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创作背景

如题所述

登高的写作背景是公元767年,杜甫身在夔州,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老病孤愁的悲哀。于是,就有了这首被誉为“七律之冠”的《登高》。

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了四年,但当地军阀利用时间互相争夺领土。杜甫进入严武幕府,依靠严武。不久,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了依靠,不得不离开经营了五六年的成都草堂,买船南下。想直接去夔门,但在云安呆了几个月才到达夔州。

如果不是当地都督的照顾,他就不可能在这里住了三年。在过去的三年里,他的生活仍然很艰难,身体也很糟糕。有一天,他独自登上了贵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爬上了俯瞰,百感交集。萧瑟的秋江风光,引起了他的生活经历,渗透到他老病孤愁的悲伤中。所以,有了这首称为“七律之冠”的《登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2-19

登高的写作背景是公元767年,杜甫身在夔州,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老病孤愁的悲哀。于是,就有了这首被誉为“七律之冠”的《登高》。

1,登高的作者杜甫所处的唐朝是由盛转衰的时期,藩镇割据,战争不断,国家动荡不安。心怀天下百姓,一心报国的诗人,从年少到年老,一直忧国忧民,但一直实现不了自己的理想,在这样国家危难,个人命运悲惨的情况下,诗人登高远眺,有感而发,作下这首有七言之冠美称的千古佳作。

2,说起登高,更多人容易和重阳节联系在一起, 包括在古代,民间就有重阳节登高望远的风俗,而登高传说是为了避灾。登高的意思就是登高望远,在古代,每逢九月初九,都要举家登高望远,登高传说是为了避灾,因为有民间故事讲到,古时曾有一家人在九月九佩戴茱萸登山, 回来后发现家中牲畜皆亡,唯有登高远走的家人无恙。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 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4-01-03
古人有重阳登高的习俗,本诗作于767年重阳节。
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时杜甫56岁,寓居长江边的夔州,且身患重病,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相继辞世,这时的杜甫,生活困窘,病魔缠身。又恰逢重阳,他约一个远亲吴郎来饮酒,不想吴郎因事没来。他抱病登临山顶。秋风瑟瑟,万木凋零,江水东逝,孤鸟盘旋,猿鸣或闻。杜甫感慨万千,独自登高,写下了这首即景伤怀的七言律诗。被誉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古今律诗之冠”。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