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的高考生用的是新教材吗?与老教材有什么区别?

如题所述



最后一次“3+X”高考模式已落幕。有些考生将迈进自己理想的大学,同时有些考生将落榜。面对新老高考交替,到底是高复还是不高复呢?让考生难以选择。
不管高考怎么变化,高考命题总是基于教材的,为此,本报特邀请我省最大的高复学校——苍南县求知文化补习学校谈谈新老教材异同。
数学
仔细分析、比较高中数学新旧教材,不难发现新教材具有如下特点:
1.在内容上,它与旧教材无论在教学目标、内容、方式以及手段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变革和调整,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2.从考点上看,新教材保持主干知识不变,同时又删去或淡化了如反函数、三垂线定理、向量平移、定比分点、圆锥曲线的参数方程(文科:排列与组合二项式定理、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随机变量及分布)等难度较大的内容,节省了不少复习时间。新增了如幂函数、三视图、算法初步、定积分(理)等一个月左右的复习内容,但点多量小,难度不大,容易理解和接受。尤其是文科数学变得更容易学习和大众化。因此对在外地借读的考生及高复生复习备考,影响不大。
英语 旧版教材 新课标教材
不同点 以传统名家文章改编为主,起点高,坡度大,但语言地道、严谨。 选材贴近生活和社会实际,体裁丰富多样。
有话题结构,以语法功能为主。对语法系统归纳,易于掌握。 强调语言的功能,以话题为主脉络。语法项目多安排在不同的教学阶段,较分散。语法知识归纳不够,讲解不深入。
重要词汇和语法集中,易于学习。 重点语言项目渗透到各个教学部分中,不易掌握。
单元量较多,高一22单元;高二20单元。 单元量减少。高一20单元,分四个模块。高二(上学期有会考)三个模块,共15单元。
相同点 重点语言知识相通;语法知识基础内容不变;语言的基本技能培养不变;话题内容基本相同:文化传统、环境保护等。
1.新教材虽然增加了词汇量,但增加的大部分是认读词汇,重点词汇还是传统教材中使用频率最高的2000左右的词汇。
2.听力测试材料要求不高,难度不大,一般经过训练就会熟悉做题方法。有些同学学习得法,还会很擅长听力。
总之,有了旧教材的知识底蕴和阅读量的积累,加以利用新教材学习的换位思考,对每一位同学来说,又有了一次改善自己英语学习状况的机会。
物理
一、知识结构方面
新旧教材结构上有所不同。删去部分内容,补充了部分内容,使得知识线条更加明显、流畅。增加的内容主要是原子物理和一些科学前沿的基础知识,无计算难题。而动量守恒定律不做为高考命题范围,这样一来与动量守恒、动量与能量及磁场中与动量有关的问题就不再出现,而这类习题恰是令我们头痛的难题,这就会大大减轻同学学习物理的负担。
二、教学内容方面
新增加内容主要是为了增强学生的探究与体验,使内容的探究性、连贯性和趣味性都更强,教材的可读性也更好。教学内容更加生活化、通俗化。因而复习起来不会是炒冷饭,有助于同学们学好物理。
三、教育理念方面
新教材重视联系生活、社会实践和现代科技,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除了知识线索上变化之外,另一个最大的变化就是对探究过程重视了。无论是某种能量的定义还是规律的得出,多处运用了探究的方法。而对习题难度要求有所降低,重在过程,重在探究。让同学们对物理有兴趣,可以学好物理,可以得高分。这样有利于物理学科各项目标的落实和各种能力的培养。
化学
探讨新旧教材区别,最大的体会是内容多了,选择性强了。从另一个侧面看,旧教材更侧重于知识体系的形成,宛如一部“小说”,线索清晰可见,而新教材就像“剧本”,设置活动,提出活动建议。
从内容上看,新旧教材变化不大。新教材删除了晶体结构、氢键、胶体的性质及应用、有机物分子式确定,实验设计与评价,故知识难度降低。新增了化学反应方向、沉淀溶解平衡、溶度积等,体现教材的时代性。对于这些新知识处理恰当,既很好把握科学内涵,又避免了因“大学化”倾向造成的难点。比较之下,新增课时大约为十六节次,对外地借读生、高复生影响甚微。
从知识结构看,新教材作出如下调整:由原有的单元、知识章节型改为模块式教学,故部分章节内容可由学生自学解决。教师可由自己思维习惯和学生特点,大胆处理教材,选择授课内容。总之,新教材由学生视角来写,应该为“学材”,故该教材适合中学生学习。
生物
新教材删掉的内容 新增内容
《植物的矿质营养》 《植物对水分的利用》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新陈代谢的类型》

