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宫女是满族的还是汉族的?

清朝宫里的宫女是满人还是汉人,很多人都是大脚,而且穿旗装,顶大头,可是名字却都是汉族名字。清朝的时候满人还没兴起汉姓,就算是汉姓,像溥仪的乳母王焦氏,怎么听都不像是满族,连汉军八旗都称不上。请问到底清宫宫女是满族还是汉族还是满汉都有?

清宫的宫女并不是按满、汉来区别,而是按旗、民来区别。只有旗人的女儿才能入宫为宫女,这里的旗人指的是满、蒙、汉八旗及内务府三旗、下五旗的包衣。

八旗的女子主要是参加选秀女而成为妃嫔或指婚给各王公、近支宗室为妻妾的,没有选中的也大多数回家婚配,成为宫女的较少。下五旗的包衣一般都是在该管王公府中服役。因此,宫女的来源最主要是内务府三旗的包衣。内务府三旗的包衣,以满、蒙、汉、朝鲜等族较多,其中汉族占多数。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皇子、皇孙的嬷嬷多是汉人的原因。溥仪的乳母王焦氏,娘家姓焦,嫁入王家,冠夫姓,才称王焦氏。古代许多已嫁女子都是这样。

内务府三旗的女子也必须参加由内务府主持的选秀女(与皇帝选后妃的选秀女不一样,那是由户部主持的)。选中的秀女除极个别相当幸运者可以得到皇帝的青睐而成为妃嫔乃至皇后(乾隆的孝仪皇后即出自内务府包衣),其余均成为宫中使女。而这些宫中使女在宫中的地位和命运也不尽相同。主要看其服侍的主子的地位及恩宠。

这些包衣女子中除成为妃嫔外,比较幸运的是成为皇子乃至皇帝的嬷嬷。清宫早在入关前就有以嬷嬷哺乳皇子、公主之制。如顺治的乳母就有朴氏、叶赫勒氏、李佳氏。

皇子的乳母一般都是选自内务府上三旗的包衣佐领或内管领属下人户的妇女。乳母的条件是年轻健康、品貌端正、性情温和、夫儿俱在、乳汁充足稠厚、产后不久并且非第一胎生育。这些皇子的嬷嬷的家庭虽出自旗下包衣,但乳母的丈夫往往并非从事下贱杂役者,而是担任一定职务的中下级官员或皇家侍卫等身份。因为嬷嬷虽不须识字,但却要温存善良、遵规守矩、懂得礼节,不能过于粗俗泼悍,以免对哺育的天家贵子产生不良影响。

这些包衣及妇女能成为皇子皇孙的奶妈、奶公,是很荣耀的身份,大多都会因为所哺婴儿长大封爵、身居显贵而得到优厚报答。

这些入宫哺乳的嬷嬷家中都有尚在哺乳期的亲生儿女,她们不可能同时喂养皇子和自己的孩子。因此,一旦入选为皇子嬷嬷,便由内务府出银(顺治时定为80两)再为其家买一个乳母喂养嬷嬷的子女,以作为补偿。在宫内生活期间,嬷嬷也享受相应的份例钱粮等生活待遇,尤其是日常饮食因直接影响到乳汁质量,更是颇为丰厚。

这些吃嬷嬷乳汁长大的皇子们,继位称帝后或受封王公后,对乳母的家族也多会作出相应的回报。这些凤子龙孙并不将乳母视同普通农奴,而是把她们当作自己的长辈对待。或者将其一家供养于自己府邸之内,或者凭借权势和财力给嬷嬷一家提供较为优越的生活条件。比较常见的是为其丈夫和儿子谋取待遇优厚的官职。满人称父亲为“阿玛”,嬷嬷的丈夫则被称为“嬷嬷阿玛”,可见其身份的不同。最典型的就是康熙与曹家(曹雪芹家族)。曹雪芹家族出自内务府正白旗包衣,其曾祖母孙氏在顺治十一年入宫成为康熙的乳母。康熙即位后,孙氏的丈夫就被任命为江宁织造。这一职务不仅是掌管大量钱财的肥缺,而且负有向皇帝密报地方官员表现和政情民风的特殊使命。江宁是南方首府,两江总督治所,职任尤为重要。整个康熙朝,江宁织造一职几乎由曹家包世袭。后来相继任杭州织造、苏州织造的孙文成、李煦也都出自康熙的乳保之子家(一个皇子有多个乳母)。

皇帝对喂养、服侍自己时间较长、感情较深的嬷嬷,在她死后还会被赠予“夫人”的封号(在清代这一封号是高级官员的妻子才能得到的),有时其丈夫也随之沾光,得到谥号和世职,甚至将他们的坟墓修筑在该皇帝陵寝附近。在遵化清东陵风水墙外,就有4座嬷嬷墓,分别是顺治帝的乳母朴氏(封奉圣夫人,乳公哈喇赐谥“恭襄”并二等轻车都尉世职)、李佳氏(封佑圣夫人,乳公赐谥“良僖”并二等轻车都尉世职)、叶赫勒氏(封佐圣夫人,乳公封二等轻车都尉世职)及康熙的乳母瓜尔佳氏(封保圣夫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7-02
清朝皇帝选宫女应该始于顺治年间,选八旗阿哈的女儿为宫女,也就是八旗子弟的包衣奴才,他们一般十四五岁,在宫廷中四五年又被放出宫去。
另外有一部分宫女则为汉人,一般为平民丫头,也是打小入宫,可是能出来的,很少。
第2个回答  2008-07-02
其实满汉不重要,重要的是否是旗人,所以是满汉都有的。至于你说的溥仪的保姆王焦氏,确实只是直隶任丘的普通农民,因为她一开始并不是直接入宫的,是先进醇亲王府,后才入宫,所以不符合一般宫女和嬷嬷的挑选规则。加上那个时候国力衰微,很多规矩都不如过去那么严格了。至于康乾繁盛时期,宫中女用都是内务府旗人册下的满汉军旗子弟。当然,旗籍不但要在八旗内,还要是内务府管领下才行。
第3个回答  2008-07-02
楼上说的很对,
不过,汉族多些!
第4个回答  2008-07-02
满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