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方言有哪些?

列出一些徐州方言..

徐州位于江苏北部,苏南人称徐州人是侉子,原因是解放初期这个地方隶属山东。徐州人自己也说:“南蛮北跨,徐州炼渣”,这“炼渣”是什么意思,老一辈的徐州人也说不清楚,似乎是在说,徐州这个地方不南不北。如是这样,徐州的方言很能说明问题。

  江苏的方言基本上被人称为苏南话与苏北话两种,苏南话以吴方言为主,苏州无锡的语言占主要地位,从常州往北到丹阳就发生剧烈变化,这里的方言非常难懂,尤其是乡下,到了镇江就与苏北话非常接近了。从扬州到淮安形成苏北方言的主体。所以徐州话实际上是苏北话向山东方言转变的地区,因此就形成了许多难懂的词汇。徐州人都了解,徐州方言从睢宁到宿迁完成了这个变化,从小地域讲这两地的方言与徐州和淮安的方言都有相当大的差异。

  现在的徐州话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些方言词汇随着时代的发展,频繁的交流和往来,许多方言词汇已经开始消失,之所以消失的原因就是这些词汇实在让人难懂,今天在徐州大概只有上了年纪的人还在使用这些词汇。

  例如:“黄子”,“啥黄子?”外地人根本不懂,“黄子”就是普通话中的“东西”;“啥黄子?”就是普通话中的“什么东西?”
“赛”,“可赛了”,“赛毛”。“赛”就是“好”;“可赛了”就是“可好了”,“赛毛”就是“好极了”。

  有一个动词也许谁也听不明白:“司维”,此“司维”非“思维”,却是修理的意思。例如:这车子该司维司为了。

  有一些方言词汇,特别是名词,也很有意思:“蝈蝈”,徐州人说:“油子”;“地上”,徐州人说:“溜地”;“禅”,徐州人说:“爹了鬼”;“蜻蜓”,徐州人说:“光光蜓”;“拖鞋”徐州人说:“鞋踏子”等等。

  徐州方言中的动词有许多也很难动懂,例如:“rou”读第一声,汉语中还没有这个可代替,意思是理睬,在使用时中使用于否定句中。例如:我不“rou”你。意思是我不理睬你。

  “wo”第一声,意思是折叠,例如,比把这张报纸“wo”好。意思是:你把这张报纸折叠好。
在动词中也有一词多用,不同的场合用途不一样。“kei”读第一声,这个读音现代汉语中没有。意思是“吃”,例如:你“kei”了吗?,是说你吃了吗?换个场合,例如:这个人不地道,咱“kei”他。这里的“kei”又是作:“扁”。

  当然还可以说出许多这样的词汇。不过在语言发展过程中也有一些特例:普通话中的“回家”,是一个无主语的句子,“回”是动词,谓语,“家”是宾语。老徐州人也是按照这个语法说成“走家”,现在的徐州人却说“家走”谓语和宾语倒置。

  其实徐州方言在其发展中也受到外来方言的影响,例如隋朝从山西老鹳窝有大批的移民到徐州北的沛县一带,因此这里的方言也受到山西方言的影响。最常见的一个例子就是“喝汤”,在山西方言中就是吃晚饭,徐州以北的人多数也使用这个词汇,把吃晚饭说成“喝汤”。沛县在徐州以北80公里,沛县的方言与徐州方言在词汇上语音上有许多差别,原因就和大批的山西移民有关。
在徐州方言里,副词的使用挺有意思,如果比较也会发现它与北方方言,亦即无方言都有异曲同工之妙。

  例如:“很”。“很”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副词,各地的方言中,各有各的特色,苏、鲁、豫、皖交汇之处就是徐州,徐州的方言中对“很”的用法就很有意思。

  1.用“才”代替“很”:

  普通话的句子:这苹果很甜,你尝一个吧。

  徐州方言这么说:这苹果才甜,你尝一个吧。

  2.说话过头,用“很”代替“太”,这里的“很”读去声。为了区别,用“很○”表示。

  普通话的句子:文章不能太长,太长就没有人看了。

  徐州方言这么说:文章不能很○长,很○长就没有人看了。

  3.很○也可以用于否定句,条件是认为程度不高:

  普通话的句子:老刘的书不太多。

  徐州方言这么说:老刘的书不很○多。

  其实,吴方言中也有类似的问题,例如“交关”、“侠起”都可以和普通话的“很”意思一样。在普通话中,“非常”和“很”在表示程度时几乎可以通用,如果更确切的说“交关”、“侠起”更接近于“非常”。推而广之,南京话中的“乖乖真”;北方方言中的“忒”;东北话中的“老”和“贼”都具有这种特征。

  徐州人说普通话往往被称为“徐普”,其实徐州话与普通话并不是非常接近的。徐州话只有第四声就与普通话完全一样,二声变一声,三声变二声,一声变三声,四声不变。因此就造成学习普通话的困难。正因为这样,在向普通话的过渡中,显得很顽固。除此之外,可能还有另外一个原因,这是所有方言共同的特征,往往能更传神、更生动地表达自己要说明的意思,这是所有地方方言得以保留、延续的一个原因。比如,我们说某人办事利索,反应快,一点就透,就夸这人“透思”,“上路”的意思,否则,就说这人“真肉”,“不上路”的意思。至于说到张三“小唧唧鬼”,李四“疵毛撅腚”,不用多说,徐州人立刻就明白了“张三”和“李四”是个什么样的人。“小唧唧鬼”和“疵毛撅腚”的意思到了只能意会不能具体解释的地步。当你无论怎么说对方都不明白,无论怎么教对方都学不会时,徐州人就会诙谐地说:“你真愁死我了!”这些带有浓厚地方色彩的语言,往往很难在普通话中找到对应的成分。随着人们相互交往的频繁,各种语言在相互交流,现在徐州也出现越来越多的人在讲普通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9-01
突搂地(拖着地走)
  撒么撒么(看看,找找)
  蹬歪=鼓拧
  枯瓷(例:洋泥盆顶上东西洗不掉,拿铲子枯瓷一下.)
  当央(中间)
  将将(刚才)
  才坏(毛病)
  得儿不得儿(爽不爽)
  验好=克模定形(第四声)(正好)
  格把地=样齐地/散熊了(反义词)
  夜摸黑儿(傍晚)
  胳了拜子,腿肚子,手指盖子,胳绷子(脖子)
  屋当门,堂屋,过底,锅屋,屎毛子(建筑&结构类)
  藏饭,挺觉,爽爽(第四声,意思是吃完饭溜溜)(生活类)
  白灰(熟石灰),洋灰(水泥),洋火(火柴),洋丁(丁)(建材类)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8-08-13
我的咣当来----我的个天
  跟跟----附近
  我在百货大楼跟跟等你。
  刺目糊----眼屎
  尿借子----尿片
  癞歹哄----邋遢
  起叶子----恶作剧
  人脸疯----橡皮脸
  什么黄子————什么东西
  突鲁地-用鞋磨着地走(不知道还有啥能表达一下的)
  赏问-中午
  袜窝,袜克腾----小坑
  石砸子----碎石子
  不嚷----不错
  当央----中间
  将将----刚刚
  屋当们----屋子中间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3-09-01
模搂(摸)
不搂=摆乎=倒鼓(玩)
搁吱(用手或其它东西碰人的痒处)
撩才(找事)
第4个回答  2018-05-03
赏问 是什么时间的意思吧 不嚷 应该是不孬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