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比赛上怎么才能调节状态

每当比赛! 就会有紧张的状态.. 该如何去调节好呢? 真害怕自己的努力...

可以参考以下的方法:
1呼吸调节法

利用呼吸调节,这是选手临场处理情绪波动的一种心理调节方法,即通过深呼吸可以使运动员的情绪波动稳定下来。当情绪紧张激动时,呼吸短促,这时可以采用缓慢的呼气和吸气练习,则可达到放松情绪的目的。当情绪低沉时,可以采用长吸气与有力的呼气练习,能提高情绪的兴奋水平。这种方法之所以能奏效,是因为情绪状态与呼吸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
例如,情绪紧张时,呼吸快而浅,由于快呼吸,使体内进入大量氧气,呼出大量二氧化碳,问题在于二氧化碳呼出过多,会使血流中的二氧化碳失去平衡,时间一长,中枢神经便会迅速作出抑制的保护性反应。这时,运动员可以采用加深或放慢呼吸频率的方法来消除紧张,一小段时间内,使呼吸放慢和加深,就会得到安静的效果,就会对呼吸功能重新获得控制,使运动员产生可靠感。这是克服赛前紧张和焦虑的最基本方法之一。

2回想过去成功的比赛

回想过去失败的比赛,会使人心有余悸,从而产生焦虑的情绪,但回想过去成功的比赛,再现当时的情景,回味当时自信、愉快的体验,会使运动员从中受到鼓舞,得到力量,变得自信、从容。所以运动员在比赛前多想过去那些令自豪的、愉快的、取得冠军的比赛,就能克服赛前的紧张和焦虑。例如,第一个在世界剑坛上获得亚军的亚洲人——栾菊杰。在1978年西班牙马德里举行世青年击剑锦标赛中,栾菊杰虽然在比赛中被对方击伤,但她不气不馁,很快调整心理压力,想起她在第一次参加世界青年锦标赛所取得的优异成绩,及时调整战术,最终获得世界青年击剑锦标赛的冠军。

3期望值不宜太高

选手在比赛前要根据自己平时的成绩,确定合适的期望值,期望值太低,激发不起人的积极性,使人产生沮丧、懈怠的情绪,期望值过高,会加重人的心理负担,使人对目标能否实现产生怀疑、忧虑,所以运动员应从实际出发,把自己有把握实现的目标作为自己努力的方向。
例如,原中国女排教练袁传伟民,给我国女排定的目标,仅一年多就从“第14名跃居为第4名”,袁伟民给女排确立二重目标。
一是基本目标,它是指较把握达到的目标,或者说指自己运动水平应达到的目标,这个目标的提出必须实事求是并留有余地的。在平时训练中,袁伟民根据每个队员自身的特点,对每个人提出不同的训练目标。他要求运动员在训练中,时刻提醒自己,战胜困难首先要战胜自己,他也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处处以身作则,为女排训练树立了良好的作风。为以后的“五连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是争取目标,它是指稍高于平时水平的,要经过努力才能达到的目标运动员在完成第一个目标后,再向第二个目标奋斗,这样既能发挥目标的动力作用,又不会使运动员丧失信心。在1981年我国女排首次获得第3届世界杯赛冠军后,袁伟民根据排球运动发展和队员的实力,为女排提出夺取“三连冠”的高目标。最终,我国女排成为当时世界上第一流的选手和第一流的球队,这与我国女排的期望值密不可分的。

4简单的练习及评论

在比赛前可以独做一项简单的技术练习,让教练、队友对此作出评价。如果同一个与你存在同样问题的队友一起做此练习,还能加强你们之间的集体精神,因为身体运动常常可减轻甚至消除紧张及焦虑不安等不良情绪。
例如:加拿大跳高选手奥蒂,每次跳高时都要跑到横竿处,默念动作要领5遍,然后才开始试跳过竿。国外运动员在射击瞄准时,心理反复默念准星、缺口,准星、缺口,以便提高射击的稳定性和准确度。瑞典跳高运动员派立克,站好位置后,要先走一遍试跳路线,再回到原来位置,稍停片刻,拍一下手同时大叫一声,才助跑试跳过竿。

