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孝顺父母的经典故事有哪些

如题所述

1. 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的第三子,由薄太后所生。他在高后八年(公元前180年)登基。他以仁孝著称,闻名天下,对母亲的侍奉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夜不能寐,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视德治,提倡礼仪,注重农业发展,使西汉社会稳定,人口增长,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2. 啮指痛心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是孔子的得意弟子,被誉为“曾子”,以孝顺闻名。他年少时家境贫寒,常入山打柴。一天,家中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感到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原因。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他学识渊博,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3. 百里负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型郑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非常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去世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华丽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
4. 闻雷泣墓
王裒,魏晋时期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人,博学多能。父亲王仪被司马昭杀害,他隐居以教书为业,终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晋臣。其母在世时怕雷,死后埋葬在山林中。每当风雨天气,听到雷声,他就跑到母亲坟前,跪拜安慰母亲说:“裒儿在这里,母亲不要害怕。”他教书时,每当读到《蓼莪》篇,就常常泪流满面,思念父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