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情绪产生的根源是什么?

1人的情绪是主观反映!
2还是客观的反映!
3什么是情绪!
4人的情绪产生的根源是什么?

一、 本课的地位和现实意义
情绪虽说是人的心理活动,但它与个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等方方面面都息息相关。积极、向上、快乐的情绪有益于个人的身心健康,有益于个人的智力发展,有利于发挥个人的正常水平;相反,消极、不良的情绪会影响个人的身心健康,抑制个人智力的发展和正常水平的发挥。且初中生的情绪表现又是很不稳定、不成熟,容易冲动且肤浅、强烈、不协调,两极性明显,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因此,指导学生根据自己情绪变化的特点,合理宣泄不良情绪,主动调控情绪,保持积极的、良好的情绪状态,克服消极情绪是当务之急。
二、 教学目标 :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懂得调控自己的情绪对于个人行为和生活的重要性.
(2)、合理宣泄不良情绪,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情绪状态。
(3)、尊重他人,关注他人的感受,适时适当地表达个人的情绪。
2、能力目标:
逐步掌握一些情绪调节的有效方法,形成自我调适、自我控制的能力,继而能够较理智地调控自己的情绪。
3、知识目标:
(1)、认识人类情绪的丰富多样性,知道喜、怒、哀、惧是情绪的四种基本类型。
(2)、理解情绪对于个人行为和生活的影响和作用,包括情绪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
(3)、了解青少年时期情绪易于波动、不稳定的特点,明白情绪需要个人主动调控的道理。
(4)、知道情绪调控的一些有效方法。
三、 课标要求:
(一)1、3理解情绪的多样性,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保持乐观心态
(二)2、3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
(三)1、2克服考试焦虑,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
四、 教学内容:
第一框:丰富多样的情绪 情绪万花筒 情绪与生活
第二框:学会调控情绪 情绪是可以调适的 排解不良情绪 喜怒哀乐,不忘关心他人
五、 教学建议:两框,三课时
六、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活动名称:自画像
(题目为“我最高兴、最生气、最害怕和最伤心的各是什么?并画出当时的面部表情”)
步骤:1、同桌检查课前准备情况,并作记录。(用于教学评价内容之一)
2、前后左右的同学之间按作业 进行表演,后各小组推荐几个同学上台来表演,要求其他同学认真观察.(可以一个人表演,也可几个人进行情境表演)
3、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10个左右特征明显的劳动成果,要求学生们认真观察。
4、讨论分析这些面部表情的主要不同之处。(主要从眼睛、眉毛、嘴巴等方面着手)

各部分的动作 喜 怒 哀 惧
额与眉 平静 左右眉毛向上扬起,呈八字皱纹,眉与前额之间有皱纹 左右眉毛向五斜,眉毛呈相反的八字形 左右眉向上扬起,前额出现皱纹
眼睛 下脸向上扬起,眼睛边出现皱纹 睁得很大 部分或全部闭紧 睁得很大
嘴巴 开口,上齿露出 开口,下齿露出 开口厉害,裂开很大 开口

