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士祯的诗句:几行红叶树,无数夕阳山。是什么意思?

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意思:斜阳西下,几行红叶树后是连绵起伏的龙眠山。

原文:

将至桐城 

(清)王士禛

溪路行将尽,初过北峡关。

几行红叶树,无数夕阳山。

乡信凭黄耳,归心放白鹇。

龙眠图画里,安得一追攀。

译文:

简析临溪的小路似乎要走到尽头的时候,我刚好翻过桐城和舒城交界的北峡关。

斜阳西下,几行红叶树后是连绵起伏的龙眠山。

将家书托付给黄耳灵犬,思乡的心由白鹇鸟带回故乡。

眼前就是龙眠居士李公麟所描绘的龙眠山水,我能否仿效前贤归隐此地,终老斯乡。

扩展资料:

全诗表达了一种豁然的心情。所谓“将至”,是说作者即将到达目的地桐城县城(今安徽省桐城市)。当时作者已越过北峡关,身在桐城北境的大关镇(北峡关所在),距县城约40里。

桐城是桐城派的故乡,历来人才辈出,北宋大画家李公麟(龙眠居士)、一代名臣左光斗、明末四公子之一的方以智、清代父子双宰相张英、张廷玉、一代才子戴名世、桐城派代表人物方苞、刘大櫆、姚鼐、一代名伶严凤英等均是桐城人。

王士祯6岁入塾学诗经能体会诗情。15岁时,写了不少诗篇,编成《落笺堂初稿》。17岁参加县、府、道童子试,皆名列第一。1651年(清顺治八年),赴乡试中举,1655年(清顺治十二年),进京会试中进士。但他不愿做官,立志功读诗文。

两年后(顺治十四年)的秋天,邀集诸多名士,在大明湖历下亭上,举办秋柳诗社,即景作“秋柳诗”四首,后经传扬,和者数十百人。顺治十五年赴京参加殿试,居进士二甲。1659年(清顺治十六年),出任扬州府推官。

1664年(清顺治二十二年)调任京职,先后在户部、礼部、吏部、兵部、翰林院、国子监任职,并入值南书房,官至刑部尚书。在任扬州推官期间,平反了“海寇案”,拯救了大批百姓性命,严惩诬告者。在清理盐税案中,上书朝廷豁免欠税,处理冤案80多起。

主政户部时,革除旧规,力戒循私作弊。1704年,任刑部尚书。时发生捐纳通制王五逞凶致人毙命,太医院吏目吴谦同谋诈索案,他因失察错审被革职。同年9月,回到家乡新城,晚年以著述为业。 王士祯以“清、慎、勤”作为座右铭,为官励精图治,为文长于诗赋。

他研究前人诗论,创立“神韵说”,强调诗文创作的兴到神会和含蓄。以清、淡、闲、远的韵致作为诗歌的最高境界,主张诗歌“天然不可凑泊”,“洒脱自然,别有情致”而不落俗套。他精选《神韵集》、《唐人万首绝句》等诗集,作为典型神韵作品,供人阅读。

力主革除旧诗论复古僵化的流弊,开拓新的诗风,成为诗坛一代宗师。时与浙江秀水朱彝尊有“南朱北王”之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士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15

几行红叶树,无数夕阳山大意为斜阳西下,几行红叶树后是连绵起伏的龙眠山,该诗句出自清代王士禛的《将至桐城》。

原文:

溪路行将尽,初过北峡关。

几行红叶树,无数夕阳山。

乡信凭黄耳,归心放白鹇。

龙眠图画里,安得一追攀。

译文:

临溪的小路似乎要走到尽头的时候,我刚好翻过桐城和舒城交界的北峡关。

斜阳西下,几行红叶树后是连绵起伏的龙眠山。

将家书托付给黄耳灵犬,思乡的心由白鹇鸟带回故乡。

眼前就是龙眠居士李公麟所描绘的龙眠山水,我能否仿效前贤归隐此地,终老斯乡。

扩展资料:

作品特色

《将至桐城》既富于南方民歌的色彩与风调,又较成功地运用了经过齐梁到唐初百年酝酿接近完成的新诗格律,还首次探索了五言诗中以小组转韵结合长篇的技巧,三者的糅合是那样完美,给后来的诗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本。

《将至桐城》的章法结构,以整齐为基调,以错杂显变化。三十六行诗,共分为九组,每四句一小组,一组三韵,另一组必定转用另一韵,象九首绝句。

这是它整齐的一面。它的错综复杂,则体现在九个韵脚的平仄变化。开头一、三组用平韵,二、四组用仄韵,随后五六七八组皆用平韵,最后用仄韵结束,错落穿插,声调整齐而不呆板。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将至桐城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09