《三大有机物的代谢》 《共同进化》

《生物的生殖》 《生物个体发育》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生态系统的类型》
《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 《生态环境的保护》
《实验DNA的提取和鉴定》 《基因工程及其应用》

中“远载体具备的条件”和“基因工程的具体操作方法”
一般人看新教材发现内容变多了,难学了。但以我看来,增加的内容较少,倒是删减了不少晦涩难记的内容,变得与日常生活实际更贴近,趣味性更强了,解题也会变得相对轻松些。
1.对比新旧教材,发现某些内容变了,而实质只是调整了内容的先后顺序,由旧教材中散乱式的章节结构变为以知识为主串联起来的模块式,分《分子与细胞》、《遗传与变异》、《稳态与环境》三个模块,让学生更易理解,学起来感觉到更轻松。
2.对比新旧教材,发现每章节后增加了科学、技术、社会等阅读材料,把每章节的知识点应用到实际中去,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能使学生对知识点理解得更透彻,感到生物学学有所用,提高对生物学学习的兴趣,而且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
3.同学们最关心的是新教材到底增加了哪些内容,删减了哪些内容,现列表对比(见上图)。
4.对比新旧教材,发现实验多了,认为内容增加了,其实质只是将旧教材的结论式学习变为探究式学习而已,真正知识点未变,旧教材只是将知识点直接告诉学生,导致学生死记硬背,而使解题不灵活,而新教材是通过实验发现知识点,让学生不仅易接受而且可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使学生学习更轻松,解题能力更强了。
历史
从旧教材单纯的注重知识的传授向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转变。
从课程内容的编排来看,只是打破了原来的体系,由旧教材的“通史”改变为新教材的“专题史”。如:新教材必修一实为政治史,必修二实为经济史,必修三实为思想文化史,近似于我们旧教材的第二轮专题复习。所以对于学习过旧教材的同学来说,学习新教材就像是进行“二轮复习”一样熟悉。
从新旧教材内容来看,删多增少,变化不大。
新教材在内容上对旧教材的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进行了大量删减:如中国古代史删减了各朝代的政权更替、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内容,中国近现代史删减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日本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中国近代文化等内容,其他几本书的内容基本不变,大大减轻了学生复习的负担。而新增加的内容不过20多课时,只相当于一个月的教学任务,况且除必修一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选修四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圣雄甘地等内容外,其他新增内容大都属于旧教材楷体字扩编而来,我们以前就较熟悉。
总之,新旧教材的主要差别是内容编排的差别,“历史”是不能改变的,所以知识点实际上没有多大变化。而对于已经学过旧教材“通史”的同学来说,学新教材的“专题史”就如鱼得水了。
地理
一、新教材的亮点
1.新教材的编写旨在将教材的功能从为教师教学服务向为学生学习服务过渡,教材内容形式新颖,趣味性和可读性增强。
2.新教材在选择具体内容时打破了学科知识体系的束缚,注重对学生地理能力和地理素养的培养。课本选材体现“物尽其用”的特点,紧扣时代特征和中国国情,这正是近年来高考命题的趋势。
二、和旧教材一脉相承的考试内容
对比新旧教材我们发现,新教材整体难度有所降低,难点相对分散,教材减少了学生普遍认为难度较大的自然地理的比例,拓展了部分人文地理知识。新增内容主要是城市建设和规划、城市和区域环境与人的关系、城乡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区域分析等,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和环境保护等知识也有所加深。所有新增内容在旧教材中都有涉及,主要是将与我们生活实际联系比较紧密的知识进行了必要的扩展,帮助学生养成探究思维的习惯和提高解决具体地理问题的能力。
三、有备无患的课程设置
新教材的课程设置为3个必修模块,六个选修模块(学生选择部分模块修习),加上补充区域地理的知识,高二就结束了全部新课。与旧教材相比,高三总复习的时间更加充裕。在外地学习的浙江考生回本省参加高考和高复学生复习备考,仅需近一个月的时间就能完成新增考点知识的补充,而且这些时间是分散在一年的高三总复习当中的,学生感觉到的变化是较小的。
四、2009年高考地理命题变化趋势
2009年是浙江省新课改高考的第一年,各学科的命题人员也还在探索高考的改革思路,他们虽然比较早接受新课改的思想,但在短暂的时间内不可能脱胎换骨,所以我们认为其题型和内容应该有明显的继承性。考生在应对2009年的高考题时应该保持一种稳中求变的心态。

参考资料:http://www.wzzs.net/news_detail.asp?id=20588&edittable=exam_info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7-01
是新教材,具体要等出来以后知道,无论什么新教材,知识不会变太多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