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贝托 波拉尼奥的《地球上最后的夜晚》中每个故事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如题所述

《荒野侦探》、《地球上最后的夜晚》、《2666》这三部描写最活跃最鲜明的年青一代的作品,有着看似无形,实则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的情节与作者经历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波拉尼奥用平淡却精准的文字变幻为一个个匪夷所思的故事。波拉尼奥的长篇营造出一个已成追忆的迷人世界,充满青春和乌托邦的理想,既独特而生动,忧伤而无法遏抑,而这本《地球上最后的夜晚》则是对长篇的浓缩,内容也是关于坚持信念、自由与青春。

我们都曾经有过勇敢追梦的浪漫情怀,或是希望自己曾经拥有过。 “我梦想我是一个年迈多病的侦探,去寻找那些已经迷失了很久的人们。有时我偶然看向镜中,认出了罗贝托·波拉尼奥。 ”这是智利作家罗贝托·波拉尼奥的诗作《一条通往文学的小径》中的句子,他以极其简练的文字勾勒出了他的自画像:一位年老的侦探,寻找迷失的人性与理想。

当波拉尼奥知道自己即将死亡,他曾经开玩笑说:“我的名声在死后。”他说这个感觉有些像永远无法被击倒的罗马角斗士。

2003年,罗贝托·波拉尼奥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因肝脏功能损坏,于五十岁的盛年去世。他留下了十部小说,四部短篇小说集、三部诗集。波拉尼奥从十八岁就开始写作,在他生命的最后十年,更是埋首于创作,基本上一年出版一部作品,有时候还更多。

的确,在他辞世后出版的英译本《荒野侦探》于同年底成为亚马逊、纽约时报书评的十大好书与年度选书,《2666》被《时代》杂志选为2008年度的最佳图书、并获选纽约时报书评十大好书,2009年初更获得美国国家图书批评家奖小说奖。

去年,被称之为21世纪伟大作品的《2666》在中国出版后,立刻引起了热切的阅读反响。最近罗贝托·波拉尼奥的首部短篇小说集《地球上最后的夜晚》,和其成名作 《荒野侦探》(2013新版),已经面世,让读者可以深度体验罗贝托·波拉尼奥笔下的文学世界,那些年轻的为了理想而不断探寻、苦苦挣扎的灵魂。

有评论认为,“如果说他的长篇是从这些短篇衍生出的一场又一场的梦境,那么他的短篇则是据个人经历写成的挽歌。 ”作品在国外出版后,评论家们普遍认为“波拉尼奥在短篇小说领域展现出来的纯熟技巧,堪与卡夫卡和博尔赫斯媲美。 ”小说中的人物令人着迷,他们苦寻的答案,追求中的挫败,但并非失败的旅程触动了几代人的心弦。这是一部关于爱与死,哀愁与渴望的迷人之书。

《地球上最后的夜晚》由14个短篇组成,讲述一个智利流亡者,在南美和欧洲漫无目的地游荡,他串联起了他同时代的其他人的故事,他们几乎都是在流亡生活中,挣扎于现实的边缘,不放弃理想,又困于梦魇。这些人犹如在一场梦中,在不同的故事里不断改换着形象、名字或背景。 《纽约时报》评论“波拉尼奥的短篇营造了一种神秘和忧郁的氛围,一种令人联想到巴别尔和卡夫卡,忘记故事以外一切的氛围。 ”

在14个短篇中,绝大多数故事的主人公“B”被普遍认为是来自波拉尼奥(Bolaňo)名字的首个字母。书中第10个故事——“地球上最后的夜晚”中,有评论家猜测主人公“我”有可能就是《荒野侦探》中的阿图罗·贝拉诺。而波拉尼奥说过,“《2666》的叙述者就是阿图罗·贝拉诺”。

《Sensini》写的是“我”邂逅的一位流亡作家,此人生活拮据,于是靠参加各种文学比赛赚取奖金为生,从他那里“我”学到了把一篇小说稍稍改头换面投往多处的把戏。

《Enrique Martin》的主人公是一位水平糟糕的诗人,他最后变成了给低俗杂志写科幻文章的写手。

《一场文学历险》(A Literary Adventure)是一个略带幽默色彩的故事:主人公B写了一部小说,其中暗讽某位著名作家,没想到那位著名作家撰文高度评价该书,主人公坐卧不安,怀疑事情背后藏有阴谋,于是想方设法去和那位作家见面。

《人间最后的夜晚》(Last Evening on Earth)写的是一对父子,父亲是一位退休的拳击手,儿子是一个沉溺于诗歌的十多岁的男孩。小说细写了这对父子开车到某地度假的过程,气氛营造得极好。

这些小说的魅力来自波拉尼奥笔下的那些人物本身的魅力。如果要对这些人物做一个概括,那么可以说,他们都是内心充满激情的人,而他们往往处于一种边缘化的,非成功的境地。他们的人生中充满着激情和挫折的混合,产生出一种迷离的伤感气息。另外,波拉尼奥的叙事有一种质朴的简约与才华飘逸的灵动。这两种气质相结合的叙述风格散发着迷人的魅力!

《地球上最后的夜晚》同样是由《2666》译者,西语研究专家赵德明翻译,设计师陆智昌打造其封面及内文装帧。而新版《荒野侦探》也保持了与《2666》一致的整体设计,形成同风格的套系感。 《地球上最后的夜晚》之后,世纪文景也将推出波拉尼奥另外两本重要的作品《护身符》及《美洲纳粹文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