读诗、赏诗的氛围。让孩子们浸泡在优美的、灵动的,充满智慧的诗歌作品之中,体会人间至真、至纯、至美的感情,增加积累,提高口头表达能力。课堂阅读。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赏读圣野、金波、柯岩、鲁兵等名家的童诗;小孩子自己创作的优秀的童诗,以学生自读为主,要求大声地诵读,在读中感受诗的节奏和优美的意境。开展与好书交朋友活动。告诉学生看首好诗就是结识一位好朋友,就要把这位好朋友记在自己的读书笔记本上。开始时,只要求学生作简单的读书卡。如记下看书的时间、书名、作者、书中的好词好句等,以后逐步提高要求,要学生记下这首诗营造的主要意象,记下自己读后的体会和收获等。召开诗歌朗诵会。请学生把自己看过的童诗读给大家听。孩子们读多了,就会产生一种抑制不住的说话欲望,他们希望能有机会将自己读懂的童诗读给大家听。经常读童诗不仅能让孩子们感受得更好,而且能促进孩子们读得更多,更认真。 三、效果当我们把诗歌引进作文教学中来以后,我们看到了学生的作文语言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变得优美,变得凝练,变得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些同学的作文语言:“尽管雨很大,风也不小,可是雨伞却总是朝我这边倾斜。伞外是天哭丧着脸,伞下已是阳光灿烂!” “伞外”与“伞下”的天地迥异,一正一反,对比强烈,全源于作者内心的真切的感受,最后以“伞外是天哭丧着脸,伞下已是阳光灿烂!”作结尾,是一种诗化的表达方式。并且最后两句,字数一样,基本符合诗歌的韵调,读来琅琅上口,增强了阅读的音乐感。“太阳,衔走了耀眼的光芒,月亮闭上了皎洁的眼睛,整个城市,淹没在黑色的海洋中。”黑夜降临,这本是司空见惯的描述,而小作者借助“衔走”、“ 闭上”、“ 淹没”等一系列的动词,使得世上万物突然间充满了灵性的光辉,这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是生命与自然的融汇。如果没有拥有一双聪慧的眼睛,没有敏感的心灵,是感受不到宇宙原来就是一个鲜活跃动着的生命啊!“在妈妈的眼中,我是一只风筝,不管我飞得多高、多远,妈妈的手中总拽着一根无形的线,把我牢牢系住。”以“风筝”自喻,既表达了对母亲的爱,同时又抒发了期望成长的感情,这显然是点睛之笔,也正是感情的升华。童年是立在枝头委婉歌唱的云雀?还是在“钢筋水泥丛林”中顾盼着的笼中小鸟?以“风筝”自喻,这里有小作者的一丝无奈,一丝感激,一丝苦涩,一丝渴望……当我们读着这些充满灵感与内在乐感的文字,我们的内心无疑是快乐的,愉悦的,真想跟它们一起呼吸,一起激动,一起聆听。一首优秀的儿童诗,不只在童年吸引过孩子,它一定会跟孩子以后的成长一道永存!让我们这些语文老师,引领着我们的孩子去接触更多的儿童诗!让儿童诗为我们的作文教学开启一条绿色通道,让学生把诗的美,把诗的韵,把诗的气质带入作文,让作文写得像诗一样优美、凝练,一样充满感情,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8-03-04
一、知道什么叫诗

诗,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韵律的语言来反映生活,抒发情感。(《现代汉语词典》)即按照一定的规则,使音节、声调和韵律符合要求,并用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形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
(诗乃文学之祖,艺术之根。这个祖,这个根,从一诞生起,就以韵文的形式出现的。)
二、知道诗一定要押韵(只强调,不作理论阐述)
押韵是汉文诗最基本的形式特征
1、押韵是对诗最基本的界定
2、押韵是伴随着诗的产生而具有的原本特征。
3、新诗是诗,也必须押韵
4、用韵应以普通话为标准。
三、知道什么叫押韵

