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我国一个卫星或飞船的运行资料和发射时测控站点的分布信息.

要测控详细的站点分布的数据信息,谢谢!

神舟 目录[隐藏]载人飞船 中国“神舟”飞天历程 电视剧【神舟】 神舟电脑公司简介 新天下集团

[编辑本段]载人飞船  “神舟”载人飞船全长8.86米,最大处直径2.8米,总重量达到7790公斤。从构型上来说,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以及一个附加段组成。采用的是典型的“三舱一段”式结构。整个飞船按照功能还能分为13个不同的分系统。这13个分系统都是用它的功能来命名的,它们是:有效载荷、结构与机构、热控制、指导导航与控制、推进、电源、数据管理、测控与通信、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乘员、仪表与照明和应急救生分系统。这些系统分别布置在这“三舱一段”式结构的神舟飞船中,相互分工合作,完成一次太空遨游。下面分别介绍各个舱段的情况:
  一、轨道舱(长2.8米,直径2.2米)
  神舟飞船的轨道舱的外形为圆柱形的。为了使轨道舱在独自飞行的阶段可以获得电力,轨道舱的两侧安装了太阳电池翼,每块太阳翼除去三角部分面积为2.0×3.4米,轨道舱自由飞行时,可以由它提供0.5千瓦以上的电力。轨道舱尾部有4组小的推进发动机,每组4个,为飞船提供辅助推力和轨道舱分离后继续保持轨道运动的能力;轨道舱一侧靠近返回舱部分有一个圆形的舱门,为航天员进出轨道舱提供了通道,不过,该舱门的最到直径仅65厘米,只有身体灵巧、受过专门训练的人才能进出自由。舱门的上面有轨道舱的观察窗。
  轨道舱是飞船进入轨道后航天员工作、生活的场所。舱内除备有食物、饮水和大小便收集器等生活装置外,还有空间应用和科学试验用的仪器设备。
  返回舱返回后,轨道舱相当于一颗对地观察卫星或太空实验室,它将继续留在轨道上工作半年左右。轨道舱留轨利用是中国飞船的一大特色,俄罗斯和美国飞船的轨道舱和返回舱分离后,一般是废弃不用的。
  二、返回舱(长2.00米,直径2.40米,不包括防热层)
  神舟飞船的返回舱呈钟形,有舱门与轨道舱相通。放回舱式飞船的指挥控制中心,内设可供3名航天员斜躺的座椅,共航天员起飞、上升和返回阶段乘坐。座椅前下方是仪表板、手控操纵手柄和光学瞄准镜等,显示飞船上个系统机器设备的状况。航天员通过这些仪表进行监视,并在必要时控制飞船上系统机器设备的工作。轨道舱和返回舱均是密闭的舱段,内有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统,确保舱内充满一个大气压力的氧氮混合气体,并将温度和湿度调节到人体合适的范围,确保航天员在整个飞行任务过程中的生命安全。
  另外,舱内还安装了供着陆用的主、备两具降落伞。神舟好飞船的返回舱侧壁上开设了两个圆形窗口,一个用于航天员观测窗外的情景,另一个共航天员操作光学瞄准镜观测地面驾驶飞船。返回舱的底座是金属架层密封结构,上面安装了返回舱的仪器设备,该底座重量轻便,且十分坚固,在返回舱返回地面进入大气层时,保护返回舱不被炙热的大气烧毁。
  三、推进舱(长3.05米,直径2.50米底部直径2.80米)
  神舟号的推进舱又称设备舱,它呈圆柱形,内部装载推进系统的发动机和推进剂,为飞船提供调整姿态和轨道以及制动减速所需要的动力,还有电源、环境控制和通信等系统的部分设备。两侧各有一对太阳翼,除去三角部分,太阳翼的面积为2.0×7.5米。与前面轨道舱的电池翼加起来,产生的电力将三倍于联盟号,平均1.5千瓦以上,差不多相当于富康AX新浪潮汽车的电源所提供功率。这几块电池翼除了所提供的电力较大之外,它还可以绕连接点转动,这样不管飞船怎样运动,它始终可以保持最佳方向获得最大电力,免去了“翘向太阳”所要进行的大量机动,这样可以在保证太阳电池阵对日定向的同时进行飞船对地的不间断观测。
  设备舱的尾部是飞船的推进系统。主推进系统由4个大型主发动机组成,它们在推进舱的底部正中。在推进舱侧裙内四周又分别布置了4对纠正姿态用的小推进器,说它们小是和主推进器比,与其他辅助推进器比它们可大很多。另外推进舱侧裙外还有辅助用的小型推进器。
  四、附加段
  附加段也叫过渡段,是为将来与另一艘飞船或空间站交会对接做准备用的。在载人飞行及交会对接前,它也可以安装各种仪器用于空间探测。
  对于附加段现阶段的设备没有官方介绍,但是一些业内人士进行了大胆的推测,如:其中一个半环型装置,据推测是用来安装方形的仪器装置。而三个相互垂直并可伸出的0.4米的探针被推测为可能是导航系统的一部分或对接系统的一部分。因为美国的阿波罗飞船上曾有类似的装置用来进行对接。神舟飞船轨道舱前端可能装有俄罗斯式的对接系统。但这些装置可能只是一种试验型,在将来执行与太空站对接的任务时肯定会被新型对接系统所替换。
  :
  神舟一号(无人)
  时间:1999年11月20日6时发射,21日回收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回收地点:内蒙古中部
  神舟二号(无人)
  时间:2001年01月10日1时发射,1月16日回收
  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回收地点:内蒙古中部
  神舟三号(无人)
  时间:2002年03月25日22时发射,4月1日回收
  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回收地点:内蒙古中部
  神舟四号(无人)
  时间:2002年12月30日零时发射,2003年1月5日回收
  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回收地点:内蒙古中部
  神舟五号(载人1)
  时间:2003年10月15日9时整发射,21小时后回收
  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回收地点:内蒙古中部四子王旗
  搭载人数1人:杨利伟
  宇航员梯队:杨利伟、翟志刚、聂海胜