5念动训练

所谓念动,即由运动观念而引起的运动反应,是通过对运动的想象或回忆来实现的。通过想象或回忆某种运动动作,引起神经肌肉的相应变化,从而起到训练的作用,就叫做念动训练。例如,平衡木运动员担心自己会掉下来,只要这个念头一产生,果真会掉下来;比赛中,看到前面运动员掉下来,往往会影响后面的运动员等等。

念动训练不仅可以促进技战术的形成与巩固,而且能有效地集中注意力,消除心理障碍,
增强信心,使选手从紧张和焦虑中解放出来,振奋精神,斗志昂扬地参加比赛。如果选手能在赛前的“一瞬间”想象出自己创造优异成绩的最佳情境,就越能激发运动员增力情绪的增长,充分发挥自己的运动水平。
使如,在世界性的举重比赛中,五百磅的重量一直是人们认为不可愈越的界限,世界著名举重选手阿列克赛耶夫也未超过这个重量。有一次他的教练员告诉他,他将要举的重量是一个新的世界纪录:499.9磅,他举了起来,教练员称了重量,实际重量是501.5磅。由此看来,念动训练能使运动员在头脑里抹去心理障碍,提高大脑对肌肉的控制能力,使身体各器官的活动一致,以最有效的方式进行工作。

专门性心理训练

它包括自我暗示法、自我放松法、自我心理调整法、集中注意练习、模拟训练、催眠法、
活动调节法等等,这些方法与我国的气功有类似之处,能达到消除选手过度紧张心理、
集中注意力、调整选手的竞技状态和稳定情绪的作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4-12

可以参考以下的方法:

1 呼吸调节法



利用呼吸调节,这是选手临场处理情绪波动的一种心理调节方法,即通过深呼吸可以使运动员的情绪波动稳定下来。当情绪紧张激动时,呼吸短促,这时可以采用缓慢的呼气和吸气练习,则可达到放松情绪的目的。当情绪低沉时,可以采用长吸气与有力的呼气练习,能提高情绪的兴奋水平。这种方法之所以能奏效,是因为情绪状态与呼吸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

例如,情绪紧张时,呼吸快而浅,由于快呼吸,使体内进入大量氧气,呼出大量二氧化碳,问题在于二氧化碳呼出过多,会使血流中的二氧化碳失去平衡,时间一长,中枢神经便会迅速作出抑制的保护性反应。这时,运动员可以采用加深或放慢呼吸频率的方法来消除紧张,一小段时间内,使呼吸放慢和加深,就会得到安静的效果,就会对呼吸功能重新获得控制,使运动员产生可靠感。这是克服赛前紧张和焦虑的最基本方法之一。



2 回想过去成功的比赛



回想过去失败的比赛,会使人心有余悸,从而产生焦虑的情绪,但回想过去成功的比赛,再现当时的情景,回味当时自信、愉快的体验,会使运动员从中受到鼓舞,得到力量,变得自信、从容。所以运动员在比赛前多想过去那些令自豪的、愉快的、取得冠军的比赛,就能克服赛前的紧张和焦虑。例如,第一个在世界剑坛上获得亚军的亚洲人——栾菊杰。在1978年西班牙马德里举行世青年击剑锦标赛中,栾菊杰虽然在比赛中被对方击伤,但她不气不馁,很快调整心理压力,想起她在第一次参加世界青年锦标赛所取得的优异成绩,及时调整战术,最终获得世界青年击剑锦标赛的冠军。



3 期望值不宜太高



选手在比赛前要根据自己平时的成绩,确定合适的期望值,期望值太低,激发不起人的积极性,使人产生沮丧、懈怠的情绪,期望值过高,会加重人的心理负担,使人对目标能否实现产生怀疑、忧虑,所以运动员应从实际出发,把自己有把握实现的目标作为自己努力的方向。

