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乾隆与孝贤皇后之间的的感情?

如题所述

乾隆是中国封建帝王中实际执政最久,享寿最长者。在长达63年的宫廷生活中,他后宫佳丽如云,随葬在清东陵有墓冢和名号的后妃就有41位。乾隆与一些后妃之间的情感纠葛,成了后世一些小说家、戏曲家感兴趣的题材,他们极尽演绎编撰之能事,将他塑造成一个处处留情的风流天子形象。真实的乾隆皇帝是如何的呢?其实,每一个男人心底都有一位铭记不忘的女人,皇帝也是如此。他也有一生钟爱的女人,而且从两小无猜直到耄耋晚景,爱得念念不忘,铭心刻骨。这个女人就是他的结髪之妻,史称孝贤纯皇后富察氏。孝贤皇后赢得了乾隆一生一世的爱和敬,却是不争的事实。那孝贤皇后具备什么样的才德,竟能赢得拥有后妃众多的乾隆帝的真挚情感呢?而且她又对皇帝的感情生活及政治也影响极大。
孝贤纯皇后富察氏,出身满洲贵族官僚,孝贤后在15岁时被雍正帝一眼看中,亲自指婚给已秘立为储君的宝亲王弘历(即后来的乾隆)作嫡福晋,被乾隆称赞为“历观古之贤后,盖实无以加兹”。
孝贤后之所以諡号为“孝贤”,是她一生的写照。中国传统文化推崇“百善孝为先”,孝贤后初婚时还是亲王福晋,对仍在位的雍正皇帝和后妃问安侍膳,恪尽儿媳本分。乾隆是个大孝子,但日理万机难免疏忽,皇后在皇太后面前日夕承欢,嘘寒问暖情同母女,自然令乾隆心感。更可贵的是皇太后出身寒微,雍正朝不过是个妃子,而孝贤自己却是名门闺秀,又贵为皇后,她对婆母尊崇备至,毫无骄矜之色,深得皇太后的欢心。
身为紫禁城的女主人,后宫庞杂的一应琐事都由皇后主政。孝贤后颇有管理天分,以德服人。孝贤对嫔妃们平和有礼,对属下宽仁慈爱,宫中诸事井井有条,乾隆因此得免后顾之忧。乾隆认为自己能够专心地处理国家政务,闲暇时间查阅典籍,全赖孝贤皇后的功劳,再忙再累皇后永远是他温柔的港湾。
孝贤后生性简朴,不尚奢华,平日头饰都是通草所制的绒花,不御珠翠。正史记载,她曾效法祖先用鹿羔绒毛绣成满洲人随身的荷包赠给乾隆,既喻义夫妻恩爱,又象徵不忘祖宗。深受乾隆嘉许。
乾隆帝与孝贤后一起生活了22年。因接连失去亲生的爱子,孝贤后悲忧成疾。乾隆为让孝贤后出去散散心,特意带她东巡,孝贤后车马劳顿中,还要天天侍奉皇太后,终一病不起,长逝於御舟中,就此成为乾隆帝一生的痛。
孝贤的去世对乾隆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是对乾隆感情世界是重大的打击。他晚上常常睡不踏实,感觉她还在身边,常悲痛地惊醒。太监发现乾隆的精神状态不正常,每天不停发火心情恶劣。这时乾隆为了排泄内心的悲痛做了很多诗,其中只有100多首诗真挚动人,共同主题是悼念皇后。像这首诗:“其来不告去无词,两字平安报我知。只有叮咛思圣母,更教顾复惜诸儿。醒看泪雨犹沾枕,静觉悲风乍拂帷。”梦到皇后来和他聊天。醒来后乾隆发现眼泪湿透了枕巾,这诗写得真挚而朴实,不像出自皇帝之手,很像是普通的丈夫所写。皇后的长春宫,命令所有陈设要保持原样。去世时的船要运进北京留作纪念,大臣们吓傻了。这船大怎么运?还是礼部尚书想出了办法,把船推进了北京城中来。乾隆的这些做法,让我们感到他对皇后的痴爱,每年乾隆要来凭吊,“三秋别忽尔,一晌奠酸然。追忆居中阃,深宜称孝贤。平生难尽述,百岁妄希延。夏日冬之夜,远期只廿年。”乾隆的这首诗作于80岁谒陵时,每次拜谒东陵,他必到自己的裕陵,也是孝贤皇后的长眠之地酹酒祭奠并赋诗述怀。他对地下的亡妻絮絮的说:虽然你离去多年,祭奠你时还是满腹心酸。一直记着你正位中宫,孝顺贤德的嘉言懿行。现在我年纪老迈,并不想活到百年,最大的盼望就是与你相聚的日子不远,最多不过20年而已!此时离孝贤皇后去世已经是42年了。