  首次载人
  神舟六号(载人2)
  时间:2005年10月12日9时整发射,115小时33分钟后回收
  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回收地点:内蒙古中部四子王旗
  搭载人数2人:执行任务宇航员: 费俊龙,指挥长 聂海胜,操作手
  后备宇航员
  第一梯队:刘伯明、景海鹏
  第二梯队:翟志刚、吴杰
  神舟七号(载人3)
  时间: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发射,于9月28日17时37分回收
  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回收地点:内蒙古中部四子王旗主着陆区
  搭载人数3人:执行任务宇航员:翟志刚、景海鹏、刘伯明
  首次出舱 [编辑本段]中国“神舟”飞天历程  中新社酒泉九月二十四日电 (记者 孙自法)备受瞩目的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已进入发射倒计时,在此之前,中国已成功发射六艘“神舟”飞船,先后成功实施四次无人飞行试验和两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将三位中国航天员成功送入太空。 1999年11月20日至21日,中国成功发射神舟一号飞船进行了第一次无人飞行试验,主要目的是考核运载火箭的性能和可靠性,同时,验证飞船返回控制等主要关键技术和系统设计的正确性。
  2001年1月10日至16日,中国成功发射神舟二号飞船进行了第二次无人飞行试验,主要目的是对工程总体和各系统从发射到运行、返回、留轨的全过程进行全面考核,进一步检验总体技术方案和各系统技术方案的正确性和匹配性。
  2002年3月25日至4月1日、2002年12月30日至2003年1月6日,中国先后成功发射神舟三号、神舟四号飞船进行了第三、第四次无人飞行试验,火箭逃逸、飞船应急救生等功能均为真实状态,飞行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行状态一致。
  2003年10月15日至16日,中国成功进行了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中国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太空运行十四圈,历时21小时23分,顺利完成各项预定操作任务后,安全返回主着陆场。
  2005年10月12日至16日,中国成功进行了第二次载人航天飞行,中国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乘坐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在太空运行七十六圈,历时四天十九小时三十三分,实现多人多天飞行并安全返回主着陆场。
  2008年9月25日至28日,中国成功进行了第三次载人航天飞行,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乘坐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在太空运行45圈,历时约68个小时,航天员翟志刚首次在太空进行了太空行走,为后来中国建立空间站做出贡献。在飞行中,神舟七号还放出伴飞小卫星来拍摄神舟七号的图片。神舟七号最终在08年9月28日下午成功在主着陆场回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9-01
航天跟踪与测控是通过设置在地面的航天测控网对运载火箭和航天器的飞行轨道、飞行姿态等进行的跟踪和测控,目的是为了实时了解它们的飞行状况,以评价飞行任务的完成情况,及时掌握飞行的安全信息。航天测控网是“航天测量控制与数据采集网”的简称,其职能是完成运载火箭、航天器跟踪测轨、遥测信号接收与处理、遥控信号发送任务,由多个测控站、测控中心和通信系统构成。由于地球曲率的影响,以无线电微波传播为基础的测控系统,用一个地点的地面站不可能实现对运载火箭、航天器的全航程观测,需要在不同地点设置多个地面站“接力”连接才能完成测控任务,因此,测控站一般都有若干个,分布在全国或全球。测控站可以固定在陆地或海上某一地点,也可以是机动的,机动站包括陆上活动站、测量飞机和海上测量船。测控站直接对运载火箭、航天器进行跟踪测轨、遥测信号接收、发送遥控指令和注入数据;测控中心分为通信、数据处理、指挥监控和时间统一(是整个测控网用统一的标准时间工作)几个系统,对各测控站进行任务管理,将测控站发送过来的测量数据汇集连接,进行分析处理和信息生成;通信系统承担测控中心和各测控站、发射场发射控制中心、航天器回收场指挥站之间的数据、图像和语音传输。航天测控网根据其分布特点分为地基测控网和天基测控网,地基测控网的各测控站设在陆地、海上测量船和飞机上,使用有线、无线和卫星通信手段实现通信连接。天基测控网以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和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为依托,各个地面测控网的测控功能由卫星上的设备去实现,由卫星通信完成通信连接。地基网中每个测控网的覆盖范围极为有限,布局和维护困难,检测费用高,而天基测控网能实现对运载火箭及中、低轨道航天器的测控任务,覆盖率高,使用方便。航天测控网根据测控任务可分为运载火箭测控网、航天器测控网、载人航天测控网和深空测控网。它们因任务的测控要求不同,测控站点布局、设备配置、设备性能会有所差异。但若无线电空间接口和数据格式相同时,可以相互兼容共用。运载火箭发射时,要求对发射段全航程测控覆盖,目标具有高加速性和高动态。航天器运行时,则只要求每天进行数次定时测控。
第2个回答  2013-09-01
事关国家机密,不便透露~!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