王士祯的诗句“几行红叶树,无数夕阳山”的意思是:“斜阳西下,几行红叶树后是连绵起伏的龙眠山。”

一、原文:

溪路行将尽,初过北峡关。

几行红叶树,无数夕阳山。

乡信凭黄耳,归心放白鹇。

龙眠图画里,安得一追攀。

二、译文:

简析临溪的小路似乎要走到尽头的时候,我刚好翻过桐城和舒城交界的北峡关。

斜阳西下,几行红叶树后是连绵起伏的龙眠山。

将家书托付给黄耳灵犬,思乡的心由白鹇鸟带回故乡。

眼前就是龙眠居士李公麟所描绘的龙眠山水,我能否仿效前贤归隐此地,终老斯乡。

三、赏析:

全诗表达了一种豁然的心情。

所谓“将至”,是说作者即将到达目的地桐城县城(今安徽省桐城市)。当时作者已越过北峡关,身在桐城北境的大关镇(北峡关所在),距县城约40里。

桐城是桐城派的故乡,历来人才辈出,北宋大画家李公麟(龙眠居士)、一代名臣左光斗、明末四公子之一的方以智、清代父子双宰相张英、张廷玉、一代才子戴名世、桐城派代表人物方苞、刘大櫆、姚鼐、一代名伶严凤英等均是桐城人。

拓展内容:

王士禛,清代诗人,字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新城(今山东桓台)人,顺治十五年(1658)进士,出任扬州推官,后升礼部主事,官至刑部尚书。

康熙四十三年(1704)罢官归里。王士禛论诗,以「神韵」为宗,要求笔调清幽淡雅,富有情趣、风韵和含蓄性。王士禛的五、七言近体诗最能代表他的风格特色。他不重视文学对现实的反映,大部分诗是描写山水风光和抒发个人情怀的,偏于对艺术技巧和意境的追求,是他的创作理论的具体体现。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8-03-07
诗句“几行红叶树,无数夕阳山”的意思是:眼前是几行长满红叶的树,远处是笼罩在夕阳下的许多山峰。这句诗是景物描写,红叶的红与夕阳的红是相似的,红叶与被夕阳染红的群山相映衬,通过远近与颜色的角度,描写了一幅日暮时的一片红色的景象。
“几行红叶树,无数夕阳山”这句诗出自王士桢的《将至桐城》,原诗是:
溪路行将尽,初过北峡关。
几行红叶树,无数夕阳山。
乡信凭黄耳,归心放白鹇。
龙眠图画里,安得一追攀。

诗人王士祯(1634~1711),字贻上,号阮亭,别号渔洋山人,山东新城人,顺治进士。官至刑 部尚书,死后因避雍正(胤祯)讳,改称士正;乾隆时,诏命改称士祯。为诗主张神韵之说 ,在清初诗坛上影响甚大,著有《带经堂全集》等。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9-02-26
几行红叶树,无数夕阳山大意为斜阳西下,几行红叶树后是连绵起伏的龙眠山,该诗句出自清代王士禛的《将至桐城》。

原文:

溪路行将尽,初过北峡关。

几行红叶树,无数夕阳山。

乡信凭黄耳,归心放白鹇。

龙眠图画里,安得一追攀。

译文:

临溪的小路似乎要走到尽头的时候,我刚好翻过桐城和舒城交界的北峡关。

斜阳西下,几行红叶树后是连绵起伏的龙眠山。

将家书托付给黄耳灵犬,思乡的心由白鹇鸟带回故乡。

眼前就是龙眠居士李公麟所描绘的龙眠山水,我能否仿效前贤归隐此地,终老斯乡。

扩展资料:

作品特色

《将至桐城》既富于南方民歌的色彩与风调,又较成功地运用了经过齐梁到唐初百年酝酿接近完成的新诗格律,还首次探索了五言诗中以小组转韵结合长篇的技巧,三者的糅合是那样完美,给后来的诗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本。

《将至桐城》的章法结构,以整齐为基调,以错杂显变化。三十六行诗,共分为九组,每四句一小组,一组三韵,另一组必定转用另一韵,象九首绝句。

这是它整齐的一面。它的错综复杂,则体现在九个韵脚的平仄变化。开头一、三组用平韵,二、四组用仄韵,随后五六七八组皆用平韵,最后用仄韵结束,错落穿插,声调整齐而不呆板。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