例如,原中国女排教练袁传伟民,给我国女排定的目标,仅一年多就从“第14名跃居为第4名”,袁伟民给女排确立二重目标。

一是基本目标,它是指较把握达到的目标,或者说指自己运动水平应达到的目标,这个目标的提出必须实事求是并留有余地的。在平时训练中,袁伟民根据每个队员自身的特点,对每个人提出不同的训练目标。他要求运动员在训练中,时刻提醒自己,战胜困难首先要战胜自己,他也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处处以身作则,为女排训练树立了良好的作风。为以后的“五连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是争取目标,它是指稍高于平时水平的,要经过努力才能达到的目标运动员在完成第一个目标后,再向第二个目标奋斗,这样既能发挥目标的动力作用,又不会使运动员丧失信心。在1981年我国女排首次获得第3届世界杯赛冠军后,袁伟民根据排球运动发展和队员的实力,为女排提出夺取“三连冠”的高目标。最终,我国女排成为当时世界上第一流的选手和第一流的球队,这与我国女排的期望值密不可分的。



4 简单的练习及评论



在比赛前可以独做一项简单的技术练习,让教练、队友对此作出评价。如果同一个与你存在同样问题的队友一起做此练习,还能加强你们之间的集体精神,因为身体运动常常可减轻甚至消除紧张及焦虑不安等不良情绪。

例如:加拿大跳高选手奥蒂,每次跳高时都要跑到横竿处,默念动作要领5遍,然后才开始试跳过竿。国外运动员在射击瞄准时,心理反复默念准星、缺口,准星、缺口,以便提高射击的稳定性和准确度。瑞典跳高运动员派立克,站好位置后,要先走一遍试跳路线,再回到原来位置,稍停片刻,拍一下手同时大叫一声,才助跑试跳过竿。



5 念动训练



所谓念动,即由运动观念而引起的运动反应,是通过对运动的想象或回忆来实现的。通过想象或回忆某种运动动作,引起神经肌肉的相应变化,从而起到训练的作用,就叫做念动训练。例如,平衡木运动员担心自己会掉下来,只要这个念头一产生,果真会掉下来;比赛中,看到前面运动员掉下来,往往会影响后面的运动员等等。



念动训练不仅可以促进技战术的形成与巩固,而且能有效地集中注意力,消 除心理障碍,
增强信心,使选手从紧张和焦虑中解放出来,振奋精神,斗志昂扬地参加比赛。如果选手能在赛前的“一瞬间”想象出自己创造优异成绩的最佳情境,就越能激发运动员增力情绪的增长,充分发挥自己的运动水平。

使如,在世界性的举重比赛中,五百磅的重量一直是人们认为不可愈越的界限,世界著名举重选手阿列克赛耶夫也未超过这个重量。有一次他的教练员告诉他,他将要举的重量是一个新的世界纪录:499.9磅,他举了起来,教练员称了重量,实际重量是501.5磅。由此看来,念动训练能使运动员在头脑里抹去心理障碍,提高大脑对肌肉的控制能力,使身体各器官的活动一致,以最有效的方式进行工作。



专门性心理训练



它包括自我暗示法、自我放松法、自我心理调整法、集中注意练习、模拟训练、催眠法、
活动调节法等等,这些方法与我国的气功有类似之处,能达到消除选手过度紧张心理、
集中注意力、调整选手的竞技状态和稳定情绪的作用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9-01
可以参考以下的方法:1 呼吸调节法

利用呼吸调节,这是选手临场处理情绪波动的一种心理调节方法,即通过深呼吸可以使运动员的情绪波动稳定下来。当情绪紧张激动时,呼吸短促,这时可以采用缓慢的呼气和吸气练习,则可达到放松情绪的目的。当情绪低沉时,可以采用长吸气与有力的呼气练习,能提高情绪的兴奋水平。这种方法之所以能奏效,是因为情绪状态与呼吸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例如,情绪紧张时,呼吸快而浅,由于快呼吸,使体内进入大量氧气,呼出大量二氧化碳,问题在于二氧化碳呼出过多,会使血流中的二氧化碳失去平衡,时间一长,中枢神经便会迅速作出抑制的保护性反应。这时,运动员可以采用加深或放慢呼吸频率的方法来消除紧张,一小段时间内,使呼吸放慢和加深,就会得到安静的效果,就会对呼吸功能重新获得控制,使运动员产生可靠感。这是克服赛前紧张和焦虑的最基本方法之一。

