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帮忙翻译一下《九歌·国殇》?

谁能帮忙解释一下《九歌·国殇》?要有原文,解释,屈原的背景资料。

《九歌·国殇》的译文:

手拿干戈啊身穿犀皮甲,战车交错啊刀剑相砍杀。
旗帜蔽日啊敌人如乌云,飞箭交坠啊士卒勇争先。
犯我阵地啊践踏我队伍,左骖死去啊右骖被刀伤。
埋住两轮啊绊住四匹马,手拿玉槌啊敲打响战鼓
天昏地暗啊威严神灵怒,残酷杀尽啊尸首弃原野。
出征不回啊往前不复返,平原迷漫啊路途很遥远。
佩带长剑啊挟着强弓弩,首身分离啊壮心不改变。
实在勇敢啊富有战斗力,始终刚强啊没人能侵犯。
身已死亡啊精神永不死,您的魂魄啊为鬼中英雄!

<九歌·国殇>由先秦的屈原创作。《九歌》是一组祭歌,共11篇,是屈原据民间祭神乐歌的再创作。《九歌·国殇》取民间“九歌”之祭奠之意,以哀悼死难的爱国将士,追悼和礼赞为国捐躯的楚国将士的亡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6
【原文】
操吴戈兮被犀甲,
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
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刀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兮击鸣鼓。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始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翻译】
战士们手里拿着锋利的兵器啊,身披犀牛皮制成的铠甲,
敌我双方的车轮相互交错啊,双方展开短兵相接的混战。
旌旗遮蔽了阳光啊,敌兵像乌云般涌来,
两军射出的箭在双方的阵地上交相坠落啊,战士们奋勇争先杀敌。
敌人侵犯我们的阵地啊,践踏了我们的行列,左边和右边驾车的马啊,死的死,伤的伤。
埋掉两轮啊,驾车的马被绊住,举起玉鼓槌啊,敲响进军鼓。
天像怨恨啊,神灵震怒,战士们悲壮地被杀尽啊,尸体丢弃在原野上。
战士们既然出征了就不准回啊,去了就不归,平原辽阔啊,离家路很远。
带着长剑啊,挟着秦弓,即使首身分离啊,心中也不改变对祖国的忠诚。
将士们真是既勇敢啊,又凶猛,始终十分刚强啊,不可侵犯。
战士们的身躯已死了啊,但精神没有泯灭,战士的精神仍威武刚毅啊,是鬼中的英雄。
【赏析】http://www.5ixuexi.net/wenyanwen/jingdian/5029.html
《国殇》是《九歌》的最后一篇,是追悼为国捐躯的将士的祭歌。文章从敌胜我败着笔,是因为秦楚多次作战,都是秦胜楚败,楚国付出惨重代价。当怀王死后,强烈复仇的愿望在楚民间产生,因此祭神时列述将士I参败实况,以示不忘国耻。篇中不但歌颂了在卫国战争中英雄们的崇高品质和坚强斗志,最后以“魂魄毅兮为鬼雄”作结,对国耻洗雪寄予无限希望。从文章中可以看出屈原爱国的情感和他与人民血肉相连之处。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5-03-02
白话译文
手拿干戈啊身穿犀皮甲,战车交错啊刀剑相砍杀。

旗帜蔽日啊敌人如乌云,飞箭交坠啊士卒勇争先。

犯我阵地啊践踏我队伍,左骖死去啊右骖被刀伤。

埋住两轮啊绊住四匹马,手拿玉槌啊敲打响战鼓。

天昏地暗啊威严神灵怒,残酷杀尽啊尸首弃原野。

出征不回啊往前不复返,平原迷漫啊路途很遥远。

佩带长剑啊挟着强弓弩,首身分离啊壮心不改变。

实在勇敢啊富有战斗力,始终刚强啊没人能侵犯。

身已死亡啊精神永不死,您的魂魄啊为鬼中英雄!
第3个回答  2013-09-18
手拿吴戈啊身穿犀皮甲,战车交错啊刀剑相砍杀。 旗帜蔽日啊敌人如乌云,飞箭交坠啊士卒勇争先。 犯我阵地啊践踏我队伍,左骖死去啊右骖被刀伤。 埋住两轮啊绊住四匹马,手拿玉槌啊敲打响战鼓。 天昏地暗啊威严神灵怒,残酷杀尽啊尸首弃原野。
操吴戈兮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土争先。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征不回啊往前不复返,平原迷漫啊路途很遥远。佩带长剑啊挟着强弓弩,首身分离啊壮心不改变。实在勇敢啊富有战斗力,始终刚强啊没人能侵犯。身已死亡啊精神永不死,您的魂魄啊为鬼中英雄!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第4个回答  2013-09-18
【原文】

九歌·国殇

屈原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土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注释】

骖:cān(参)。古车独辕,四马驾车,夹辕的两匹马叫“服”,服马外侧的两匹马叫“骖”。
【题解】

我们现在读到的《九歌》,是屈原在楚国南部民间礼神乐歌的基础上加工再创作的一组歌词。屈原在进行这种艺术再创作时,也是交织糅杂着自己的思想感情的。他那爱国忧民的耿耿情怀、壮志难酬的孤愤幽怨、对光明理想的热烈追求,都闪闪烁烁、若隐若现地在《九歌》的字里行间透露着。《国殇》是一首悲壮的祭歌,它集中描写了古代车战中短兵相接、白刃肉搏的场面。诗人热情奔放地歌颂了战士们在强敌面前勇敢反抗、宁死不屈的大无畏气概,也表达了楚人对牺牲将士的哀悼与崇敬。

《国殇》可能当时是由祭巫集体演唱的诗歌,故篇幅短小精悍,句式参差灵活,用韵变化多端,音乐节奏感强。所以,我在翻译时采用了郭沫若译《离骚》的样式,尽量讲究诗的工整押韵,并在每一句中用“啊”字替代“兮”字,把句子分成两等分,增强韵律感。我认为,今人译辞赋,这是最好的样式之一了。我在去年端午节时,也是用这种形式翻译了贾谊的《吊屈原赋》。水平有限,情感无限。所以,还用去年讲过的话:不嫌浅薄,冒昧作之。好在博客是个极宽容的文字园地,望博友见谅。

谨以次凭吊伟大的诗人屈原并献给汶川大地震中的遇难同胞及抢险失事的直升机解放军烈士。
手执吴地的利戈啊身披犀牛皮的坚甲,
翻译:
车轮在交错撞击啊刀光剑影短兵厮杀。

旌旗在蔽日遮天啊敌军像那密云一片,

流矢飞箭坠如雨啊士兵们在奋勇争先。

敌军侵犯我战阵啊直向我军行列冲荡,

左边的骖马已死啊右边骖马也受创伤。

战车两轮陷污泥啊四马也被绊住铁蹄,

抡起嵌玉的鼓槌啊振臂把那鸣鼓擂击。

天象愁惨有怨恨啊鬼神也都怒气不息,

战士们杀伤殆尽啊忠骨遗弃原野荒地。

出征不再入国门啊奔赴沙场不返故园,

平野茫茫多辽阔啊道路迢迢多么遥远。

壮士死后佩长剑啊秦弓依旧挟在臂间,

纵然是身首分离啊战死疆场忠贞不变。

将士们无比英勇啊武力又是那么强劲,

始终是刚毅顽强啊威风凛凛不可侵凌。

我的身躯为国死啊我的灵魂天地永生,

魂魄如生前坚毅啊我就是那鬼中英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