押韵。指同韵母的字在语言停顿的地方,有规律地重复出现,或者说诗句之间末尾一个字的读音的韵母相同或相通。
押韵的一般规律是:句句押韵或隔句押韵。
1、韵母相同
(1)、句句押韵
如:
《燕歌行》(曹丕 ):
秋风萧瑟天气凉,( liang )
草木摇落露为霜,(shuang)
群燕辞归鹄南翔。( xiang )
念君客游多思肠,( chang )
慊慊思归恋故乡,( xiang )
君为淹留寄他方?( fang )
贱妾茕茕守空房,( fang )
忧来思君不敢忘,( wang)
不觉泪下沾衣裳。( chang)
援琴鸣弦发清商( shuang )
短歌微吟不能长( chang )
明月皎皎照我床( chuang )
星汉西流夜未央( yang )
牵牛织女遥相望( wang )
尔独何辜限河梁( lang )
《猴子捞月亮》(儿歌):
小猴出门去玩耍, (shua )
忽然转身喊妈妈。 ( ma )
月亮掉进水里啦, ( la )
快拿勺子来捞它。 ( ta )
(2)、隔句押韵
(隔句押韵是中国汉文诗的一般定式,并且是逢双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如:
《山村》: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jia)
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hua)
《南雄孔江湿地公园》:
群山绕水映天蓝, (lan)
百岛浮停各不凡。 (fan)
翡翠乔松生白雾,
丹霞峭壁立深潭。 (tan)
山禽戏水千般态,
库鲤腾空万点斓。 (lan)
远处游人飞艇笑,
浪花入口似琼甘。 (gan)
《春晓》:
春眠不觉晓,(xiao)
处处闻啼鸟。(niao)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shao)
《登鹳鹊楼》: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liu)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lou)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guang)
疑是地上霜。(shuang)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xiang)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tian)
江枫渔火对愁眠。(mian)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chuan)
《小草》:
没有花香没有树高, (gao)
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 (cao)
从不寂寞从不烦恼, (nao)
你看我的伙伴遍及天涯海角。(jiao)
春风呀春风你把我吹绿,
阳光呀阳光你把我照耀, (yao)
河流呀山川你哺育了我,
大地呀母亲把我紧紧拥抱。 (bao)
《数鸭子》:
门前大桥下游过一群鸭, (ya)
快来快来数一数二四六七八。 (ba)
咕嘎咕嘎真呀真多呀, (ya)
数不清到底多少鸭。 (ya)
数不清到底多少鸭。 (ya)
赶鸭老爷爷胡子白花花, (hua)
唱呀唱着家乡曲还会说笑话。 (hua)
小孩小孩快快上学校,
别考个鸭蛋抱回家。 (jia)
别考个鸭蛋抱回家。 (jia)
2、韵母相通

a o e (红颜色韵母相通)
i u ü (红颜色韵母相通)
ai ei ui (红颜色韵母相通)
ao ou iu (红颜色韵母相通)
ie ue er (红颜色韵母相通)
an en in un ün (红颜色韵母相通)
ang eng ing ong (红颜色韵母相通)
另i 、er 相通
如:

咏鹅 (骆宾王):
鹅,鹅,鹅, (e)
曲项向天歌。 (ge)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bo)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hui)
乡音无改鬓毛衰。 (shuai 或 cui)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lai)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qin)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ren)
春日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bin)
无边光景一时新。(xin)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chun)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xing)
忽闻岸上踏歌声。 (sheng)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qing)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hong)
水村山郭酒旗风。 (feng)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zhong)
四、如何指导学生学写诗

创作要诀:
围绕押韵来造句,描写典型表心情。
(一)、作诗的步骤
1、确定主题
2、采风
3、选择内容(事物)
4、围绕押韵的字去造句,去排列句子
5、注意最后一句的收篇效果。(突出主题)
6、修改提炼,
(教师要有预案,要有目的地进行引导)
(二)、创作例举:

创作例举一:
学生习作:
五一劳动节
五一乘车回老家,
黄烟豆子长嫩芽。
农民伯伯好伟大,
少年儿童把你夸。
指导方案:
1、确定主题:通过对庄稼的描写,反映中国农民的勤劳奋发精神,表达少年儿童对劳动人民的敬意和爱戴。
2、确定诗作拟含内容:
(1)、明确行程:时间、地点、经过等。
(2)、描写庄稼:黄烟、大豆、花生、水稻、蔬菜等的生长状态。
(3)、表达对劳动人民的夸赞。
3、围绕内容进行采风活动。引导观察,启发语言表达,做好笔记。
4、构思诗作的表述:
(1)、确定韵部。主要是根据预拟词语及诗句中同韵字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如涉及诗作内容的词语有“老家”、“长得快”、“叶子大”、“长嫩芽”、“夸赞”等,所以诗作的字韵应确定韵母为“a”。
(2)、以韵母是“a”的字为韵脚,进行造句。形成书面语言。
5、修改提炼。
创作例举二:
学生习作:
回老家
老家春日艳阳天,
瓦片飘水笑池边。
黄叶梨花竹子绿,
鸡蛋肉汤香又甜。
指导方案:
1、确定主题:通过回老家的生活体验,表达自己对农村家乡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2、确定诗作拟含内容:
(1)、明确行程:时令、地点等。
(2)、描写家乡景物,描述游戏玩耍、生活交往等情景。
(3)、表达心情感受。
3、围绕内容进行采风活动。引导观察,启发语言表达,做好笔记。
4、构思诗作的表述:
(1)、确定韵部。主要是根据预拟词语及诗句中同韵字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如涉及诗作内容的词语有“晴天”、“艳阳天”、“瓦片”、“池塘边”、“肉汤甜”、“鱼肉鲜”、“又香又甜”等,所以诗作的字韵应确定韵母为“an”。
(2)、以韵母是“an”的字为韵脚,进行造句。形成书面语言。
5、修改提炼。