5、通过分析高兴、生气、害怕、伤心的面部表情后,得出这四种就是人类的最常见的情绪,用书本上的文字来说就是喜、怒、哀、惧。
小结:其实,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情绪是复杂多样的。如“明天要进行期末考试,晚上的心情怎样?”这里面就有兴奋和不安、自信和担忧、跃跃欲试和害怕等不同性质的情绪。所以说在这四种常见情绪的基础上,又可以组成很多复杂的情绪。
(二)、活动名称:举一反三:(四个小组竞赛)
提示:四种情绪的主要特征我们已经概括了,现在大家想想都有哪些词汇可
以表达这些情绪。以得分最多的为胜。(全班分成四组,要求一组代表一种情绪;且每说一个词汇小组成绩加一分。但记住千万不能翻字典,否则视为作弊,成绩倒扣)
目的:为了让学生们对四种情绪有一个更深的了解,同时可充分发挥个人的记忆力,懂得知识积累的重要性;还可体现同学们的合作精神、团队精神以及集体荣誉感等。
过程:学生们积极举手,踊跃发言,参与率较高,课堂气氛活跃。
最后:一定的时间过后,各组的分数统计出来后。我们有一个问题问得分最多和得分最少的那组同学,你们现在各是什么样的情绪。再一个问题是问大家:在比赛过程中,各小组的成绩在你追我赶时,你们的心情是什么样的?(或当你们的成绩遥遥领先时,你们的心情又是怎么样的)
答:胜:高兴。 负:伤心。
在比赛过程中,有高兴(成绩领先);有伤心(成绩跟不上其他组,老师怎么就不给我们组机会呢);有害怕(自己组成绩落后);有妒忌;有紧张等情绪的交替出现(或是说综合出现)
小结:从这个活动中我们可以看出表达情绪的词汇是丰富多彩的。从这些词汇中我们可以看出情绪表现是有程度差别的。(如喜有开心、高兴、开怀大笑、欣喜若狂等程度之别)再从刚才比赛过程中大家的情绪变化我们可以得出情绪是随着情境的变化而变化的。
归纳: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常见的情绪是喜怒哀惧这四种。不同性质的、不同程度的情绪的组合构成乐我们丰富多样的、多资多彩的生活。
作业 :填写书本P61的表格。
第二课时
一、活动名称:猜一猜
材料:心理学家利用猴子做实验。两只猴子同时关在笼子里,一只被捆住,不能动;一只可以在笼子里活动。实验者每隔20秒对猴子进行一次电击,每次放电前5秒,笼里的红灯就会亮起。笼里有一个开关,每当红灯亮起,只要按动开关就可以逃出笼子。可活动的那只猴子发现了这个开关。实验在不间断的进行,结果有一只猴子死了。
请问:是哪一只猴子先死?为什么?
过程:学生们热烈讨论并积极举手回答。有说不能动的那只猴子先死。有说可活动的那只猴子先死。原因多种多样。
小结:答案应该是可活动的那只猴子先死.原因是它长时间地高度紧张,最后先于那只不可活动的猴子而死。(情绪对身体的消极影响)
二、 活动名称:比一比
材料: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年轻时体质较差,加上工作紧张,用脑过度,身体十分虚弱,多方求治也不见效。后来,一位名医给他进行了检查,没有给他开药方,只送他一句话:“一个小丑进城,胜过一打名医。”法拉第细细品味这句话,悟出了其中的奥妙。从此,他经常抽空去看马戏和喜剧。精彩的表演,总是令他开怀大笑。他还到野外和海边渡假,调剂生活,经常保持愉快的情绪。久而久之,法拉第的身体逐渐地康复了。
问题:从这则材料中可得出什么结论?(学生前后左右进行讨论)
小结:分成两方面来说:从开始的“工作紧张,用脑过度”,以致于“身体虚弱”,说明情绪对人的身体和生活有消极影响;从后来的“经常保持愉快的情绪”,以致于“身体逐渐康复了”说明情绪对于人的身体和生活有积极影响。即情绪对身体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
三:活动名称:谈一谈
例子:1、我平时的成绩不错,可就这次素质考试考得不好。原因是那天晚上我没休息好,太紧张以致于翻来覆去睡不着。
2、我其实是一个能说会道的人,但不知怎么的一到关键时候,我就变得急急巴巴、疙疙瘩瘩。
3、国庆前我们初一年级进行了“爱我中华”的主题演讲,开始的两个同学由于过分紧张而中途退场。
