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

如题所述

语出苏轼诗《和董传留别》。

“腹有诗书气自华”原因就在于它经典地阐述了读书与人的修养的关系。读书人向来把读书视为积累知识、增长学问的有效途径。读书的作用不仅在于占有知识,还在于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尤其是常读书,日积月累就会使人脱离低级趣味,养成高雅、脱俗的气质。清代学者梁章钜说:“人无书气,即为粗俗气,市井气,而不可列于士大夫之林。”事实证明,读书与不读书,读书多与读书少的人,所表现出的内在气质与素质是绝不相同的。“腹有诗书”指饱读诗书,满腹经纶,“气”可以理解为“气质”或“精神风貌”。全句的重心在“自”上面,它强调了华美的气质是饱读诗书的必然结果。


《和董传留别》宋.苏轼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译文
生活当中身上包裹着粗衣劣布,胸中有学问气质自然光彩夺人。
不喜欢陪伴着老儒一块清谈过“烹瓠叶”那样的苦日子,决定随从举子们参加科举考试。
口袋里没有钱不置办那“看花”的马,但会看取令人眼花缭乱的“择婿车”。
考试得中仍然可以向世俗的人们夸耀,诏书上如鸦的黑字新写着俺的名字。


就苏轼送别的这位朋友董传而言,“气”不应简单地指读书所带给人的儒雅之气,更指古代读书人所推崇的在面对人生的失意和困窘时的乐观豁达的态度。孔子的弟子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而能“不改其乐”。王勃在人生落魄时高唱“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董传身处贫穷,却始终保持着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追求着自己的人生目标,这可以从“囊空不办寻春马”一句看出。显然,苏轼对董传的人生态度还是非常欣赏的。在临别时送给朋友这一句,既是赞美,也是安慰。

“腹有诗书气自华”一句,阐明了读书与高雅气质的必然联系,凝练概括,深得读者喜爱。今天人们引用它来说明读书求知可以培养人高尚的品格和高雅的气质。也用来赞美别人学问渊博、气度不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01-18
就是说一个人有学问有修养就会自然而然的由内而外的散发出一种非凡的气度

,无论是他看起来多么的潦倒和衣衫褴褛,外部环境如何的不济和遮盖,都无
法掩盖这种纯正夺目的光彩。
反过来说就是,一个人如果没有学问修为的底蕴,无论他是如何巧言令色和装
模作样,都轻易被人一眼看穿。只不过社会的现实是许多时候人总会是看穿了

都不会去说穿,于是乎就造就了这个社会的许多滥竽充数的存在。
有许多版本!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9-23
这书的诗人的一种境界,等于现在所说的修养,读书人收到良好的教育,谈吐文雅,为事稳妥,处处透出傲人的气质,所以说“腹有诗书气自华”。
第3个回答  2021-03-19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