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那么多人都信佛。却没有人愿意相信道门的神?

如题所述

这个的话主要有四个方面:

1.历史原因:

从汉朝开始佛教就传入中国了,虽然没有道教的久,但也算是老资历。

2.政治原因:

除了儒家思想,佛教的思想理念更加适合当政者控制百姓,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悉达多所悟到修行方法,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而道家第一原则:“道法自然”。顺应自然,不要过于刻意,“去甚,去奢,去泰”。人要以自然的态度(三个层面)对待自然,对待他人,对待自我。所以会有“自然——释然——当然——怡然”很少有会说到怎么为善啊,少作恶之类的内容。

3.百姓观念:

很多人都觉得现世是痛苦的,期望通过做一些事情让自己下辈子过得更好些,刚好佛教就有这个观点,道教没有,所以大家更倾向于信佛而不是信道。

4.文学上:

西游记这种脍炙人口的小说,这本书充斥的就是扬佛抑道的色彩,他本身是对当权者、时政的一种含沙射影,但是百姓不知道,看见的只是他写的精彩,对于观音菩萨、唐玄奘、释迦如来是敬仰的,对于玉帝、老君爷是嗤笑的,百姓不知道道教教理,从这里就了解了一个畸形的道教。

个人观点:我两个教派都有一点接触。我觉得比起道教,佛教更加浅显易懂,更加亲民一点,道教还比较深奥的。还有就是,我发现很多佛堂里面不仅有西方诸佛,还有玉皇大帝什么的,中西结合,道教就是三清之类的道家人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8-28

很多人信佛,追求本我,强调行善,脱离生死轮回之苦。而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却少有人信仰,很大的一个原因是道教组织框架复杂,涉及过多的领域,如医学、风水、武术等等,一般人难以搞明白。

佛教传入我国后,与本土文化相结合,短时间迅猛传播。中国化的佛教不再只是一种宗教信仰,还是一个文化载体。

1、以人为本

佛教有着“关注人生,服务社会”的信仰价值,强调所有事物都是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的结果,任何生命主体都离不开众生而存在。它是一个强调“生命”(包括人和有生命的一切物体)的宗教,所谓“三法印”——诸法无我、诸行无常、涅槃寂静,说的就是因果报应、众生平等,正是契合了大众“上善若水”的价值观。


                                   

2、没有门槛

佛教创立的理论体系的构建,都是围绕人类的生老病死展开和不断完善的。这一套清晰而通俗易懂的逻辑体系,使它入门门槛低。佛教不仅注重个人的精神修炼,还十分看重社会实践,认为人类需要多好心行善,奉献自己,达到圆满的人生和改善社会的目的。没有比佛教更接近社会生活的宗教了,这也使它的信仰门槛比其它的宗教要低许多。                          


                                   

3、文化相通

佛教与我国的传统文化本质上是相通的。佛教将众生的生命境界分为十个层次,”佛界“为最高层次,要经历无私无畏的磨炼后才能达到。提出任何人只要再精神层面上转谜成悟,实践上除恶兴善,都能达到转凡成圣。而儒学提倡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有着相同的文化”共同体“,使佛教更容易被人们接受。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化的佛教不断趋于大众化、生活化,佛教的信仰群体也逐渐变大。

第2个回答  2022-08-24

00后来浅谈自己看法,佛教和道教都是宗教信仰的一种,二者之间区别还是蛮大的。至于说为什么有许多人信佛,却没有人信道,在我看来,信道的人不是没有,只不过因为宣传或者信仰的问题而没有显露。题外话,如果让我在佛和道之间选择一个,我就更倾向于道家了。回到问题本身,为什么信佛的人更多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宗教观念不同

如果说起佛,大概率人们想的是佛祖,想到的是普度众生;而一旦想到道家,则没有这种感觉,印象里道家都是充满哲学。

南怀瑾曾说起:“道家与佛家的区别在哪里?我个人的看法是:佛家一上手就是空,就布施;道家入手就是啬,就是节啬,以养精喜气为主”。由此可知,佛家的主要布施,而道家则是注重自身的修持。

二、人们自身需求不同

刚才说到,佛家入手是布施,它所宣传的就是佛祖普度众生。那么就避免不了的,这世间有许多走投无路、置身苦海的人,这样的人不在少数,他们走投无路,就把希望投向佛祖,他们渴望佛祖的保佑,希望佛祖救他们出苦海。我的奶奶就是这样,她晚年时得了癌症,在中后期的时候居然也信了佛教,每日都在诚心祈祷,希望疾病能够痊愈。道家在追求修持,它们在探索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在这世上,渴望被拯救的人总是多于在自救的。

道家八卦钱

三、日常生活中的接触面不同

这个看法来自于《西游记》,这部我从小就在看的电视剧。剧中的佛祖,总是拯救主角于危难,每当有孙悟空解决不了的问题,孙悟空就去向佛祖、菩萨求救。虽然剧中也有道家角色,不过留给我的印象却是那个道观道长蜈蚣精。观察日常生活中,似乎也都是佛教比较盛行,所以给人们留下来这样的印象吧。

《西游记》的佛祖

《西游记》的道长蜈蚣精

第3个回答  2022-08-22

我们身边或许有很多人,都在信佛或学佛,这不得不让人思考一个问题?大家为什么喜欢佛教?信佛到底有什么益处?为什么身边的人,都在信佛?



