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镜子的作文

如题

生活在现代的社会,必然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接触中,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面镜子,镜子中的影像,影照出社会万象,影照出人生百态,同时,也返照出自己的内心世界。

很喜欢寒山的诗“不经一身寒透骨,那得扑鼻梅花香!”这人间世的许多物事,只有身处其境,才能够有真正的体验,才能够体悟到其中的境界。
人生如茶,品味一杯香茶,必须有一份闲心,心情放松,从烧水、洗茶、冲沏、闻香、微呷到回味,才能够品尝到个中的滋味。欣赏一首精炼的诗,一幅烟雨迷朦的国画,一篇美丽的散文,一种人生哲学,仅仅是从表面欣赏的话,就永远都只是旁观者,只有通过作品的镜象,设身处地,进入到作者的精神世界,进入到诗画的世界,才能够在思想上与作者沟通,然后才能够体会到个中的境界。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面镜子,当午夜静思,灵光闪现,返照自心的时候,回看人间世的诸般境象,会是更加清淅。 我们待人接物的时候,从对方的处事方式,可以影射出他的修养、品格、喜好、情绪以及你在他心中的地位,同时,也折射出你对他的看法,以及你此时的内心世界。 用文字写下自己的见闻和内心世界,是很有意思的事,法国的著名学者卢梭,便通过他的《忏悔录》自照和照世:“我的《忏悔录》的本旨,就是要正确地反映我一生的种种境遇,那时的内心状况。我向读者许诺的正是我心灵的历史,为了忠实地写这部历史,我不需要其他记录,我只要象我迄今为止所做的那样,诉诸我的内心就成。”卢棱的《忏悔录》,反映了他的内心世界,同时也直照出十八世纪的欧洲社会、女仆、听差、农民、小店子、知识分子以及卢棱周围的世界。

当我们阅读历史,这时历史便是心中的一面镜子,从镜子中的影像,我们可以看到王朝的更替,看到胜败和兴衰,看到浪漫的诗人和豪情的墨客,看到烈士和英雄,看到君子和忠臣,看到公子和佳人,我们也看到光明与黑暗,看到沐猴而冠,看到奸佞与小人。

当我们走出校园进入社会,这时社会便是心中的一面镜子,从镜子中的影像,我们可以看到正义和良心,看到公平和正直,也看到腐败与遗憾,看到无奈与无助,看到愚味与无知,看到幸运与不幸,看到人与非人。 朋友是一面镜子,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交什么朋友加入什么团体和圈子,都因这群体有其最大的共性,昔日孟母三迁,就是鉴于朋友间有互相影响和同化力,因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父母是子女心中的一面镜子,很欣赏这样的一则公益广告:爸爸妈妈带着小孩出外旅行,在路上,爸爸看到路边,有被途人遗下的垃圾,爸爸便将垃圾拾起,放到路边的垃圾箱中,然后继续前行。走了一会,小孩看见前面又有被途人遗下的垃圾,便立刻跑过去,将垃圾拾起,放到垃圾箱中……。爸爸拾垃圾的时候,是那么的自然,爱护环境,爱护自然,小孩看到了,也觉得很自然,爸爸的潜意默化,让小孩知道,爱护环境,爱护自然,是理所当然,孩子是看着爸爸这面镜子长大的。

宗教和学派是社会的一面镜子,每一门每一派,都有其宗旨和核心思想。所以,当看到寺院,我们从镜子中,便影照到慈悲;当看到孔庙,我们从镜子中,便影照到仁恕。当看到道观,我们从镜子中,便影照到无为无所不为;当看到基督教堂,我们从镜子中,便影照到博爱。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面镜子,这面镜子有的时候如水清澈,有的时候却会蒙尘,让我们看不清楚事物的真相,看不清楚自己,在尘俗滔滔的人间世,发生这样的事,是必然的,是无可避免的,只有平时勤勤拭镜,才会显露真容,或者当机缘巧合,忽然有所触动,恍然大悟,镜子才会重归清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