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花草树木的散文

关于花草树木的散文要比较短的。

这是我自己写的一篇关于树的散文,你可以借鉴一下。不足之处望谅解了。 《大山的树》 第一次真正的来到什么叫做大山的时候,有着一种新鲜感,但这种感觉没有持续太久。忙碌的工作让我无从去观赏这大山周围的景色。大山总是冲刺着绿,这一点无人否认,但即便是这么多的绿又有几个人注意到了呢?我想没有几个人吧!!大山给他自己这片土地上的人什么呢?他有点自私,只要求他的人们依偎在他的身旁;他有点偏心,外面的人进来很难得到认可,这可能是到哪里都一样吧;他有点无情,人们只要在大山就好,其他什么都不管。山外的人总是看到的更多,希望能去跟大山拼上一拼,即使是头破血流。有人会问为什么,你为什么要那么多管闲事,自己过的好就行了,他人之事就应该高高挂起,何必惹得一身灰呢?山外的人没有回答,但他们心里清楚,这可能就是所谓的明哲保身吧! 来到这边的这样一段时间里,一个字累。我看到了其他人的累,心里说不上是什么滋味!大概有点苦涩。什么叫做经历才叫真,终于有那么一点感悟。如果有一条瀑布,我希望能有勇气去站在这瀑布底下,接受他那无情的冲击。大概历练才是一种成长,但又有几人能挺得住的呢!现在想想,说自己累,实在是夸张了点。有时觉得自己很懦弱,力量是那么的渺小,好像不会激起一点点的波澜。诗人们游历在自己的精神里,却在不经意间就激起了那层层的巨澜,我又能如何呢?我不断地问自己,但到最后也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还是那句话,不经历是不知道那背后的问题的真相的。 说了那么多,本来是想写点大山的树的,谁知他们就站那里一动不动的,我也不知道写点他们什么。他们是那么的安逸,那么的不问世事,那么的从容镇定。不会因为周围的事情所动。就像我现在怎么用异样的目光注视着他们,他们还是无动于衷。既然是这样,我还写他们干什么呢?我也搞不清楚了,但后来我又发现他们也不是那么的无动于衷,他们的树枝树叶不停的招摇,我也不懂他们到底在诉说着什么,但可以确定他们动了。他们的叶子是那么的浓茂,视乎在说,大山里怎么啦,我也照样可以欣欣向荣。真的是这样吗?可能让人有点振奋,但这样的阻隔岂是这些树所能明了的。时间让他们习惯于这样,即使有那么一点不安分,但还是被冲刷的无声无息。 自己有点无语了,但脑里总是有很多的声音。那些声音太多,我都分辨不出说了些什么,让人更加的头大。让自己静静,大山里不是还有那不知疲倦的溪流吗,他们要奔向哪里,谁也不知道。但我会静下心来听他们唱歌,他们显得很欢快,树在旁边看着,静静的看着,偶尔还摇晃着他们的手臂,偶尔还发出沙沙的声音,是在迎合那溪水们吗?好像一场交响乐,不同人听了,大概都会有自己不同的感慨吧!! 树,那是大山独有的树。我又能说些什么呢! 大山让人有点迷茫,树是否也有相同的感受呢?他们总是不做什么回答,让人琢磨不透。 操场突然骚动起来,发生什么事情了,原来是一群山里的学生在玩耍。 欢快的后面是什么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04-28
红花与绿叶
自古以来,有多少文人墨客用自己优美的诗句赞美花的美丽!苏东坡写道:只恐夜间花睡去,故烧红烛照红妆。宋代的周敦颐有:“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于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当代散文家杨朔有:“那一片茶花,红得象一团烧得正旺的火焰。”
在一个春暧花开的日子里,我来到了花海里徜徉,花繁人众,群趣盎然,春花千姿万态,奇葩怒放。然而,我为一位长者写生所吸引,我走近一看,他画的不是花,而是绿叶!我好奇地问“为什么不画花?”长者慢条斯理地回答说:“我画了一辈子的花,却没有好好地画一下绿叶。我现在是在补这一课。”我听后心里不禁一颤:人们往往对花高声咏叹!而忽略了绿叶。但是仔细一想,如果没有绿叶,那红花又怎么样?记得在中学时学生物,绿叶通过光合作用,吸收营养,把养份送到植物的各个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讲:没有绿叶?那来红花!千百年来人们赞美红花却忽视了绿叶!红花还需绿叶扶!
诚然,当那一朵朵光彩照人的红花开放时,引来蝶飞凤舞,引来篇篇赞词,曲曲颂歌!这些也是需要的。但是人们往往忽略了绿叶的作用。从那位长者画绿叶中我们得到启示:没有绿叶?哪来红花?由此我想到那些普普通通的劳动者,正是他们不辞劳苦,辛勤耕耘,才创造了美!美就是这样创造的。应该感谢那些默默无闻的用辛勤劳动创造生活的人。正是他们才把生活装扮得更加美好!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9-23
送给陪我成长的花草树木     每到春天,校园里便浮着淡淡的香气,如清晨露珠一样清新,却浪漫的让人沉醉,若被教室里的孩子嗅到可就糟了,他们会一脸向往地望着老师,眼睛不停地眨呀眨,小鸟般纯真,带着那个年纪才有的迫切。而老师多半会心软。待她一挥手,孩子们就扔下上了一半的课堂,和那些写满“a”“o”“e”的课本,冲出教室,寻着那花香,奔向操场。
  在未见其花,只闻其味时,我也幻想过花的样子,该是一种像槐花一样长在高高的树上,藏在密密的枝叶中的花儿,有着温暖的米黄色,像桂花糕一样。花中一定还住着一个漂亮的精灵,有尖尖的脸和耳朵,忽闪又秀气的大眼睛。淡粉色的衣裙和香气一起飘起来。
  那花便是丁香。
  初次见面,很是失望。树不算高,花是紫色和白色的,根本找不到米黄的影子。至于花中的粉衣精灵,就更像一个笑话。不过后来,我总算接受了它,迷迷糊糊得改变了观点,开始欣赏那开得满树的锦秀,淡紫的、洁白的花瓣簇簇相拥,如雾如烟,朦胧迷离。呵呵,换种味道也不错,就像炙热的城市中的一份清新和淡然。
  后来又有了一个关于丁香的传说,谁若找到了五瓣丁香,就会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只是一个传说而已,我却虔诚地相信了,并在每一处寻找它的足迹。
  终于被我找到了,还是在学校,还是在操场,我把它从枝头小心翼翼地摘下来,在手里捧着,许一个小小的愿望,感觉自己就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人。幸福的味道就像淡淡的花香一样,轻轻地飘荡在自己的周围。
  我把校园里有五瓣丁香的消息告诉了朋友,本以为她会惊喜,会叫我带她去看。谁知她只是耸了耸肩膀,说校园里还有六瓣,七瓣甚至八瓣的丁香。她没有说谎,因为我真的见到了,那八瓣丁香仿佛在笑我,还是淡紫色的花瓣,却露出讥讽的意味。
  恰巧那时,又传来了一种说法,找到了四叶的三叶草,就会得到幸福。于是我很自然地用它顶替了五瓣丁香。
  一丛丁香树有百枝千万结。在每个丁香花开的季节,有多少人都在丁香树上寻觅,寻觅那朵不知属于谁的五瓣丁香。
  我知道,我的丁香已被我丢弃,遗忘在身后。
  只有香气,依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