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里的道和德分别指什么

道德经有许多人分为道篇和德篇,有什么依据,道和德的关系又如何

《道德经》以道带领,以德顺从,古人道与德从不分家。因为只要没有了道就没有德!

用什么来拯救已经丧失的神州“道”与“德”?

党中央再三提出“建设文明中国”的今天,可悲的是现今一辈自己不进去,却连急俗得到真知走进真理的下辈也挡在门口。而至今只能在未接触过这批“贵人”的最低层中找到蛛丝马迹:

《广东新闻网》2011年10月21日10:12王华报道:10月13日晚,两岁女童小悦悦在佛山市某市场内被两辆车相继辗过,肇事车辆逃逸。18名路人陆续经过均对躺在地上奄奄一息的孩子视而不见。让人想不到的是,最后伸出援手的竟然是一位俗世里被视为生活在最底层的人,捡垃圾的阿婆。期间,阿婆想向附近店主要块纸皮为孩子遮挡有些凉意的秋雨,亦被拒绝。

现今的中国,耳朵听到的、眼睛看见的,千篇一律。都是男人、女人的那个“爱”。或者几个男的争一个老婆、或者几个女的争一个老公。一夫多妻、一妻多夫,杀人的、放火的也是自家园子,通行无阻。当然聂耳、洗星海已经死了,这是事实。样板戏是因为“四人帮”手所作。但活着、真正有一定艺术水准的近代作品也被挤到角落里,成了葱蒜。名牌的幼儿用、小儿科教片打开就听见“谈恋爱啦!”2010年4月8日《杭州日报》B11版告诉人们:开发商的卖房广告:“卵巢寻找精子”、“如果你不能给她一个名分,那就送她一套房子”、手提红裙露出大腿的靓女画旁“要提,还要往上提”等雷人广告已经出现。

是否现今的人都被当年的文化大革命吓破了胆,除了女人的哪一点东西,其他就守口如瓶、真的什么话都不敢出口了?

假使还要如此继续下去,是否想过,将会给堂堂的大中华,在世界人的眼中带来了一个什么记号呢?

现今60岁的人答不出的有关男女问题,现今6岁的孩童都能回答。历史以来关于男、女哪些事,没有一个朝代能写得如此透彻、细腻,比现今更精粹了。

  2009年8月6日《杭州日报》B7版文章:八岁儿子给他们女班长写情书;

  2007年3月9日《钱江晚报》A12版文章:11岁女孩遇害,谜底令人震惊,凶手今年12岁,就是为了歪歪斜斜的“我爱你”三个字。

2015年09月,日本长崎县佐世保市发生一起16岁高中女生杀害并肢解一名15岁同班女生的恶性案件。警方披露杀人动机、作案细节等不断刺激着日本民众的神经,在深感“震惊”、“意外”之余,日本社会也不断传出要求反省青少年教育和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声音。

可悲的是,党中央再三强调“社会和谐、人民稳定”的今天“弱肉强食,适者生存”斗争哲学新、老剧本网上、书店畅行无阻。而历史悠久极力推行的孔子、孟子、老子优良传统的“天道”实体;世界上最古老的人类道德源头、中国文化背景;劝人为善、不要犯罪、否认地上“有神论”的《圣经》文章却不见影子,出版界成了红线、上不了架;网络界只会删除、屏蔽。

若在中国街道人多的地方去读《圣经》:立刻有人抓你去派出所。因为《圣经》有劝人文明,礼貌。不要犯罪,不要骂人讲下流话;现今的中国文化是上不了台面、见不得人的最羞耻的事。

也因为《圣经》有提多书3章1~2节:你要提醒众人,叫他们顺服作官的、掌权的,尊他的命,预备行各样的善事。不要毁谤,不要争竞,总要和平向众人大显温柔,要人“顺服作官的、掌权的,尊他的命”,劝人要“预备行各样的善事。不要毁谤,不要争竞,总要和平向众人大显温柔”。为的是就是团结在党中央周围,相信党,相信政策,不闹分裂,为“社会和谐、人民稳定,祖国统一,世界和平”去努力。这正是不符合现今中国教科书的猿变人文化:我什么都不信,只相信150年前达尔文的“弱肉强食,适者生存”斗争哲学当“科学”。

最希奇的是,捧着《圣经》教导人文明做人的爱国爱教,中国人自己的三自基督教;全国来讲,还算最按《圣经》标准教导人的深圳黄贝林的一个教会,2015年5月10日母亲节的那天讲台上,取题“智慧母亲”,用二个母亲分“苹果的故事”,作解释《圣经》撒母耳上1章4-11节,教训台下上千的小羊:“一个母亲拿了两个苹果,给两个孩子,两个孩子都想要大的;母亲就要把好的、大的让给别人教育孩子们;另一个母亲拿了两个苹果,给两个孩子,两个孩子都想要大的;母亲就要他们去清理园子,凭着自己的能力,谁先清理好谁就得大苹果。”而且指着后一个母亲,是用实际的方法培养出来就进了美国白宫作了总统。扇动中国的母亲,想要得到就要不惜代价,去抡“总统”的位置。

