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上《蜡烛》阅读题

德国人的炮还在轰击,但是,和先前一样,炮弹落下的地方都离老妇人很远。  做好了坟堆以后,老妇人就从她那黑色的大围巾底下摸出离开地窖的时候揣在怀里的东西——一支大蜡烛。这是45年前她结婚的喜烛,她一直舍不得用,珍藏到今天。  她又在衣袋里摸了半天,摸出些火柴来。她把那大蜡烛插到坟堆的顶上,点了起来。这天晚上没有风,蜡烛的火焰向上直升,一点也不摇晃。老妇人对着这烛光,坐在坟边,一动也不动,两臂交叉抱在胸前,披着那黑色的大围巾。  炮弹爆炸的当儿,蜡烛的火焰不过抖一下。但是有好几次,炮弹落得相当近,蜡烛被爆炸的风吹灭了,有一次,竟给震倒了。老妇人就取出火柴来,很耐心地再把蜡烛点燃。问题:1.第一段里“ 德国人的炮还在轰击”的“还”是否多余?说明理由2.第二段中的“揣在怀里”的“揣”有何妙处?3.写到老妇人的黑色围巾有什么用处?

第一题:不多余,炮还在轰击,一个“还”字表明了战争不是刚开始的,而是持续了很久。突出战争已经打了很久。第二题:“揣”字,表明了老妇人的小心翼翼,从侧面体现了老妇人对这只大蜡烛的珍爱。因为这是45年前她结婚的喜烛,她一直舍不得用,珍藏到今天。第三题:从正面描写出围巾脏的程度,很黑。用这么脏的围巾来包那么珍爱的东西,只能有一种解释,就是家境太过贫寒,因为战争的关系,已经没有了生活经济来源。从侧面突显出战争带给人们无尽的灾难与困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