创作例举三:
学生习作:
家乡好
市场热闹商品多,
农民开店住高楼。
学校花香卫生好,
黄坑美丽比雄州。

指导方案:
1、确定主题:通过对新农村圩镇的特色描写,反映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农村改革开放以来繁荣昌盛的巨大变化,从而达到“共产党领导好”的认识效果。
2、确定诗作拟含内容:

(1)、描写市场的繁荣景象。
(2)、反映农民的生活变化。
(3)、描写学校风貌。
(4)、抒发赞美之情。
3、围绕内容进行采风活动。引导观察,启发语言表达,做好笔记。
4、构思诗作的表述:
(1)、确定韵部。主要是根据预拟词语及诗句中同韵字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如涉及诗作内容的词语有“商品繁多”、“排排高楼”、“像雄州”、“争上游”、“钱包厚”、“不用愁”、“丰收”等,所以诗作的字韵应确定韵母为“iu、ou”。
(2)、以韵母是“iu、ou”的字为韵脚,进行造句。形成书面语言。
5、修改提炼。

创作例举四:
学生习作:
黄坑小学好
黄小是个好地方,
高楼层层花草香。
广场宽阔卫生好,
五星红旗高飘扬。
指导方案:
1、确定主题:通过对黄坑小学景物的描写,展现黄坑小学的环境风貌,折射出师生的敬业精神以及党和人民重视教育的办学成果。使人知道黄坑小学确实是少年儿童学习的好学校、好地方。
2、确定诗作拟含内容:
(1)、描写学校的校舍实施、花草树木、环境卫生。
(2)、抒发赞美之情。
3、围绕内容进行采风活动。引导观察,启发语言表达,做好笔记。
4、构思诗作的表述:
(1)、确定韵部。主要是根据预拟词语及诗句中同韵字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因涉及诗作内容的大量词语如:“好地方”、“鸟语花香”、 “校园宽敞”、“国旗飘扬”、“课室明亮”、 “课堂”、“饭堂”等都有含韵母“ang”的字,所以诗作的韵字应确定韵母为“ang”。
(2)、以韵母是“ang”的字为韵脚,进行造句。形成书面语言。
5、修改提炼。
创作例举五:
学生习作:
黎灿学校好
运动场边教学楼,
鸟语花香环境优。
黎灿之星特别棒,
幸福校园第一流。
指导方案:
1、确定主题:通过黎灿学校的景物、人物描写,表达对黎灿学校这一特色窗口学校的赞美之情。
2、围绕主题内容,引导观察和表述:
(1)、对主要教学实施如体育场地、教学大楼的观察和表述。
(2)、对校园环境的观察和表述。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感觉怎么样?
(3)、看墙报栏、学生书画展,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4)、对学校的总体评价并表述。
3、观察完毕后,要求学生用四句话进行表述。先不强求押韵,当学生记住了自己所要写的内容后,然后再引导学生押韵。
4、修改提炼。
创作例举六:
教师作品欣赏:
南雄孔江百岛湖
群山绕水映天蓝,
百岛浮停各不凡。
翡翠乔松生白雾,
丹霞峭壁立深潭。
山禽戏水千般态,
库鲤腾空万点斓。
远处游人飞艇笑,
浪花入口似琼甘。
(主题:通过对孔江百岛湖的景象描写,反映孔江湿地公园景区生态平衡发展的良好趋势,表达出热爱家乡秀丽山水的高雅情趣)
正确指导学生搜寻押韵的字:写诗时,当一时想不到新的韵字时,可试着用别的声母去与韵母相拼,也许会给你带来灵感。
五、讲究声韵美
为了使诗句更有声韵美,押韵句末尾一个字与不押韵对句末尾一个字的声调最好相对(一、二声对三、四声)。
如: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 …… 第四声
每逢佳节倍思亲。(qin)第一声
遥知兄弟登高处, …… 第四声
遍插茱萸少一人。(ren) 第二声
又如:
春 晓
春眠不觉晓,(xiao)
处处闻啼鸟。(niao)
夜来风雨声, …… 第一声
花落知多少?(shao) 第三声
强调:

不管作什么诗都要押韵,不押韵,干脆不要去写,免得浪费时间和精力。
注意:
每一诗句以不超过10个字为宜。
要求:
每个月写两首诗
每个月背诵三首诗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3-09-21
一要求押韵 二要求童趣 所选的内容要与大自然有关最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