一个不信《圣经》的中国,已经多次强调学习爱人、为人民服务的榜样“雷锋,焦裕禄……”的运动,为的就是改变缺乏道德教育的中国民族成为文明社会。

上世纪八十年代,邓小平提倡作为共产主义道德原则加以推广的,几乎家喻户晓、红极一时,人尽皆知的“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这八个字的理念,这里就是要中国人靠近上帝的“道”的源头《圣经》:先为别人,再为自己;学像救主耶稣舍去自己,拯救世界的人类。

一直来以孔孟之道道德规范立国的优良传统的神州,千百年来流传到今天的《三字经》中“融四岁,能让梨”,古代东汉末“孔融让梨”道德教育的真实故事,教育人们凡事应该懂得谦让的礼仪,至今为什么不见踪影!

《圣经》教导人,施舍比受更有福;属基督的人不属这世界,要人严守律法和诫命、最大的诫命就是爱;要顺服掌权者,严禁信上帝的人,纷争结党不惜代价去抡世界的荣耀。

人啊! 这样一个强盗逻辑的“分苹果故事”,竟然会在中国信靠上帝律法诫命作教训的基督教讲台上,公开挑动中国的母亲承认“要把好的、大的让给别人教育孩子”,是背叛良心,欺骗自己不切合实际、虚假的教育。教训人:想要得到,就要不惜代价去抡“总统”的位置,那么再过十年是否又要回到争权夺利的三国?

一个失去了心灵的口头道德世界,用子弹是无法收服的。我国祖先文明建设靠的就是: 一直传到今天从未分离的“道德”二字,现今的中国连最强调“爱”,信仰《圣经》“施舍比受更有福”、严守律法诫命“道”的源头的基督教讲台上都没了道,还到哪里去找“德”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06
道德经里的道和德分别指什么?

道德经的道和德分别是什么意思兼论武全先生对道德的见解有待商榷

耿阁(鸣天士君)著

题记:

录武全先生对道与德的个人见解的原文原貌: 回答 武全2345LV.172018-04-08

“道”是老子勉强对宇宙最本质的一种称呼,有点像是一种源动力和法则。“德”是老子把这种法则运用到人类身上的规则,人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通常“德”会跟“道”一起使用,就是宇宙的法则需要我们必须做的事情,合称为“道德”。

附:【耿阁:语】:

老子的“道”是什么?答曰:“老子之“道”就是“无之宇宙之无极”。或之曰:“就是“无之无极之宇宙”。或之曰:“就是“无之无极之宇宙的之其宇宙道德”。这是铁律定论。老子的“德”是什么?答曰:“德也者唯道是从”。“德者也道之居所”。老子的道与德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答曰:“答曰:道与德之间的关系是:“道德整体道德无间”之“整体无间无间整体”。“道人德身之道身德影”。“道长啥样德啥样之德长啥样道啥样”。(世界上所有的比喻都是有缺陷的,美中不足是趋向於无限之美的。不平衡到或然平衡至达平衡是整个宇宙物质运动运行始终行为的并之是整个人类事物发展变化始终因果的总规律总道理总天理的之其道理·是其宇宙的真谛·是其宇宙的法则·是其宇宙的实质·之是其宇宙的本质·是其宇宙的本来面目”。!!!!!)

本文正文:

老子先生和世俗对道的认识认知认为认定境界状态:

(一):“从来都是清晰无比的”。!!!!!

(二):“始终都是坚定不移的”。!!!!!

(三):“绝然都是斩钉截铁的”。!!!!!

(四):“本然都是毫不含糊的”。!!!!!

(五):“断然都是精确至极的”。!!!!!

(六):“常然都是没有勉强的”。!!!!!

(七):“综然都是论欠彻悟的”。!!!!!

(八):“总然都是解老有误的”。!!!!!

(九):“定然都是圣言自谦的”。!!!!!

(十):“鉴然都是不能乱来的”。!!!!!

