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作物作为食品可能存在哪些安全隐患

如题所述

楼主你好:转基因食品有那些民以食为天。转基因食品作为新型食品,对人们的健康和心理有无不良影响?这是公众普遍关心的问题。一些报刊引述了一些被调查者的担心,怕吃了转基因食品中的外源基因后会改变人的遗传性状,比如吃了转基因猪肉会变得好动,喝了转基因牛奶后易患恋乳症等等。这些担心者显然犯了常识性错误。其实,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吃进大量外源性基因,如你吃的粮食、肉类、水产品、蔬菜水果中都含有它们各自的基因,这些基因对于人类来说就是外源基因。所以说食用了外源基因并不会影响我们的遗传性状,何况外源基因进入胃肠道后经消化后被分解掉了,根本不可能保持原来的基因功能。当然,若过多食用富含外源基因的食物(如肉类),会因嘌呤(组成基因的主要成分)分解代谢产物的累积而引发或加重某些疾病(如痛风病)。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的焦点是外源基因的表达产物是否安全。在这一点上,不少报刊都引用了英国一位教授不久前有关小鼠食用转基因土豆后引起内脏和免疫系统受损的报道作为转基因食品有害的证据。事实上,随后许多科学家指出该报道存在严重的科学上的漏洞,推翻了该报道的结论,并有消息说该教授因不严肃的科研态度而遭到严厉处分。我们暂且不论这位教授的实验结果是否可靠,但我们必须了解评价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标准是什么。遗憾的是,至今仍无这样的标准可资遵循。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所属的国际食品规定委员会正在准备制定转基因食品的国际安全标准,并已开过多次会议,预计2003年前可出台。一般而言,对某种物质安全性检测的指标主要包括急、慢性毒性,遗传毒性,致癌,致畸,致突变性等。从6种不同类型转基因食品来看,由于在生产设计中是针对食品品质改造或增加已知健康作用的成分,一般来说,安全问题不会太突出。这与从自然条件下经杂交所获得之动植物新品种作为新型食品不存在安全问题的道理是一样的。从目前国际上(特别是美英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实际情况来看,尚未发现人们食用转基因食品后有什么不良反应。尽管如此,在科学上,对一种没有表现短期毒性和安全问题的食品,如果怀疑其可能存在隐患,则必须观察其远期毒性和安全问题是否存在,让时间来检验,这种远期跟踪监测通常需要一二十年。因此,在远期安全性问题未得到明确结论之前,加强对转基因食品的管理是非常重要和合理的。对此,伦理学者提出两条意见,一是要加紧制定国际性安全标准,二是应实行消费者知情权原则。这两条意见已被国际食品规格委员会和一些国家政府所接受。更多质量检测、分析测试、化学计量、标准物质相关技术资料请参考国家标准物质国家药品标准物质目录,药品对照品中检所标准品请参考 /plist_3/plist_3_6_0_1.html相信转基因食品的生产和应用将逐步走上既符合人类伦理道德规范又符合法制的轨道。在有关标准和法规未出台之前,至少应让消费者知情。要做到这一点,有效的办法就是在转基因食品包装上贴上标签,让消费者自己决定是否购买。即使有了法规,知情权仍需保有。此外,转基因食品也可被视为基因工程的一种产品,故在一些原则上也应受到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的管理,各国政府(包括我国)都已制定了比较详尽的管理办法,因此,在转基因食品研制过程中,遵守基因工程安全管理法规完全可以得到保证。转基因动、植物中外源基因的表达通常具有组织细胞专一性,如抗虫害转基因农作物中毒蛋白只在叶片中表达,害虫啃咬叶片后即可中毒死亡,这些毒蛋白不会在果实中表达或只痕量表达,所以不会对人产生毒性作用。