师:大家的例子都是情绪对我们正常水平的发挥有消极影响的。那难道就没有积极影响吗?能否举一些例子?(如果有则最好,如没有则采用书本上P62的两个小男孩参加乒乓球比赛的例子。)
小结:情绪对正常水平的发挥也是有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的。
归纳:从以上三个活动中我们可以归纳出:情绪犹如双刃剑。一方面,情绪对人的身体和生活是有积极影响的。情绪可以充实人的体力和精力,提高个人的活动效率和能力,促使我们健康成长。另一方面,情绪对人的身体和生活是有消极影响的。情绪会使人感到难受,抑制人的活动能力,降低人的自控能力和活动效率,做出一些令自己后悔甚至违法的事情。
作业 :1、填写书本P63的表格。
2、“这四种基本情绪中,喜是有积极影响而无消极影响的,而怒哀惧则是只有消极影响而无积极影响的。”这一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第三课时:
导入 :上节课结束时我们布置了一个思考题,现在大家有没有答案呢?
生:一种答案:认为这一说法是正确的。“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
一种答案:认为这一说法是不正确的。“怒可激发人的斗志”;“化悲愤为动力”。
师:既然大家争执不下,那我们就再看一些例子,看看能不能得出什么结论?
一、 活动名称:阅读与感悟
材料一:据我国史书记载,伍子胥在过昭关时,陷入进退两难的处境,结果因极度焦虑而一夜间须发全白。
材料二:《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才华出众,机智过人。但诸葛亮利用其气量狭小的弱点,巧设计谋,气得他断送了风华正茂的性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8-14
人不可能永远处在好情绪之中,生活中既然有挫折、有烦恼,就会有消极的情绪。一个心理成熟的人,不是没有消极情绪的人,而是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情绪的人。处理情绪的办法有很多,保持观照是最重要也最关键。大部份人的困惑和痛苦都是没有觉知,看不清自己,摸不透别人,所以迷乱不安。但观照自己也是最难做到的,因为自我比天大,你难于放下,变得谦虚。也因为我们不懂收心养性,寻找能静下来的方法负面情绪的源头可以是负面经验,同样也可以说是负面的惯性,勾起你负面经验的事端只是借来的催化剂而已。若情绪超越了自己能控制的范围,最好的方法不是释放或是压抑,而是无为而为,学习先定心,因为,负面能量太大时,胡乱释放出来的话可能连自己也承受不起,也容易影响别人。压抑是万万不能,因为问题的源头正是压抑所致。心乱须先定心,看护情绪,不认同,不判断,让它出现,把感觉放在心的位置,管它眼还有泪,呼吸还很乱。心是最大的情绪控制中心,要稳定情绪必须从心开始,学习定心的方法。至于方法,每个人得靠自己寻找。法门有很多很多,关键不在法,而在你的用心,和意愿。相信自己有能力豁出去,海阔天空。我们要做回情绪的主人,拒绝受控。情绪并不等同事件。是情绪动了和坏了,并不是事件的本身。我们就是搞不清楚,认同了我就是那个情绪状态的全部,自讨苦吃,讨好情绪和冲动,却失去了自己。  我们可以透过自制的方法平静情绪,保持清醒和自主,这才是成熟的心灵管理。自制并不等同压抑,因为前者是省觉后的行动,后者是迷失的反应。所谓懂得自制,就是学习一套适合自己的情绪处理方法,一旦看到被情绪袭击时,得马上自我保护,提醒自己它只不过是借软弱打倒理性的纯粹思维惯性而已,找适当的方法打散负面情绪的集中点,如运动、静心、瑜伽、看电影、做义工、搞创作,找知己倾诉,做个spa,扮靓靓等等,把正面能量全都掏出来。帮助自己是需要决心和毅力的,并且必须是独自一人走和完成的路,也是成长的责任。自疗永远是最实用最实在的自保方法,谁都不能依赖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7-06-01