二是乾隆跟新皇后感情无法融合,皇后去世中宫不能空虚,在太后催促下,乾隆立了乌拉那拉氏,立了皇后乾隆对她找不到感觉。乌拉那拉氏也是出身名门,可是乾隆总把她与孝贤皇后富察氏相比,有时一整天也不说一句话,皇后觉得没意思,常在没人处饮泣。富察氏是乾隆的初恋,一切都是难以磨灭的。后来乾隆有了乌拉那拉氏与其他妃子却激不起同样的感情。有时乾隆也意识到觉得对不起她,可真情难以勉强。后来在一次南巡时,乌拉那拉氏与皇帝发生了激烈的口角,皇后一怒之下,自己剪下了头发说要去当尼姑。乾隆一怒之下把她打入冷宫。从此之后再也没立皇后了。直到后来嘉庆的母亲是追封为皇后。
三是孝贤后去世后,乾隆开始私生活放纵。孝贤在时乾隆是约束自己,乾隆是专一的皇帝。孝贤去世后,乾隆感觉内心空虚就娶了许多妃子。娶进后宫中,有名号的就有四十多位。乾隆后宫中丰富多彩,虽然妃子越来越多,但是乾隆却再也找不到知己了。乾隆说,孝贤去世后我就养成了独宿,陪着乾隆度过的是寂寞。
四是乾隆对孝贤皇后的思念与日俱增。阅历过多,乾隆就感觉孝贤是他唯一的爱的女人。遇到有关的场合,都会激起他对皇后深深的怀念。东巡沈阳时,顺便探望公主。这是孝贤皇后生的唯一活下来的女儿。见到女儿本来是很开心,但是想到了皇后鼻子又酸了。乾隆后来也再没进过济南城,因为一到那儿就想起了皇后在那儿生病,心情就糟了。看来乾隆与孝贤皇后是有真爱情的。
孝贤皇后的去世本来不过是皇帝家事,谁也没有想到这件事竟然在大清的政坛引发巨裂的地震。乾隆就是因为孝贤皇后的葬礼没有达到他的要求。乾隆非常重视这个葬礼,这是他心中最爱的女人,不能出差错,乾隆要求每个环节精益求精,这才配得上他心中的完美形象。大臣们却不了解这些,还是按部就班,结果造成这样的大动荡。清从大学士到总督到巡抚,到基层臣僚,数十人被杀头被罢官,被流放。可以说古今中外很少有皇后的去世能引起这样的震荡。当然也包括其他原因。
一代帝王,钟情若此,千古难遇。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为女人,为人妻者,莫不期盼能成为丈夫心中的一生的挚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5-06
这个怎么说呢!
第2个回答  2017-07-25
富察皇后端坐在几案前,就着明亮的烛火穿针引线。她低头缝一会儿,抬起头凝视一会儿红红的烛火,那火焰就跳出乾隆痴痴的双眼,黏住了她摇曳不定的思绪。

有一年秋季,她随乾隆出关,走到关外,休息时乾隆更衣,看着衣袖上的金银线装饰,忽然说起祖上创业时用鹿尾绒毛搓成线缝制衣饰的事。富察皇后心里一动,原本崇尚节俭的她,回宫后安排人采来一些鹿尾绒毛,亲自清洗晾晒,揉搓成线。又挑出一块靛蓝色的缎面,用清水冲洗,阴干烫平,裁下一小块,铺平在绣花绷上,闲暇时坐在窗前绣。先绣出一朵莲花瓣,再在外围绣一圈纤细的卷草围起来。整个画面简单雅致,清丽脱俗,一丝一丝亲手搓成的鹿绒线,嵌进缎面里,编织出乾隆帝对祖上辛苦创业的敬仰之情。即便没有画样儿,她也能知道针脚到哪里斜行,到哪里拐弯,到哪里回针,到哪里接线。
绣好图案,她把多余的布料裁掉,折成燧囊的形状,再用浅蓝色布条包住四边,细细密密缝结实,装上火镰石,递呈给乾隆。当时乾隆正在为平定金川的事愁锁眉头,不思茶饭,看到这个温软精致的火镰石燧囊,爱不释手,眉心散开,笑意融融。
嘉庆元年三月初九,乾隆带着新即位的嘉庆皇帝来到富察皇后的陵墓前,双手捧着随身携带了五十余年的燧囊,絮絮叨叨地给皇后说话,仿佛她只是长长地睡了一觉,正坐在春光里等他来约。自从皇后于德州驾崩,两人阴阳相隔48年,但乾隆总觉得她还活着,形影不离地跟着自己,一刻也未曾远走。看着皇后墓前亲手种下的松树都已高耸入云,他才清醒过来,悲痛难抑,不自觉吟出“吉地临旋跸,种松茂入云。暮春中浣忆,四十八年分。”的感伤诗句。