此外,在设计此类转基因食品时也已把害虫与人类对毒蛋白代谢差异考虑在内,即使果实中存在痕量毒蛋白也无妨。至于转基因作物和动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指两个方面,一是转基因品种不是自然产生,这些人工品种的存在可能会干扰和破坏自然生态环境;二是转基因的逃逸、泄漏和产生天敌抵抗,如在抗逆转基因农作物培育过程中也产生出抗逆转基因。从科学角度看,发生上述两种情况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若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也是完全可以避免发生的。转基因食品作为高科技食品,进入普通百姓家是不可逆转的趋向,人们对它提出种种质疑,是对人类自身健康和利益负责的态度,只会使科学家更加保持清醒的科学头脑和正确的方向,以使转基因食品扬长避短,更好地造福于人类。日前,国家质检总局批准49种国家标准物质,其中包括用作食品成分分析的标准物质、转基因大豆粉标准物质、食品微生物菌落总数标准物质和饮料中添加剂标准物质4类食品安全领域的标准物质。食品安全要以可靠的实验数据作验证,需要准确、可溯源的标准物质作保障。食品标准物质广泛用于环境监测、食品卫生、进出口贸易等领域的测量仪器校准、分析方法可靠程度的评价以及质量控制、量值传递等方面。本次批准的用作食品成分分析的标准物质包括:大米、小麦、玉米、黄豆、圆白菜、菠菜、茶叶、奶粉、鸡肉、苹果,分析测试元素达59个,定为标准值的元素达46个。定值元素含生物体组成元素、生命必需元素及重金属污染有毒有害元素,基本全面涵盖了农业生态环境地球化学评价和食品卫生检验所要求测试的元素。该系列标准物质的研制发布较全面满足了农业生态环境、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生物样品的分析及食品与农产品检测分析的需要,对生物样品分析方法技术将起重要推动作用。转基因大豆粉标准物质是通过用转基因大豆和非转基因大豆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转基因含量分别为3.15%和2.67%。目前国际上仅有比利时一个国家有转基因大豆粉标准物质,我国该产品的研制成功为我国食品检验和出入境产品质量检验提供了标准。此次批准的食品微生物菌落总数标准物质,一种是以模拟食品实物,添加芽胞杆菌、肠杆菌、沙雷氏菌等菌株经冷冻干燥制成,另一种是以鱼粉为基质与细菌混合经冷冻干燥制成。这类标准物质在控制食品中细菌总数的测量中起着测量标准的作用,有利于食品中细菌总数测量方法的核准和量值统一,更有利于保证食品质量与安全。检测添加剂量是食品检测分析的重要内容。以前作为检测分析的标准是添加剂的水溶液,与日常真实检测的食物有一定差距。本次批准的饮料中添加剂标准物质包括橙汁中苯甲酸、山梨酸和糖精钠标准物质,是以饮料中常见基体为材料,更接近实际检测要求。除了上述几种食品标准物质以外,本次批准的还有用于环境污染监测与控制的标准物质。多氯联苯广泛应用于电力行业生产的电容和变压器中,由于它具有高稳定性而残留在自然环境中,成为重要的环境污染物。本次批准的土壤中多氯联苯标准物质,可用于环境样品中多氯联苯分析方法验证、实验室分析能力考核和分析实验室质量控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7-05
从本世纪80年代世界上第一例转基因植物的诞生,到目前全世界大约2780万公顷的转基因作物,到利用转基因动物生物反应器大量生产医用蛋白,人类将最新的生物技术应用于医药、食品、农业领域以摆脱自然对传统作业的限制。1 998年8月,英国阿伯丁的罗威特研究所教授普兹泰发现老鼠食用转基因土豆之后免疫系统受到破坏,普兹泰进一步推论,很多消费者也象被用于试验的老鼠一样食用没有经过严格鉴定的转基因食品。该消息的发布,使世界各国如日中天的转基因热潮蒙上了一层阴影。人们开始疑惑:转基因技术是改造自然还是破坏自然?是造福人类还是给人类带来灾难性的毁灭?