耿阁:著於2019年9月6日早上7点16分。关于对老子先生对道的认知的问题,有史以来总有那么一小部分的世俗论道者们转了九百九十九个狗尾巴圈都得回到那个误解了老子先生数千年的那个什么总认为老子先生自谦式所说的那种:“吾也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名之曰大”的话语的意思中总是倾向于误认为的老子先生是勉强曰道,也有的人认为老子先生真的不知道道是啥?道名是啥?道谛是啥?也有人认为老子先生没有把道解释清楚等等的那些个怪诞不经的荒谬无际的甘愿自丑式的浅识陋知式的那种见识低劣的鬼域魔圈之中·好像永远永远的都不能自拔超越似的,好像永远永远的都不能正解正悟似的”;其实人家老子先对道是啥?德是啥?名是啥?天道地道人道圣道万事万物万情万理的所有的规律是啥是什么意思的道理都讲完了并都彻底的讲清楚讲透彻了!老子先生他自己所著写的《道德经》他还能不知道“道”是什么吗?他所说的:“吾也不知其名”的“自谦自讥”式的自应反诘之语只不过是为了更贴切更自然更有力更顺心更有序的论证自己的思想理论观点而已罢了。!他绝对不是不知其名,而是精准精确到了无以复加的那种知其所以然·知其所必然·知其所定然的那种层次层级的之其境界境态了”。!!!!!我耿阁所著写的:“文章三千诗万首”的千万言的文字中有很多的篇幅是在论知老子先生的《道德经》的有关问题的之其问题的”。(来自天涯社区客户端)德分别指什么?
第2个回答  2013-09-04
我弱弱的批评你一下。不要见怪。 道 和 德 是不可以讲的。如果讲出来了就是某种目的。为了某件事情服务而讲的。因为懂得 道的人。就升天为仙了。然而德行不够就不能得道。如果一定要讲:道--------方法。一切事物的方法。事情外在的实现过程。德--------修养。一起事情的内在因数。就是看不见的一种修为。至于具体什么方法。什么修养,根据民族传统不同。教育方式不同。观点也不同。
第3个回答  2013-09-04
儒家:立,最初指的是司仪,后来逐步发展为以尊卑等级的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儒家基本上坚持“亲亲”、“尊尊”的立法原则,维护“礼治”,提倡“德治”,重视“人治”。儒家思想对封建社会的影响很大,被封建统治者长期奉为正统思想。
儒家的“礼治”主义的根本含义为“异”,即使贵贱、尊卑、长幼各有其特殊的行为规范。只有贵贱、尊卑、长幼、亲疏各有其礼,才能达到儒家心目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的理想社会。国家的治乱,取决于等级秩序的稳定与否。儒家的“礼”也是一种法的形式。它是以维护宗法等级制为核心,如违反了“礼”的规范,就要受到“刑”的惩罚。
儒家的“德治”主义就是主张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儒家认为,无论人性善恶,都可以用道德去感化教育人。这种教化方式,是一种心理上的改造,使人心良善,知道耻辱而无奸邪之心。这是最彻底、根本和积极的办法,断非法律制裁所能办到。
儒家的“人治”主义,就是重视人的特殊化,重视人可能的道德发展,重视人的同情心,把人当作可以变化并可以有很复杂的选择主动性和有伦理天性的“人”来管理统治的思想。从这一角度看,“德治”主义和“人治”主义有很大的联系。“德治”强调教化的程序,而“人治”则偏重德化者本身,是一种贤人政治。由于儒家相信“人格”有绝大的感召力,所以在此基础上便发展为“为政在人”、“有治人,无治法”等极端的“人治”主义。

墨家:他认为只要大家“兼相爱,交相利”,社会上就没有强凌弱、贵傲贱、智诈愚和各国之间互相攻伐的现象了。他对统治者发动战争带来的祸害以及平常礼俗上的奢侈逸乐,都进行了尖锐的揭露和批判。在用人原则上,墨子主张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主张“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他还主张从天子、诸侯国君到各级正长,都要“选择天下之贤可者”来充当;而人民则要服从君上,做到一同天下之义。

道家:道家重视人性的自由与解放。解放 一方面是人的知识能力的解放, 另方面是人的生活心境的解放,道家的思想崇尚自然。

法家: 法家重视法律,而反对儒家的“礼”。他们认为,当时的新兴地主阶级反对贵族垄断经济和政治利益的世袭特权,要求土地私有和按功劳与才干授予官职,这是很公平的,正确的主张。而维护贵族特权的礼制则是落后的,不公平的。当代学者刘木鱼(刘铎)评价法家思想“礼下小人,刑上大夫,刑礼不偏,谓之法家,谓之圣道”。在先秦诸子诸家当中,唯独法家的思想,是必须献出性命来实践,流出鲜血来祭奠,是血染的思想。这里面流血的、付出生命的,不但有当时许多有罪或者无辜的贵族和贫民,还有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比如商鞅和韩非。

简单来说: 在先秦诸子中,针对社会问题,儒家提倡仁爱;墨家主张兼爱;而道家则认为,仁爱和兼爱都不能救世,唯一的方法就是什么都不做,即“无为”的思想。三家激烈争论,但他们都主张回到过去。此时,主张面对未来的法家横空出世。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战国时期的商鞅和韩非。
法家,是先秦诸子中的另类。在先秦诸子诸家当中,唯独法家的思想,是必须献出性命来实践,流出鲜血来祭奠,是血染的思想。这里面流血的、付出生命的,不但有当时许多有罪或者无辜的贵族和贫民,还有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比如商鞅和韩非。

墨家对于儒家学说非议颇多,批评孔子的“述而不作”,主张“述而且作”,批评孔子和儒家的繁琐礼仪。
道家以自然无为为宗旨,蔑视礼法,对于儒家的礼仪道德持否定态度。
先秦法家学说思想上与儒家对立,早期法家代表人物商鞅认为孔子学说与法家农战思想对立,致使国家“必贫而削”。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对孔子个人颇为尊重,但他认为孔子学说不合时宜。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