俗话说:无利不起早。如果信佛毫无益处,也就不会有那么多人,选择接触佛教了,其实信佛一定有利可得,但有利就有弊,信佛除了可以获得益处之外,也有害处。

我们先来看看信佛的益处?

第一、信佛可以得到心灵的平和,虽然我们信佛了,烦恼并不会马上断除,但至少可以渐渐减少烦恼。很多人在没有学佛之前,遇到一些事情,或许会烦恼好几天,学佛后就会发现,原来自己所遇到的事情,并没有那么重要,一旦你对事物的看法发生了转变,当初让你感到烦恼的事情,也就不会再让你烦恼了。  

第二、学佛之后,你会减少怨恨心,永远都不会想要报复他人,很多人没有学佛之前,遇到一些冤家或仇人,总会产生怨恨和报复的心理,可当他学佛后,明白了道理后,就不会再有这样幼稚的想法了。  佛法告诉我们,伤害我们的人,其实都是来帮助我们的,因为我们曾欠别人的,所以别人要讨还回去,当我们遇到伤害时,没必要怨恨他人,这其实是在了却过去的恶业,这其实是一件事好事。

第三、学佛后可以增长自己的智慧,有了智慧烦恼和痛苦就会越来越少。智慧不是靠读书获得的,而是靠向有智慧的人学习获得的,读书只能学到知识,而有知识并不能代表你有智慧。真正有了智慧,就有了一切,有了智慧的人,必然有知识,有了智慧就可以减少烦恼,一旦智慧增长到一定的高度,还可以达到明心见性、离苦得乐的境界。

第四、学佛后,福报一定会越来越多。很多人都抱怨过命运不公平,当你学佛后就会发现,其实命运就是因果,命运并不是别人操控的,而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你种下什么因,就会得到什么果。

第4个回答  2022-08-26

   📜这可能跟我们所在的时代和信仰有关系,说实话我对佛教比较熟悉,现在还是有人去寺庙里面去烧香拜佛,只为求自己所愿所想。

    顺应时代的变化

   📜这个问题很有趣,你会发现很奇怪,以前人们请道士做法是你被动的给钱,但去佛堂却是主动给钱,一个被动,一个主动,主动的还更挣钱,从这个视角去看,我们还是更喜欢有选择的东西,我不知道所谓的“信”到底能到什么程度,特别是绝大部分信道的人,自己买书回来看几页,说几句“放下即是解脱”之类就觉得自己已经领悟了,那还真是佛学的流行性要比道教来得好,佛教很早就传入我国,又经数代帝王贵族强力推荐,已经有很好的根基了,何况道教以修炼为主,在我看来太不切实际了,衰落是必然的趋势。

   📜其实在我们国家崇佛拜佛历史悠久,自白马寺建立,佛教寺庙便广泛分布,志向推崇众生修佛,普度为要义,四大名著的西游记谁没看过,因此,宣扬佛旨也成为僧众主要的修行之一,久而久之,经过了历朝历代的传承,早已被世人所熟知与接受,在我们的社会里人们更愿意相信佛教,这也是顺应时代变化最好的选择,我们国家倡导的是和平。

    所求不同

   📜佛义,更重视过去,现在,将来,提倡因果循环,希望追求众生的平和,以期未来追求奔赴那西方极乐,故其道不远人,围绕着人与因果的关系,参悟人生的过去,现在,将来,行善积福,而人往往都有根性,或钝,或利,研习佛义也有厚薄,虽同具净信,虽平等不争,却也依然有悟净之高低,修行有优劣,而这些在我们的生活中都是有迹可循的,所以人总是愿意去相信有盼头的东西。

   📜在我们国家各地寺庙也是很多的,因此信者居多,无可厚非,道教主旨则更希望追求自身的一种超脱,虽不见真正得到成仙,却也悟得真心,但是要想有成果却是很困难的,在设定最至极目标后,修行的过程才是真正自己得到的,即便不能终极,却也探寻到人生的终极,因此更像是人生体验,而并非那终极目标。

    信仰不同

   📜现在的这个社会可谓是科学占主导位置,人们都变得很现实,就我个人来说我是不信道的,不管是佛教还是道教,因为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有些虚无缥缈了,而且我并不相信什么鬼神之说,道教跟我们的传统思想不相符,所以在我们国家信佛的比较多,而佛法求智慧求解脱这正是我们所求的。

   📜一个东西的宣传,其内核和群众需求有很大的联系,在这种需求之上,满足条件越容易,它就更容易传播,道教目前的状态,并没有提升到精神层面,也没有实现普世价值,更没有与普通民众的认同感,这三个问题在佛教上却得到很好的解决,所以信佛的人自然就比信道的人要多。

   📜其实现在的年轻人很少会去信佛或者是道,因为这些并不能给我们带来温饱,我们的一生都是在忙碌,忙着工作忙着赚钱,忙到没有多余的时间去做其他的事情,信仰这种东西也就成了可有可无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