人的情绪产生的根源是需要。

情绪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情绪产生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 。需要也是人的情绪产生的根源和基础。

情绪的含义:

情绪是人的心理活动的重要表现,它产生于人的内心需要是否得到满足。人的情绪在某种程度上,还反映了人对外界事物的态度。从这个意义上,情绪是人的内心世界的“窗口”。

情绪种类有很多种,但最基本的情绪只有四类,即:喜、怒、哀、惧。

情绪的分类:

正常情绪(有适当原因和反应适度的情绪)和不正常情绪(没有适当原因或反应程度不适当的情绪);

积极情绪或良好情绪(对个人健康和发展有利的情绪)和消极情绪或不良情绪(对人的健康有害的情绪)。

第3个回答  2013-08-14
烦恼有以下几个特点:  1、烦恼的内容是实在的,现实的;  2、烦恼总是包含着不少想象;想象中的事情不是真实的,但是烦恼中的想象却是世界上最真实的事情之一;  3、烦恼还总是包含着理性的推断,叫人不能不信;智力就是烦恼的能力,因为白痴没有烦恼;  4、烦恼使人的注意力专注于一点,一旦被烦恼缠上了,就很难脱身,明知道进了死胡同,还得一个劲往前走,碰壁了也不回头。  叔本华说:“把人引向艺术和科学最强烈的原因之一,是逃避日常生活中令人厌恶的粗俗和使人绝望的苦闷。”这点,爱因斯坦和罗素也同样说过。  在肯定世俗生活的前提下,这儿有一个关于烦恼的公式:  W=D/B  这里,W表示烦恼,D表示欲望,B表示实现欲望的有效行为。道家要减少欲望,佛家要消灭欲望,这些对尘世上的人都是不可取的。在世俗生活中,,与其徒劳地跟欲望作对,不如尽力满足欲望。不妨观察一下周围的人,那些活得有滋有味的人,都在乐此不疲地为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努力。不懂世俗的人才会自寻烦恼。   人为什么烦恼  一、烦恼起于执著:人生的顺逆境很多,一般人遇到困境,例如失业、失恋、失意时固然令人沮丧、烦恼;处在顺境时,如果执著、害怕失去,也会被顺境所困。这就如同铁链子能锁住人,金链子一样会束缚人的道理是一样的。所以人生不管遇顺逆之境,要懂得转境,不可执著;修行最大的功夫,就在于一个“转”字,要“转法华”而不要“被法华转”,也就是不要执著。能够不怕烦恼,不执著烦恼,自可安然自在。   二、烦恼缘于无明:无明就是不明理,我们与生俱来的无明,就是贪嗔痴慢疑;有了无明,就有贪欲、嗔恚、骄傲、疑惑等烦恼,所以烦恼起于贪嗔痴慢疑等无明。有句话说∶“宁与聪明人打架,不与无明人讲话。”一个人若不讲理时,好话、善言、佛法一点也派不上用场,就会有烦恼;反之,如能通情达理、明白因果道理,就能消除烦恼。   三、烦恼由于看不开:世间上有很多烦恼都是自找的,所谓“杞人忧天”,乃至担心“世界末日”等,烦恼了半天,却什么事也没发生。也有人因为小事看不开,钻牛角尖,自然“烦恼绵绵无绝期”。因此,凡事多往正面看,能够看得开、看得透,能对一切吉凶抱著超然洒脱的态度,就不会自寻烦恼。   四、烦恼出于太自私:人之所以会有烦恼痛苦,皆因有“我”;“我”是烦恼的根源,“我爱”、“我要”、“我欢喜”,凡事只想到“我”的需要,就容易与人对立、冲突,因此我多则苦多,我少则苦少。所以,一个人起心动念如果能多想想如何有利于人,就会活得轻松踏实。   其实,人间的是非烦恼很多,追根究柢大都是因为眼耳鼻舌身心“六根”不当向外追逐“六尘”招来的。例如,不当看的乱看,因此“睚眦必报”,惹来杀身之祸;不该听的乱听,听出许多纷争烦恼;不应吃的乱吃,于是“病从口入”……等等。儒家主张“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这也是佛教所谓的“都摄六根”。一个人如果能用佛法管理好自己的六根,这就是最大的修行;而有修行的人,自然懂得处理烦恼、化解烦恼,所以“欲除烦恼病,当取佛经读”。
第4个回答  2019-05-25
低级的情绪来自基因遗传,这方面每个人都差别不大,高级的习得情绪是来自人的认知,同一件事对不同人来说关注的面和评价的角度不同,可以产生完全不同的情绪,并且情绪是会被记住的,如果多次重复会形成下意识的习惯,碰到同样场景会迅速条件反射的情绪再现,生活经验中我们也能体会到情绪不知不觉就产生了还来不及理性的思考。。心理学上有个情绪ABC理论,A代表诱发情绪的事物,B代表人的认知评价,C代表产生的情绪。根据这个理论我们可以通过改变B这个因素,放弃消极认知模式,多培养积极的认知习惯来消除消极情绪,培养积极情绪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