2 回想过去成功的比赛

回想过去失败的比赛,会使人心有余悸,从而产生焦虑的情绪,但回想过去成功的比赛,再现当时的情景,回味当时自信、愉快的体验,会使运动员从中受到鼓舞,得到力量,变得自信、从容。所以运动员在比赛前多想过去那些令自豪的、愉快的、取得冠军的比赛,就能克服赛前的紧张和焦虑。例如,第一个在世界剑坛上获得亚军的亚洲人——栾菊杰。在1978年西班牙马德里举行世青年击剑锦标赛中,栾菊杰虽然在比赛中被对方击伤,但她不气不馁,很快调整心理压力,想起她在第一次参加世界青年锦标赛所取得的优异成绩,及时调整战术,最终获得世界青年击剑锦标赛的冠军。

3 期望值不宜太高

选手在比赛前要根据自己平时的成绩,确定合适的期望值,期望值太低,激发不起人的积极性,使人产生沮丧、懈怠的情绪,期望值过高,会加重人的心理负担,使人对目标能否实现产生怀疑、忧虑,所以运动员应从实际出发,把自己有把握实现的目标作为自己努力的方向。例如,原中国女排教练袁传伟民,给我国女排定的目标,仅一年多就从“第14名跃居为第4名”,袁伟民给女排确立二重目标,一是基本目标,它是指较把握达到的
目标,或者说指自己运动水平应达到的目标,这个目标的提出必须实事求是并留有余地的。在平时训练中,袁伟民根据每个队员自身的特点,对每个人提出不同的训练目标。他要求运动员在训练中,时刻提醒自己,战胜困难首先要战胜自己,他也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处处以身作则,为女排训练树立了良好的作风。为以后的“五连冠”打下良好的基
础。二是争取目标,它是指稍高于平时水平的,要经过努力才能达到的目标运动员在完成第一个目标后,再向第二个目标奋斗,这样既能发挥目标的动力作用,又不会使运动员丧失信心。在1981年我国女排首次获得第3届世界杯赛冠军后,袁伟民根据排球运动发展和队员的实力,为女排提出夺取“三连冠”的高目标。最终,我国女排成为当时世界上第一流的选手和第一流的球队,这与我国女排的期望值密不可分的。

4 简单的练习及评论

在比赛前可以独做一项简单的技术练习,让教练、队友对此作出评价。如果同一个与你存在同样问题的队友一起做此练习,还能加强你们之间的集体精神,因为身体运动常常可减轻甚至消除紧张及焦虑不安等不良情绪。例如:加拿大跳高选手奥蒂,每次跳高时都要跑到横竿处,默念动作要领5遍,然后才开始试跳过竿。国外运动员在射击瞄准时,心理反复默念准星、缺口,准星、缺口,以便提高射击的稳定性和准确度。瑞典跳高运动员派立克,站好位置后,要先走一遍试跳路线,再回到原来位置,稍停片刻,拍一下手同时大叫一声,才助跑试跳过竿。

5 念动训练

所谓念动,即由运动观念而引起的运动反应,是通过对运动的想象或回忆来实现的。通过想象或回忆某种运动动作,引起神经肌肉的相应变化,从而起到训练的作用,就叫做念动训练。例如,平衡木运动员担心自己会掉下来,只要这个念头一产生,果真会掉下来;比赛中,看到前面运动员掉下来,往往会影响后面的运动员等等。

念动训练不仅可以促进技战术的形成与巩固,而且能有效地集中注意力,消 除心理障碍,
增强信心,使选手从紧张和焦虑中解放出来,振奋精神,斗志昂扬地参加比赛。如果选手能在赛前的“一瞬间”想象出自己创造优异成绩的最佳情境,就越能激发运动员增力情绪的增长,充分发挥自己的运动水平。使如,在世界性的举重比赛中,五百磅的重量一直是人们认为不可愈越的界限,世界著名举重选手阿列克赛耶夫也未超过这个重量。有一次他的教练员告诉他,他将要举的重量是一个新的世界纪录:499.9磅,他举了起来,教练员称了重量,实际重量是501.5磅。由此看来,念动训练能使运动员在头脑里抹去心理障碍,提高大脑对肌肉的控制能力,使身体各器官的活动一致,以最有效的方式进行工作


专门性心理训练

它包括自我暗示法、自我放松法、自我心理调整法、集中注意练习、模拟训练、催眠法、
活动调节法等等,这些方法与我国的气功有类似之处,能达到消除选手过度紧张心理、
集中注意力、调整选手的竞技状态和稳定情绪的作用

