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十大猛人

大明,是一个精彩绝伦的朝代,是一个名将辈出的朝代,是一个尔虞我诈的朝代。
明朝末代,皇太极不断捣乱,李自成、张献忠又出来造反。但崇祯着所以能坚持十几年,都是因为名将辈出。
下面,让我们看看他们吧。(声明:我是明朝一派,是明朝猛人,我鄙视x奸,只要是投降了都算,所以里面小看了洪承畴,误解了祖大寿,以及忽略了可恶的吴xx。仅为个人意见)(抱歉:卢象升的升上面应该有曰字,电脑不识别)

No.01孙承宗宁锦防线,许多后金军听到这个名字都会不寒而栗。它的缔造者,朱常洛、朱由校的老师,培养袁崇焕的人——孙承宗。
孙承宗(1563—1638),字稚绳,北直隶保定高阳人。杰出的爱国将领,民族英雄。天启五年(1625)夏,孙承宗遣将分据锦州、松山、杏山、石屯及大小凌河各城,形成了以宁远为中心的关锦防线。他还培养人才,袁崇焕、祖大寿、吴襄、满贵都是他一手培养起来的。崇祯十一年(1638),后金兵围攻高阳,孙承宗英勇就义。 No.02袁崇焕袁崇焕(1584-1630),字元素。
天启六年(1626年),宁远。宁前道袁崇焕,带领满贵、祖大寿坚守孤城。他们没有国家支持,没有丰厚的奖赏,没有获得的头衔(至少当时没有)。他们留下了努尔哈赤先生的老命。宁远大捷。
几年后,皇太极来领部队共打锦州,赵率教继续打炮,迫使后金军攻击宁远。关宁铁骑和赵率教两面夹击,后金军伤亡惨重。宁锦大捷。
1630年,袁崇焕被凌迟杀死,死因众说纷纭。见问题。 No.03杨嗣昌杨嗣昌(1588-1641),字文弱。
在父亲杨鹤把十万崇祯的私房钱挥之一去,杨嗣昌想代替父亲顶罪,虽然未果,但铸成了让崇祯信任的基础。
崇祯十年,他就任兵部尚书,制定了一个“十面埋伏”的计划,虽然当时没人相信,但几年后面对被抓住的高迎祥,只剩18人的李自成,还有束手就擒的张献忠,皇帝对他信任有嘉。
崇祯十四年,杨嗣昌在追击张献忠时,重病而亡,时年53岁。No.04孙传庭孙传庭,字伯雅。
崇祯十五年,子午谷。孙传庭带着他在陕西榆林招的秦兵面对带着全部家当的高迎祥,这距离孙传庭上岗有四月。秦兵很特殊(详见问题),几乎全歼高迎祥,高迎祥被杀。一年后,他又把李自成等18人逼进了山沟。起义军彻底消停。很多人不知道,孙传庭是个文官。传庭死而明亡!事实也正是如此。
十六年,明军没有战斗力。李自成从深山中走出,孙传庭战死。几个月后,坚持不下去的崇祯自杀。No.05卢象升卢象升,字建斗。
天雄军!这个名字是起义军的噩梦。天雄军像湘军一样,人人都有关系,向膏药一样贴在农民军的身上,死缠烂打。崇祯二年,金军兵临北京城下,卢象升在没有人要求的情况下,招了几万人到了北京,但庆幸的是,没有打仗。直着说吧,他有一个外号,叫卢阎王。知道他的厉害了吧。
崇祯十一年,清军又来找麻烦。卢象升发动夜袭,在太监高起潜的无私帮助下,他失败了。年末与清军奋战而亡,时年才三十九岁。No.06曹文诏曹文诏,山西大同人。
在左良玉、卢象升之前,最能打的不是洪承畴,而是曹文诏。
在面对早期农民起义,什么王嘉胤呀都是曹文诏和洪承畴联合干掉的。到后面由打击起义军,防守山海关。崇祯对他极为信任。1635年,曹文诏追击李自成,中伏,正要逃走,旁边有一个小兵喊“将军就我!”(臭嘴)被叛军听见(听力很好),让大家围杀曹文诏。曹文诏杀了几个人后,拔剑自刎。 No.07洪承畴洪承畴(1593~1665年),字彦演,号亨九。先仕明于松山之败后降清,是明末叛臣之一。他在崇祯年间无论何时当为第一名将,崇祯四年的叛乱平定主要靠他,其次才是曹文诏。中间他所在的地方流贼不敢踏进一步,所以几年来平安无事,把重担都落到了陈奇瑜、卢象升身上。直到卢、杨、曹都死光了,在决定明朝命运的松山一战时,朝廷把所有兵力交给了他,他由于粮道被断,被皇太极围住,之后突围时部下心不齐,导致被俘,之后投降。 No.08左良玉左良玉在长时间很长,袁督师死了,他没死,杨嗣昌死了,他没死,直到史可法,南明亡了,他才谢幕。
