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报告的写作应把握好哪些环节

如题所述

一般来说,调查报告的内容大体有:标题、导语、概况介绍、资料统计、理性分析、总结和结论或对策、建议,以及所附的材料等。由此形成的调查报告结构,就包括标题、导语、正文、结尾和落款。
1.标题
调查报告的标题有单标题和双标题两类。所谓单标题,就是一个标题。其中又有公文式标题和文章式标题两种。公文标题为“事由+文种”构成,如《浙江省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情况的调查报告》。文章式标题,如《××市的校办企业》;其二是标明作者通过调查所得到的观点的标题,如《调整教育政策,增加教育投入》。所谓双标题,就是两个标题,即一个正题、一个副题。如《为了造福子孙后代--××县封山育林调查报告》。
2.导语
导语又称引言。它是调查报告的前言,简洁明了地介绍有关调查的情况,或提出全文的引子,为正文写作做好铺垫。常见的导语有: ①简介式导语。对调查的课题、对象、时间、地点、方式、经过等作简明的介绍; ②概括式导语。对调查报告的内容(包括课题、对象、调查内容、调查结果和分析的结论等)作概括的说明; ③交代式导语。即对课题产生的由来作简明的介绍和说明。?

具体的范文模板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ESqOZDYzF44bga0kN-J1gQ

