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书有感一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如题所述

《观书有感》一诗表达了作者放开眼界、远处着眼、永不枯竭、永不陈腐、永不污浊的思想感情。朱熹是描绘其“观书”的感受,借助生动的形象揭示深刻的哲理。第一首诗借助池塘水清因有活水注入的现象,比喻要不断接受新事物,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跃与进步。

原文: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译文: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在镜子中一起移动。要问为什么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公元1196年(庆元二年)朱熹应南城县上塘蛤蟆窝村吴伦、吴常兄弟之邀,到该村讲学,为吴氏厅堂书写“荣木轩”,为读书亭书写“书楼”,并为吴氏兄弟创办的社仓撰写了《社仓记》,还在该村写下了《观书有感二首》

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诗。全诗以方塘作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池塘并不是一泓死水,而是常有活水注入,因此像明镜一样,清澈见底,映照着天光云影。

这种情景,同一个人在读书中搞通问题、获得新知而大有收益、提高认识时的情形颇为相似。这首诗所表现的读书有悟、有得时的那种灵气流动、思路明畅、精神清新活泼而自得自在的境界,正是作者作为一位大学问家的切身的读书感受。

诗的寓意很深,以源头活水形象地比喻丰富的书法艺术灵感才是书法艺术作品真正的不竭源泉,阐明了作者独特的读书感受,很符合书法艺术创作的特色,也反映了一般艺术创作的本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观书有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1-19

朱熹的《观书有感》一诗,通过描写“半亩方塘”里的水很深、很清,能够反映“天光云影”,表达了作者追求心情澄净、心胸开阔的思想感情。同时通过设问”那得清如许“,表达了诗人放开眼界、远处着眼、永不枯竭、永不陈腐、永不污浊的思想感情。

第2个回答  2017-11-19
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诗.全诗以方塘作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们常常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识。
告诉我们要好读书,读好书,不断学习,汲取新的知识,海纳百川,活学活用,融会贯通,这样人才会变得更加睿智,心智才会变得更加开豁,更加敏锐,更加明理,更加能辩是非!
第3个回答  2020-12-28
《观书有感》一诗表达了作者放开眼界、远处着眼、永不枯竭、永不陈腐、永不污浊的思想感情。朱熹是描绘其“观书”的感受,借助生动的形象揭示深刻的哲理。第一首诗借助池塘水清因有活水注入的现象,比喻要不断接受新事物,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跃与进步。
第4个回答  2019-12-21
我也不知道就送你一首诗吧。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