左良玉(1599~1645) 明末大将。字昆山。他和曹文诏还有洪承筹一直把起义军打得够呛,尤其是张献忠。然后因为轻敌而大败,被撤职。崇祯十三年,杨嗣昌重用他,但他在追打张献忠时出工不出力,又被削去官职。南明时他再度出山,1645年,南明灭亡,他在安庆病逝。No.09祖大寿是的,没错,祖大寿。
这个为明朝立下汗马功劳的人物。
袁崇焕手下最亲近最忠诚的将领,他从来没有离开过自己驻守的地方,辽东。
四年时,祖大寿在盖大凌河(地名)城墙的时候遭到皇太极攻击。弹尽粮绝,假降,回来之后继续守卫边疆,当然让皇帝不起疑心还得靠上司的老师——孙承宗。
最后,十四年时,驻守锦州被围,之后我们很熟悉,洪承畴兵败,投降,祖大寿弹尽粮绝,投降。No.10赵率教赵率教(1569—1629),字希龙,号明善,明末将领。
说来惭愧,赵率教预见孙承宗和袁崇焕之前,只是一个逃兵。像于谦的好友/敌人石亨一样。直到被孙承宗救下刑场。当然赵率教最意气风发的时候是天启末年的那次宁锦大捷。锦州守将赵率教在合适的时间做了合适的事情,皇太极在面前,用大炮,皇太极去了宁远,就在屁股后面踹一脚。
崇祯二年的那次北京保卫战,在遵化英勇牺牲。在我看来,他比袁崇焕幸运,至少他是战死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8-17
我同意楼上部分意见,但说真的要不是左良玉发动兵变没准南明还能挺几年。以下是我自己的观点“1,孙承宗。不解释。2,孙传庭,猛人,但不大会迎合上司,所以才会出现同样的功劳等级他被抓了,洪承畴升官了,除了最后一战潼关之战,胜率100%.3,袁崇焕,对于他现在争议很大,虽然说他是兵部尚书兼任蓟辽督师这么大的关没必要投靠后金,但现在仔细的考证一下北京保卫战他的所作所为,包括战前斩杀毛文龙,赶走满贵、马世龙,战中派遣赵率教送死(4000抵抗10万),到北京城下动作缓慢等行为确实可疑。但我自认为,袁督师是一个绝对优秀的实施者,但他不懂政治,一切太过于以自己为中心。这是他的可悲之处,但宁远、宁锦大捷是不容否认的。4,杨嗣昌,战略思想不错,比较懂政治,但战术能力差。和袁督师刚好两个极端。5,李定国,南明第一名将,本是张献忠残部投降后,对明朝忠心耿耿,即使到了南明最后时刻仍然与清军周旋,他打清军胜率几乎100%,可惜天意啊。。。。6,卢象升,我没得说了,都懂得。7,郑成功,可惜他始终是海盗风气总是以自己家族为中心,错失许多光复良机。再次重申:“谁说他不是民族英雄我搞死谁。”8,曹文诏,绝对猛人,通常是他带着3000不到的人追着农名起义军几十万人打,一辈子就打过两次败仗,第一次导致他降级,第二次导致他阵亡。但不管怎么说,对于起义军,来说“遇大曹不得活”(小曹是他侄子曹变蛟)9,马世龙,可能名气不大,但不管怎么说孙承宗在建立关宁锦防线时最器重的文官自然是袁崇焕,武将是马世龙,可惜此人跋扈,而且早亡,孙承宗第一次下台就是马世龙的“柳河之败”造成的,但转念一想马世龙善于指挥骑兵作战,对了,他是西北人,通常西北姓马的人都是很猛的。10,毛文龙,虽说他争议更大,但就好像袁督师不会投降后金一样,拥兵一方,位高权重的东江总兵毛文龙也没这么弱智,他镇守东江时后金总是提心吊胆。可惜啊。。。。、。。。
第2个回答  2019-01-07
明末有名将吗?像明初徐达,常遇春这个级别的将领一个都没有。
明末最强的应该是八旗,明军在八旗面前有胜绩嘛?就连八旗里面莽古尔泰,多尔衮之流都不是名将,那明朝哪来的名将
至于你提的洪承畴,卢象升首先这是文官啊,硬算的话这两位到八旗面前也就露馅了啊
第3个回答  2018-09-24
看从什么角度,从战绩还是整体功过,孙承宗是完人,排第一无可厚非。袁崇焕排第二也没问题。李定国两蹶名王明末战绩无人可敌。卢象升应当排在孙传庭之前。洪承畴功过相抵。武将里最猛的是曹文诏曹变蛟,带着左光先贺人龙一堆还算可以的菜鸡打,相形之下,辽东的吴三桂祖大寿要逊色一点了。
第4个回答  2020-06-16
三边督师郑崇俭被崇祯斩杀后,做为学生左良玉再也不敢轻易打胜仗了,一直小心翼翼,以致于崇祯被困,左良玉绝不救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