?pwd=ac5c 提取码: ac5c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8-20
调查报告
  一.文体概念及特点
  1. 概念
  调查报告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是根据特定目的,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对某一客观事物进行调查研究之后写成的书面报告.目的是挖掘幕后的故事,帮助读者了解复杂世界的种种变化.
  2.分类
  按调查报告的性质和内容,一般可以划分为综合调查报告、典型调查报告和专案调查报告三类.
  3.特点:
  一般来讲,调查报告的结构,由开头、主体和结尾三部分组成.
  开头:就调查的一些情况作简要的说明,比如说明调查的目的、对象、经过、时间、方式、方法和结果等.这样做,有利于作者展开和读者理解整个调查报告的内容.还可以在调查报告的开头部分写一个类似于消息的导语一样的文字,提示一下全篇的主要内容,使读者先形成一个总的印象,以便迅速把握全文的中心.
  主体:调查报告中关于事的叙述和议论主要写在这部分里,是充分地表现主题的重要部分.在内容安排上,主要是采取纵式、横式和对比三种结构形式.
  ①纵式结构.按照调查的顺序、时间的顺序或是根据事件发生的先后过程来写.这种纵式结构比较简单,适合表达线索单一、内容集中的报告内容.它的特点是内容连接贯通,结构条理清楚.
  ②横式结构.可以按调查的内容分为几个部分,加以叙述和说明.这种结构比较常见,它的特点是从几个不同的角度、侧面回答问题,论述比较全面、透彻,适合表述问题比较复杂,内容层次多的报告内容.写作时要注意安排好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分清并列、从属、主次关系.
  ③对比结构.即把两个不同对象加以对比写.从自始至终的对比中让人们认识到不同的思想、不同的做法,会产生不同的结果.结构安排上的对比是为了引起读者思想上的对比,使读者在对比中肯定所是,否定所非.
  主体部分不管采取什么样的结构,都应该做到先后有序,主次分明,详略得当,联系紧密,层层深入,以更好地表现主题.
  结尾.可以是总结全文,深化主题;也可以是展望未来,提出希望;可以是归纳主题,强调意义;也可以没有明显的结尾,全文由总到分,说完了事.结尾要简短有力,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既不可草率从事,也不可画蛇添足.
  4. 调查报告的写作
  (1)材料真实.报告中所运用的材料必须是真实可靠的,确凿无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不能虚构,数字必须准确,既不能夸大,也不能缩小.这是调查报告的一个最基本的特点.
  (2)对象典型.调查报告反映的对象多种多样:正面的、反面的、现实的、历史的、个人的、单位的等事实都可以作为被调查对象,写进调查报告.但不管从哪方面取材,都必须注意典型性.只有被反映的对象具有典型意义,调查报告才真正具有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
  (3)叙议结合.调查报告以介绍事实材料为主,运用叙述的方法把事情的起因、发展和结果交待清楚,但它不是运用文学具体描绘和形象刻画,是让读者具体了解经验成功之处或错误失误之处,所以要运用材料叙述来说明问题.为了揭示事物的本质意义,表明作者的主观见解,在叙述的过程中,作者往往要进行一些议论.但这种议论只能是“画龙点睛”的,要恰到好处、点到即止.
  (4)针对性强.调查报告反映典型,具有面上的指导作用,因此它具有强烈的针对性.它必须有针对性进行调查研究,对经验或教训作认真细致的分析总结,指导群众去弄清他们都关心的事情或解决他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调查方法:开调查会、个别访问、蹲点调查、现场察访、资料搜集等.
  二. 阅读方法
  1. 快速准确地把握调查报告的内容.
  (1)迅速准确阅读文章第一段(开头部分),把握调查的对象、内容.
  (2)阅读全文,了解清楚事件的起因、发展和结果.注意事件的细节.
  (3)重点精读一些调查者总结收集的数据,调查者发表议论的部分,深入研究其核心内容.
  (4)整合文中的信息、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与其他类型的文章解读分析方法一样.
  2. 注意调查报告中观点与材料的统一.
  调查报告的观点是在叙述中表达出来的,即在事实材料的基础上,得出观点.因此,我们要注意在阅读中把握好文章中的材料与观点的统一问题.
  3. 调查报告的鉴赏评价.
  要紧紧依据考试大纲来操作.
  (1)“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主要是调查者的观点,必须认真梳理,全面把握其要素和倾向,能找出他们支持自己相关观点的相应材料,分析其逻辑推理的科学性,尤其是对调查报告中的数据进行分析,然后作出自己的价值判断.
  (2)“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负面的,高考考察一般会以正面的为主.调查报告的题材通常都是针对性极强的,与民生、社情、当前整个社会或某些阶层息息相关的,因此会产生较大的社会价值和影响.阅读时要将视野扩大,将文章放到当时社会的大背景中,联系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主流思想文化、各阶层的关注程度来进行对照,然后实事求是地进行评价阐释.
  (3)“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文本的某种特色”主要落实于文本的思想情感、文本风格、语言特色、设问技巧等方面.“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首先要能指出这种特色,然后联系文章说一说文章为什么要营造这种特色,还要进一步指出这种特色的好处、效果或不足,如果能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就更好.
  4.如何对调查报告进行探究.
  紧紧把握考试大纲来操作.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不同的角度”可以是正面的角度、反面的角度,当事人的角度、旁观者的角度等等.“不同的层面”指的是文本可达到的层次,如深层、浅层,实用层面、美学层面、哲学层面;可能涉及到的范畴,如政治、经济、科学、文化、风俗、娱乐、艺术、行文等.“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就是要尽量多从上述角度揭示更多的内容.
  (2)“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就是要分析归纳出调查对象的人生观,探讨他的人生价值,揭示他的这种人生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精神,在当前社会下有什么积极意义.如果是事件调查,则更多应从时代精神的角度进行探究.
  (3)“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这个考点是考查考生的思维的全面性、深刻性和质疑精神.要善于对有疑问的地方提出怀疑、对难点尽量依据文章或借助工具书试图解决,要善于对文章内容进行辩证分析、提出补充,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更为科学、合理的观点.要注意的是,调查报告本身是一种极具科学性的文体,它是在事实的基础上得出观点,调查的结果本身就极具科学性,一般不能轻易否定.
  对调查报告进行探究,应更多地从社会价值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进行一些社会学的原理分析,关注民生、经济,有时可以从自身的角度来对问题进行实例分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