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我眼中的鲁迅为题的作文(400字左右)

如题所述

鲁迅,一个神圣的名字,像所有被推到高处的神话人物一样,在鲁迅周围始终有一种威慑的气氛和蛮横的力量,压迫着我不敢双眼直视他。他是作为一个不可言说的奇迹存在的。

在那个风云变幻,灾难深重的年代,为了拯救阴霾笼罩的旧中国,鲁迅先生沉思着、探索着,“众人皆醉我独醒”,做出了坚定的选择,用笔来代替手术刀,摘除中国人封闭头颅里思想的毒瘤。有人说鲁迅先生的文章不是很过硬,可没有人敢说他的思想精神神不过硬。那精神到今天还闪烁着锋利的光芒。

说到鲁迅精神,这个我是知道的,就是以笔为投枪和匕首,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痛打落水狗,毫小妥协地向一切黑暗势力挑战,“一个都小宽恕!”,“横眉冷对于大指,俯首甘为孺了牛”,“半殖民地人民最可贵的品格,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与之相联的形象便是孤愤、激昂、单枪匹马。前面是一眼望不到头的明枪,身后是飞蝗一般放不完的冷箭,简言之,鲁迅的一生是战士的一生。

鲁迅先生古文古诗写得极好,可他并不尊唐崇汉,他给中国文学的大河开辟了一个新的支流。他不会因为旧物的羁绊而停止探求新事物的步伐。新文艺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他都站在最前面。他独自在黑暗中摸索着,常常“碰壁”,碰扁了鼻子。他无时无刻不在探求着、实践着。他以最大的力量,把最简单的文字、感情、思想,容纳在一两千字里,像一块玲垅的瘦石,但永远新鲜,永远清晰,永远软中透硬,永远厉害而不粗鄙,有着一颗手榴弹的力量。

鲁迅先生是相信进化论的。他有一颗纯洁的心,关爱着青年们,有时甚至是溺爱。他相信新一代的青年必定是新中国的栋梁,必定有出息,就用自己的手把他们一个个托起来,唯恐自己的光芒遮住了他们。

中国人民虔诚地崇拜着鲁迅。因为他是在国人需要精神支柱的时候挺身而出,顶天立地地站在华夏大地上的。鲁迅先生的精神,至少让三代中国人灵魂受到洗礼。鲁迅先生的精神,渗透了中国的每一寸士地。他伟大,他坚强。

鲁迅精神并没有随着时问的推移被人们淡忘,它已经播散到每个中华儿女的心里,激励着我们直血现实,勇于反省自我,不断前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9-07
我不能清楚地知道鲁迅的思想是如何宏伟,一如我无法了解一个街上行人的内心世界。然而事实上人们从不会以参悟玄机的态度去研究一个行人,但他们却对那个叫周树人的作家这样做了,这就是鲁迅的神性越来越清晰而人性却越来越模糊的原因。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坛的一面奔跑的旗帜,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当我们对鲁迅的文章字斟句酌,把他偶尔耍小性子玩恶作剧的语句也当成晓以民族大义的警世名言时,却正步入了一个远离鲁迅精神的时代。钱理群对鲁迅杂文的特色概括为:否定性、攻击性、偏激性、隐蔽性。文如其人,鲁迅一生于无物之阵绝望作战,而现代的人们却对他的文章划分层意,对他的品格著书讴歌,打着他的名号写一些充斥着语言暴力的文字,用它的名字冠以黄酒品牌,缺失了"置身于毫无边际的荒原","振臂一呼","叫喊于生人中"却无人回应的悲哀,鲁迅精神也就被湮没了,被扼杀了。
鲁迅深味世态炎凉形成偏激的性格,在我看来鲁迅之文攻击居多,鼓励次之,宽容者少之又少。"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中庸之道于他是一种讽刺,若是活到现在,他大概也是个天天自闭在家想些不着边际的事、咬咬牙骂几个看不顺眼的人(大多是善于行文作赋,工于风花雪月之士)、偶尔诅咒世道不公的小老头。阳光普照的世界是在天的另一边,这儿,永远是无尽的黑夜。鲁迅,看不见希望。
我眼中的鲁迅是个极度自尊以至于自负的人。他不奢求别人和他并肩作战;他可以和兄弟反目,和妻儿反目,和挚友反目;包容只是一个虚幻的名词,排斥一切才是他的作风。所以他的文字无论对错与否都是尖刻而有杀伤力的。这是他人格的缺陷,也是他解构黑暗王朝的利器,一柄敌我两伤的双刃剑。
鲁迅之人与其文可以说并无美丽可言,充斥其间的,是金属的质感,冷暗的色调,凶狠的目光。在他笔下,我看到的,只有两种人:好人和坏人--好人可悲,坏人可憎。他的小说更像是寓言:《阿Q正传》、《狂人日记》、《孔乙己》、《奔月》、《采薇》,没有宁静,没有舒展,没有洒脱,只有一种毁灭的本能,一种清醒者的痛苦。鲁迅高估自己,虽然他说自己非"立言"之人,而这种高估,恰恰是他站到了至高点,这不是悖论,是事实。我不喜欢别人说鲁迅为文机智灵巧--为文机智者多矣,何愁缺一鲁迅。
"人们所谓思考,通常只是重新安排自己的偏见。"--希腊谚语
有人把鲁迅与托尔斯泰、柏拉图、博尔赫斯相提并论。显然,鲁迅的声望远不及前者,他的文学也许不会被全世界认可,但毫无疑问,他是一个有风骨的人。古今能贫贱不为所移,富贵不为所淫,威武不为所屈的,在我看来,鲁迅可谓典范。有风骨者,必然孤傲于世,必然任气狂狷。
我所拜读过的鲁迅文章中,人情味甚少。只有《社戏》、《风筝》等有数几篇,不带讥诮,不打隐喻,只叙些情感,这是鲁迅最贴近人的时候。而这些只是几个例外。他不是洞悉一切的神,他最擅长的是无休无止的战斗,与敌人战斗,与公众战斗,与无物之阵战斗。也许他攻击过善意的朋友,攻击过无辜的政客,但他无所顾惜,因为他是勇士。据我所知,鲁迅少年与中年始终处在不幸之中,不可否认,他不可理喻的脾性是最大的因素。
鲁迅是一种怀疑的精神,是一把缺了口的刀,这是我对他的看法。他不完美,甚至于不完整,他散发着一股残缺的力量。鲁迅其人,不同街头小贩,小贩只会怀疑别人在交易中动了手脚,而鲁迅遗留的是对一切的怀疑。这是一种同时伤害别人和自己的怀疑方式,一味学习并不妥当。但做出什么鲁迅牌二锅头之类的玩意,无论如何是一种侮辱。
第2个回答  2013-09-07
很欣赏文中的一句话:"先生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斗士文人’,这是文人中的稀有品种。"这是对鲁迅先生极好的评价。中国历史上,对知识分子的评价并不是很高。"人生识字忧患始"、"百无一用是书生"、"自为文人,便一无足观",这些评论虽然苛刻,倒也颇能切中文人软弱的缺点。然而先生不然,他一生在孤独和战斗中度过,他的文章弥漫着"不宽恕"的气息。以拿着笔的斗士名之,实在是贴切之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