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五猖会》中的我对几次迎神赛会分别怀有怎样的心理?

如题所述

《五猖会》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此文匠心独运,开篇就为参加赛会蓄势,先写童年看赛会,然后写《陶庵梦忆》里的热闹赛会,接着写自己见过的比较隆盛的赛会,这些都在为写五猖会做铺垫。

然而,接着转写父亲要求“我”背书,“我”失望、郁闷之极,最后终于背书成功,得以去看五猖会,而作者并没写五猖会的盛况;表达了作者强烈谴责封建强权教育对孩子天性的扼杀。

全文共写了四次迎神赛会。课文相应的分成四个部分。 第l、2自然段,写“童年看赛会”。这两段主要写孩子们盼望看迎神赛会,但看过后又失望的心态,以及每次看迎神赛会后留下的纪念品--“吹都都”。这里既写出了孩子们的童心,又写出了他们的童趣,非常生动形象,同时也为后文写看东关五猖会做了铺垫。 

第3自然段,写“明代的赛会”。本段主要用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陶庵梦忆》中的“明人的赛会”与现实的赛会作比较,意在反衬现实赛会的简单。其中,《陶庵梦忆》里记载的“绍兴的祈雨赛会”,写得具体、生动、有趣,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 

第4自然段,写“亲见的赛会”。这是本文中唯一的一次正面描写迎神赛会。其实,就是在这一段中,真正正面叙写迎神赛会的文字及标点,也不到140个。这一现象就非常值得我们注意。

本段前面写到的“赛会虽然不像现在上海的旗袍,北京的谈国事,为当局所禁止”等,是鲁迅先生常用的杂文笔法,即使是写往事,也不忘针砭时事。 第5自然段以后,写“东关五猖会”。这是全文的重点。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作者鲁迅出生在一个从小康到困顿的封建家庭。“学而优则仕”、“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是封建家庭教育的准则。作者鲁迅的父亲虽不同于禁止“妇孺”去看赛会的封建顽固派,但他也不可能摆脱孔孔孟之道的束缚。在他看来读书—科举—做官才是人生唯一正确的道路,强制孩子读死书、死读书,当然是露天经地义”的。

鲁迅七岁起就开始读《鉴略》,长年被关在牢笼似的家庭里,强记、死背“那一字也不懂’’的古文,过着一种几乎与外界隔离的“牢笼”生活。鲁迅有感于少年的经历,创作了此文。

主题思想

《五猖会》记述的是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情绪,而这种少年的欢快心情却因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而冲淡,从而展示了旧式教育对于儿童天性的压制。“五猖会”既是大人们祈福的节日,也是孩子们率性玩乐的日子,但作者并没有感到高兴,这种沉重感深刻地压在作者的记忆中,表达了作者对强制教育对童心摧残的谴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五猖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9-17
全文共写了四次迎神赛会。课文相应的分成四个部分。 第l、2自然段,写“童年看赛会”。这两段主要写孩子们盼望看迎神赛会,但看过后又失望的心态,以及每次看迎神赛会后留下的纪念品--“吹都都”。这里既写出了孩子们的童心,又写出了他们的童趣,非常生动形象,同时也为后文写看东关五猖会做了铺垫。 第3自然段,写“明代的赛会”。本段主要用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陶庵梦忆》中的“明人的赛会”与现实的赛会作比较,意在反衬现实赛会的简单。其中,《陶庵梦忆》里记载的“绍兴的祈雨赛会”,写得具体、生动、有趣,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 第4自然段,写“亲见的赛会”。这是本文中唯一的一次正面描写迎神赛会。其实,就是在这一段中,真正正面叙写迎神赛会的文字及标点,也不到140个。这一现象就非常值得我们注意。本段前面写到的“赛会虽然不像现在上海的旗袍,北京的谈国事,为当局所禁止”等,是鲁迅先生常用的杂文笔法,即使是写往事,也不忘针砭时事。 第5自然段以后,写“东关五猖会”。这是全文的重点。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