细节请看手法治疗选手赛前紧张42例:
http://www.souku.com.cn/viewtitle.jsp?url=62119592

谢谢```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6
在现代竞技体育运动中,随着重大比赛日益临近,运动员的技战术水平和身体机能状态都会逐渐趋于稳定,到大赛前阶段一般不会有大的变化。但此阶段运动员心理的变化却可能会导致竞技状态的大起大落,并可直接影响到比赛结果。实践证明,竞技水平越高,竞争越激烈,运动员的心理压力相对就会越大。所以,目前许多奥运体育强国都越来越重视奥运参赛运动员心理压力的系统调节与积极应对工作。一、运动员心理压力的表现特征和产生原因 心理压力是一种动态情境,是个体面对已经发生的或者将要发生的事情时感知和体验到的一种情绪反应。心理压力过大可导致人体交感神经系统整体被激活,使肌体处于紧张和警觉状态,肌体释放的能量被抑制并积聚在体内,内脏器官也会出现过度反应,由此,也自然会产生相应的身心问题。 运动员心理压力的产生离不开心理压力源的存在。那么究竟哪些因素会对运动员产生影响呢? 首先,来自教练员、亲朋好友和有关领导的过分期盼,对金牌指标过于结果性强化,都会使运动员承受一定的心理负担,在无形中增加了运动员的心理压力。具体表现就是一些有实力的运动员也出现在比赛中患得患失,不能果断地应对,进而影响正常发挥的情况。同样,各种新闻媒体的过分关注或对某名运动员予以“有望夺金”等较高社会期望也会在无形之中给运动员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受我国一些传统文化和对“面子”的敏感性影响,这些社会期望到了运动员身上很快就会转化为心理压力。此时,要靠运动员自己再把这些社会压力转化为动力,没有过硬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积极性思维谈何容易。 其次,运动员相互之间动态的激烈竞争,以及自身对比赛结果的期望程度也常常会给运动员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由于运动员的年龄、经验不同,对自身的认识深度不同,心理抗压能力也存在一定差异。但一般来讲,在赛前训练水平很高,赛前热身赛或资格赛成绩很好的运动员,如不能及时摆正参赛角色的位置,一切从零开始,做好最困难的准备,全力冲击对手,很可能会在即将开始的重大比赛中遭遇到难以承受的挫折局面,以往在一些项目的重大比赛中排名第一的运动员却最终未能打进决赛的情况时有发生,分析其心理压力产生的过程其实也不足为奇。 二、运动员心理压力的调节 运动员在训练与比赛中受到上述各方面压力的影响,会随之产生一系列的身心反应,从而影响技战术发挥。所以,如何做好重大比赛前的系统心理压力调节工作已成为影响训练和比赛成绩的重要环节。心理压力调节就是在训练或者比赛中,采用一定的调节手段把消极情绪转变为积极情绪,使自己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下面介绍几种较为行之有效的心理压力调节方法。 1、做好逆境应对,培养良好的心理弹性 渴望重大比赛的成功是每个运动员的梦想,然而要实现这种成功并非易事。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会遇到各种各样对自己不利的情况。如赛前适应问题,比赛条件的突然改变;连续比赛疲劳,情绪低落,受伤病困扰;比赛过程中出现超过预期想象的挫折情况等。那么如何正确地认识这些逆境,顺利度过逆境,以平稳的心态和行之有效的行动策略来应对这些逆境呢? 首先,运动员要清楚地认识到“在重大比赛中遭遇这些逆境应该是正常的,顺利才是例外”,总会有一些事情发生在你不想让其发生的时候。在此认识基础上,积极掌握和运用一些心理调节技能方法,如唤醒水平调节、注意力集中、表象演练、自我暗示、自我谈话、参赛行为程序和对策库应对等方法,就会有利于做到在各种逆境情景下游刃有余的应对。其次,在面对逆境时不应采取回避问题的解决策略,要直接面对问题,及时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和情绪,改变比赛策略,寻求教练或心理专家的帮助,这些方法都有助于及时调节心理压力,获得最佳比赛心理状态。当然,要能在比赛时灵活应用以上方法,日常进行相关心理技能训练是必不可少的。 2、开发音乐功能,享受音乐心理调节 现代神经心理学研究证明,音乐对神经系统,特别是对大脑皮层状态有直接影响。