转基因植物是把来源于任何生物甚至人工合成的基因转入植物。这可能是自然界无法发生的,人们也无法预测基因进入一个新的遗传背景中会产生什么样的作用。转基因动物,一是将正常人的基因片断导入动物体内,让这种基因在哺乳动物体内表达,并通过该动物分泌的奶或其他组织,提取获得具有活性的分泌物质,获得大量廉价的珍稀药物;另一方向是利用转基因动物培养人体器官,解决人体器官移植供体短缺问题。
目前对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评价一方面是环境安全性,另一方面是食品安全性。环境安全性评价的核心问题是转基因植物释放到田间后,是否会将所转基因移到野生植物中,是否会破坏自然生态环境,打破原有生物种群的动态平衡。 包括:1 )转基因植物演变成农田杂草的可能性。2)基因漂流到近缘野生种的可能性。3)对生物类群的影响。关于食品的安全性经和组织(oecd)1 993年提出了食品安全性评价的实质等同性原则。如果转基因植物生产的产品与传统产品具有实质等同性,则可以认为是安全的;反之,则应进行严格的安全性评价。
在进行实质等同性评价时,一般要考虑以下主要方面:1 、有毒物质:必须确保转入的外援基因或基因产物对人畜无害。2、过敏源:在自然条件下存在着许多过敏源,在基因工程中如果将控制过敏源形成的基因转入目标植物,则会对过敏源造成不利的影响。
利用转基因动物生产出来的药物安全性问题不大,可根据其结构与天然蛋白结构是否一致来判断安全性。但是在生产过程中,转基因动物如何对应g ap、glp、gmp、如何避免转基因动物的遗传物质进入药物是应该重点强调的问题,另外,作为动物药厂的动物本身一旦不“产药”了,对该动物的后继处理也应慎重考虑。 转基因食品对人类到底有无害处?国际社会尚无定论,欧美为此在国际论坛上针锋相对。今年7月冲绳主要国家首脑会议在基因重组食品的安全性问题上,暴露出美欧之间的对立,包括设立新的国际专门小组问题在内没能取得共识。八国集团首脑讨论了基因重组食品的安全问题。这个议题因美欧之间的意见分歧曾经是一个难以调整的议题。去年在科隆主要国家首脑会议上,也没有就这个议题得出任何结论。因此,冲绳主要国家首脑会议能否就此问题提出一定的方针成为了焦点。在首脑会议上,关于基因重组食品问题,对于欧洲国家要确立明确的预防原则的主张,美国提出了反驳。关于英国提出的,各国已经进行讨论的建立独立的国际专门小组问题,由于在这个小组的性质和构成等问题上也出现了对立,致使对该问题的讨论也没有取得结果。
此问题最近也在澳大利亚科学家和医生中引起了争论。澳大利亚医疗协会和澳大利亚公共健康协会认为,目前对转基因食品的测试尚不足以保证它们的“长远安全性”,人们对这种食品要谨慎从事。这些机构还呼吁停止生产转基因食品,直至有新手段来评估这种食品的真正影响。另一方面,澳大利亚联邦科学和工业研究组织的部分科学家认为,通过降低食物中“化学残余物”的水平,可以提高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并有利于食品存放。另一些研究人员则认为,澳大利亚的管理体系可以保证安全管理基因技术,对转基因食品的怀疑缺少事实依据。澳大利亚是食品出口大国,因此,转基因食品的全球贸易环境对澳来说非常重要。澳大利亚、新西兰联邦和地方政府的卫生部长们已决定于下周举行会议,重点讨论该采取何种标准来标识转基因食品。
澳大利亚有影响的“ac·尼尔森-世纪民意测验” 机构近日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澳大利亚人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深感担忧,65%的人表示他们不愿转基因食品出现在他们的餐盘里,93%的人支持强制性地为这种食品贴上标签。调查还显示,澳大利亚妇女对转基因食品的抵制倾向更为明显,支持者只有21%,而男子中的支持率达到了33%。目前,澳大利亚允许食品中含有19种转基因农作物成分,这19种成分被多数国际卫生检验机构认定为安全。但“澳大利亚-新西兰食品局”至今只承认其中的7种为安全成分,剩余12种的安全性检验结果将在两个月内公布。
目前,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都制定了各自对转基因生物(包括植物)的管理法规,负责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和监控。在美国分别由农业部动植物检疫局(a phis)环保署(epa),以及联邦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负责环境和食品联各方面安全性评价和审批。
面对全球方兴未艾的转基因动植物食品贸易热,中国目前尚无相关法规予以规范,但有关的科研准备工作已经展开。最近从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获悉,转基因动植物食品检验研究是该局下半年的工作重点之一。
中国的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工作相对滞后,到目前为止,只有2部基因工程安全管理规章:1993年12月国家科委发布的《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和1 996年7月农业部发布的《农业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实施办法》。另外,部门和行业的管理规定力度不够,不适应工作要求。
据了解,中国大陆目前正在进行研究的基因工程受体生物92种,而申报只有22种,从事此类研究的单位80多个,申报安全性评价的只有1 9个。但是最令人担忧的是基因工程安全评价没有一个完全合理的办法。最近北京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促进中心举办第七次生命科学前沿讨论会- 基因工程和生物安全性问题,邀请了部分在京的转基因专家,畅谈讨论,旨在为我国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出谋划策。

--------------------------------------------------------------------------------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