四十八年的流光,给他满头茂密的青丝挂上一条条霜雪,先是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再由发梢到发根,直到长出来的新发银白银白,他就不愿揽镜自视了。那些从思念的心头直接长出的寸寸白发,像一根根小针扎刺着他日渐衰老的心房,一阵阵悸痛,一阵阵绝望。
每次陵前酹酒回宫,他都会去长春仙馆看看。这圆明园里四面环水的一方庭院,是雍正帝赐给他和富察皇后宴息的地方。那时候,他们多年轻啊!夏日的清晨,躺在床上,丝丝缕缕的荷香透过窗缝钻进来,在他们的鼻子嘴巴里游,在他们靓丽的肌肤上游,自外向内层层叠叠地游,游遍前身后背,富察皇后就会紧紧地抱住他,缠缠绵绵耳语一阵,才肯下床。黄昏时分,他们穿过密密的柳条到水边赏荷,一群群锦鲤在碧绿的荷叶下嬉戏,晃得一朵出水很高的粉荷颤动不已。一只蝴蝶倏忽飞上荷心,贪婪地吮吸花蜜,乾隆看得情起,顾不得众侍的目光,拦腰抱起皇后向房里走去……
流年如梭,斯人已去48年,临终时,富察皇后向他索要一个封号“孝贤”,他含泪答应了她。他还赐她一个“纯”字。他觉得,在众多的妃嫔里,在宫女如云的皇墙内,只有他的富察氏才配得上这三个字的分量。
富察氏是父皇为他选择的结发妻子,出生于书礼名门察哈尔总管李荣保之家,家世显赫,她却没有豪族女儿的恃宠骄横,穷奢极侈。她修身养德,勤于内务,生活俭朴,率先采桑饲蚕;她为国为民,祈求风调雨顺。她不喜欢佩戴珠玉,平居冠以通草绒花,不饰而自美,不雕而自质,贤淑良德天然玉成,知书达礼九卿仪型。人群中,只要她站进去,走几步,瞬间即令群芳失色,花容委地。如此佳侣,何以早逝?如此良眷,何以撒手?
乾隆悲不自胜,一想到皇后因两个儿子先后早夭而忧思郁积,竟然写诗说“早知失子兼亡母,何必当初盼梦熊”,他宁可不要儿子也不愿失去心爱的女人。原本是想带皇后南巡出宫养心调息,谁知到济南就一病不起,回京途中崩于德州舟次,乾隆悔之不及,锥心剧痛。他下诏把皇后去世时乘坐的青雀舫运进北京城。船舶体积庞大,城门门洞狭窄,他想不出更好的办法,要把城门拆掉。礼部尚书想到一个办法,在城墙垛口架起木架,上设木轨,木轨里铺满鲜菜叶。千余名工人推的推,拉的拉,终于将皇后坐的船运进城里,虽然招致百官的非议,但他思念皇后的锥痛日月可鉴!
富察皇后生前住过的长春宫,一直保持着她离去时的原样。她盖过的被子,她躺过的床褥,她用过的梳妆台,她缝制燧囊的针线盒,她亲手搓的鹿尾绒毛线……每一个遗物都残留着她的手迹,都带着她历久不散的体温,即使相隔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依然那么亲,那么痛,那么留恋,又如何能从心里抹掉?
乾隆忆起当年皇后去世时,他神智已乱的情景。他认为皇后母仪天下,下诏各省文武官员从奉到谕旨之日为始,摘除冠上的红缨,齐集公所,哭临三日,百日内不准剃头,持服穿孝的二十七天内,停止音乐嫁娶;一般军民,摘冠缨七日,在此期间,亦不嫁娶,不作乐。这种丧制,前所未有。
不止如此,乾隆还身穿缟素,每天到长春宫灵前祭酒,三供都要摆上皇后爱吃的蔬果糕点。望着她高悬的遗像,叫着她的名儿,恍惚间听到她轻软的脚步声,自远而来,扭身一看,窈窕婀娜的富察氏,虚晃一下,又隐没不见了。
“九御咸备位,对之吁若空。”乾隆看看三宫六院出出进进的妃嫔,虚弱无力地长声泣叹,“悲莫悲兮生别离,失内位兮孰予随?入椒房兮阗寂,披凤幄兮空垂。春风秋月兮尽于此,夏日冬夜兮知复何时?”故而,不管是富察皇后的初祭、大祭礼、满月礼,还是后来皇后梓宫暂奉东直门外静安庄以后的暂安礼、周年礼、二周年礼等,他都不会错过,亲临酹酒,焚香叩拜。
嘉庆四年正月初三,乾隆躺在病榻上,摸过孝贤纯皇后缝制的燧囊,举起来再看一眼,放到胸口上,两手相叠,捂住早已褪色的燧囊,念着“影与形兮离去一,居忽忽兮如有失。对嫔嫱兮想芳型,顾和敬兮怜弱质。”的《述悲赋》,缓缓闭上了眼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