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经常自称为“朕”、“寡人”、“孤”,这些称谓都是怎么来的?

如题所述

在我国古代,皇帝经常会称自己为“朕”、“寡人”或者“孤”。首先我们来说一说“朕”这个称谓,这个称谓最早出现在《尔雅.释诂》里面,原文是:“朕,身也。郭璞对此的注解是:“上古贵贱皆自称朕。”也就是说在先秦时期,只要是身体活动正常的人,都可以用“朕”来称呼自己。

这个称呼一直持续到秦始皇统一六国才发生了改变,在秦始皇让群臣商议尊号的时候,李斯提出“天子自称曰朕”,于是原本贵贱都可以随意使用的“朕”字,就成为了皇帝的专用称呼。

然后再来说一说“寡人”和“孤”这两个称谓,这两个称谓原本都是小诸侯国国君的自称,根据《礼记.玉藻》记载:“其于敌以下,曰寡人。小国之君曰孤,摈者亦曰孤。

同时在《礼记.曲礼下》里面也有着类似的记载:“庶方小侯……自称曰孤”、“诸侯……其与民言,自称曰寡人”。


寡人这个词最后转变为皇帝自称也是从秦始皇开始的,在《史记.秦始皇本纪》里面,秦始皇就多次自称为寡人,主要原因是秦国在没有同意六国的时候,作为诸侯国秦始皇确实应该自称为寡人,后来六国统一,秦始皇已经习惯了自称寡人,也就没有改口,所以“寡人”这个称谓便成为了皇帝专有的称谓。

至于“孤”这个称谓是什么时候成为帝王专属名词,至今没有详细考证,只知道在《史记.项羽本纪》里面,陈余写信给章邯,劝他“南面称孤”,但结合上下文来看,这里面所说的“孤”还不是指天下共主的皇帝,而是与诸侯共分秦地的诸侯王,所以以此分析,“孤”成为皇帝的自称,应该是在汉以后的事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8-26
其实是来显示自己和平常人的不同,以此来显示自己至高无上的身份,不过还是蛮贴切的,皇帝就是孤家寡人。
第2个回答  2022-08-26
这些车位一般都是皇帝自创的,皇帝使用这些称谓就是能够让自己和平常人与众不同,然后来显示自己至高无上的身份。
第3个回答  2022-08-26
首先,“朕”这个字在很早以前的意思就是第一人称“我”的意思,但是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感觉自己独一无二,要拿这个字称自己,别人都不能使用,所以就有了帝王自称“朕”。然后“孤”是孤家寡人的意思,古代有很多诸侯感觉自己孤立无助,所以自嘲“孤”,而“寡人”则是有德才疏浅的意思,只是诸侯对自己的谦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