不同功能性的音乐会对心率、血压、皮肤电位、肌肉电位、内分泌和体内生化物质(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内啡肽、免疫球蛋白)以及脑电波等产生不同的影响。音乐的节奏还可以明显地改变呼吸速度、心率等。从心理学上看,音乐能表达情感,并通过心理作用影响运动员的情绪状态,从而达到缓解和消除心理压力的目的。 所以,运动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自己喜欢的不同类型的功能性音乐,在享受音乐中实现对心理压力的积极性调节。音乐调节每次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一次不要超过60分钟,也不宜单用一曲,以免复听生厌,应该选择一组在情调、节奏、旋律等方面比较和谐的乐曲或歌曲,音量应掌握在70分贝以下。 3、把握身心之间互动诱导,享受自我放松感受 采用特定的身心互动诱导放松方法,可降低运动员的紧张和焦虑状况,增强自己调控心理压力的能力。在目前国内外运动员应用的众多身心之间互动放松的方法中,都有着基本相同的特点要求。以下仅以肌肉和意念放松为例予以相关方法参考。 ⑴ 选择一个空气清新,比较安静的环境;⑵ 暂时有意识地放下或忘记自己烦恼的事情;⑶ 选择一种自我感觉较舒适的姿势,站、坐、躺均可;⑷ 活动身上的一些大的关节与肌肉,动作不需要规范或固定格式,但速度要均匀、缓慢,直至全身关节和肌肉放开、放松;⑸ 保持腹式呼吸自然、流畅,尽可能不用意识支配呼吸,并达到在安逸、悠然自得的状态中忘掉呼吸的境界;⑹ 意识放松,集中注意力,把意念归于某一对象或有意识地注意放松到整个身体,达到一种宁静的清醒状态。想象一些美好的事情,进入忘我的境界。 4、借助先进仪器设备,积极开发心理压力调控潜能 由于人都有在一定条件下对自身机体感觉上的生理阈线,运动员有时对自己内在心理压力和紧张水平的变化可能难以觉察和控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如今人们已经可以借助有关先进仪器设备突破日常生理阈线的限制进行自我监测和调控,从而更积极地开发自己对心理压力调控的潜能。下面简介一下目前国内外运动员应用较多的生物反馈调节方法。 生物反馈调节方法是利用现代心理生理科学仪器,通过将人体不易觉察到的内在生理信息信号放大实现可视和可控性心理调节训练,使运动员经过训练后,能够有意识地用“意念”调控自我心理。根据运用指标的不同生物反馈训练包括脑电生物反馈,肌电生物反馈、皮温生物反馈、皮电生物反馈、心率变异生物反馈调节方法等。 生物反馈调节可以提高运动员的放松、注意力集中、捕捉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的兴奋点和最佳表现能力以及比赛应激反应等能力;可以矫正运动员的不良行为和习惯以及赛前焦虑等,起到缓解心理压力和疲劳,塑造运动员的良好情绪状态和行为模式的作用。目前,适合运动员使用的生物反馈仪器有运动员可自我操作的皮电、心率变异等简易型生物反馈仪器,也有由专业心理人员操作的可更全面、精确地进行生物反馈心理调节训练的仪器设备。生物反馈调节对于消除运动员紧张、焦虑、头昏、失眠等症状有良好调节效果,且有一定“维持效应”。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运动员心理压力的调节还需要建立相应团队心理支持系统,其应当由包括相关领导、教练员、家人、队医、心理专家等共同组成。运动员压力的调节不仅是运动员自身的事情,更需要领导、教练员的科学指导和家人、朋友的理性关怀以及心理、医务等专家的科学帮助,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承担奥运等重大比赛重任的运动员尽可能地预防和减轻过大的心理压力,保障运动员在重大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从而更好地实现为祖国争光的目的。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3-09-01
这个问题我答过对我来说上场比赛首先你要这样想我参加啦比赛,一般人还参加不上呢,谁能看不起我我有实力,只要做到这一点,你的心态就会正过来然后如果你比赛时紧张的话,可以深呼吸,3到4次,实在不行就大喊一声或者击掌,越快越好,提起精神,面对比赛我都是这样做的希望你能用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