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对后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如题所述

主要内容:《水浒传》是一部以描写古代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它形象地描绘了农民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也具体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

简介:《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全书描写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108位好汉在梁山起义,以及聚义之后接受招安、四处征战的故事。《水浒传》也是汉语文学中最具备史诗特征的作品之一。  æ˜¯ä¸­å›½åŽ†å²ä¸Šæœ€æ—©ç”¨ç™½è¯æ–‡å†™æˆçš„章回小说之一。

文学影响:《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长篇小说,开创了白话章回体小说的先河。明代时被列入“四大奇书”。近现代以来,“四大奇书”演变为古典小说“四大名著”,《水浒传》为其中之一。《水浒传》的文风、构思和理念,都对后世的中国乃至东亚小说,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艺术价值:作为中国历史上以白话文写成的长篇小说,《水浒传》对后世的影响巨大。《水浒传》被改编成多种曲艺形式。另一篇古典名著《红楼梦》中就提到了“鲁智深大闹五台山”的水浒传曲目。评书、苏州评弹和山东快书都有很多经典节目是取材自《水浒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8
《水浒传》是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小说,前半部写官逼民反,梁山好汉斗官军;后半部写宋江受招安、打方腊,以悲剧告终。书中人物妍媸毕露,对比鲜明。好汉林冲、鲁智深、武松、李逵、石秀等个个正气凛然,勇气过人,行侠仗义,抱打不平。为朋友出生入死,不怕两肋插刀。少年读《水浒》很容易被他们的英雄气概所感召,对刚强正义、忠于朋友、扶弱济贫等良好品质的形成大有裨益。书中奸臣贪官如高俅、梁中书之流恶毒阴险,欺男霸女,丑恶嘴脸暴露无遗,能激发读者疾恶如仇,痛恨这些人民公敌。至于宋江受招安,毛泽东主席在世时就曾经批判过他的投降行为。宋江抱住正统观念不放,以归顺朝廷为终极目标,葬送了“革命”,牺牲了患难兄弟。这一惨痛的教训,作为反面教材,能让人认识到同恶势力的斗争要彻底顽强。《水浒》的影响不一而足,但是人到了老年只看《水浒》,没看过其他揭露黑暗的书,如《廿年目睹之怪现状》《官场现形记》之类的遣责小说,就可能不善识别恶人的阴谋诡计、害人伎俩;或许有时会发迂腐之论,做愚蠢之事。至少头脑简单,城府不深。所以“少要读《水浒》”老要博览群书。

读一部名著能让人受益终生,我在这里挂一露万,说了点滴,是想让人指导弟子多读点名著,不满足于“看过电视剧啦”。每部名著都有它特别的价值,等待着我们去挖掘。

《水浒传》所写的本来就是社会的重大问题,故必然对社会产生极大的影响。一批进步的文人纷纷借它来批判社会的黑暗和不平,抨击言行不一、人性扭曲的“假道学”的“可恶、可恨、可杀、可剐”(容与堂本第六回回评)。对于此起彼伏的造反者来说,《水浒传》也对他们起过直接而巨大的影响。毋庸讳言,小说的忠义思想和对招安的描写曾经对某些义军的领袖产生过消极的影响,如张献忠在谷城受抚,就表示“戮力王室,效宋江水浒故事耳”(《纪事略》)。但比较起来,《水浒传》对农民起义的积极影响还是主要的。一批批义军将《水浒》作为造反起义的教科书,从中汲取力量,高举起武装斗争的大旗。据现有的数据记载,从万历十四年(1586)起,就可以看到梁山英雄对于造反者的影响。特别是在明末农民大起义中,《水浒》英雄的口号已被广泛地写在农民军的义旗之上,许多义军首领袭用了《水浒传》的人名或诨号,成为中国农民起义史上的一种奇观。后来清代义军打着《水浒》旗号的也屡见不鲜,太平天国、天地会、小刀会、义和团等无不受到《水浒传》的影响。这在中国小说史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史上是没有一部作品可以和它相比的。正由于此,封建统治阶级对它恨之入骨,认定它是一部“诲盗”的“贼书”,厉行严禁,甚至诅咒作者“子孙三代皆哑”(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因为他们认为:“世之多盗,弊全坐此,皆《水浒》一书为之祟也。”(《明清史料乙编)第十本《兵科抄出刑科右给事中左懋第题本》,商务印书馆1936年印本)这也可以从反面看出《水浒传》对农民起义的积极影响。
  在中国文学史上,《水浒传》也具有崇高的地位,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它刊行后不久,嘉靖间的一批著名文人如唐顺之、王慎中等就盛赞它写得“委曲详尽,血脉贯通,《史记》而下,便是此书”(李开先《一笑散》)。李贽则把它和《史记》、杜诗等幷列为宇宙内的“五大部文章”(周辉《金陵琐事》卷一)。小说作为一种新的文体,从此在文学领域内确立了应有的地位,开始逐步改变以诗文为正宗的文坛面貌。从小说创作的角度来看,它和《三国志演义》一起,奠定了我国古代长篇小说的民族形式和民族风格,为广大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心理和鉴赏习惯。但它比之《三国》,更贴近生活,作者开始把目光投向市井社会、日常琐事和平凡的人物,注重刻画人物性格的层次性、流动性,幷纯熟地使用了白话,多方面地推进了中国古代长篇小说艺术的发展。
  《水浒传》盛行以后,各种文学艺术样式都把它作为题材的渊薮。以戏剧作品而言,明清的传奇就有李开光的《宝剑记》、陈与郊的《灵宝刀》沈璟的《义侠记》、许自昌的《水浒记》、李渔(一说范希哲)的《偷甲记》、金蕉云的《生辰纲》等三十余种。昆曲、京剧和各种地方戏中,都有许多深受羣众欢迎的剧目,如陶君起的《京剧剧目初探》就著录了67种。至于以《水浒》故事为题材的绘画、说唱及各种民间文艺等,更是不可胜数。小说作品中,世情小说《金瓶梅》就是“从《水浒传》潘金莲演出一支”(袁中道《游居柿录》)。清代又出现了《水浒后传》、《后水浒传》和《结水浒传》(《荡寇志》)等续书。后世的侠义小说如《三侠五义》等虽然其命意另有所在,“而源流则仍出于水浒”(《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第六讲)。当然,《水浒传》作为英雄传奇小说的典范,对于诸如《杨家府演义》、《大宋中兴通俗演义》、《英烈传》等作品的影响更是显而易见的。
  《杨家府演义》是根据南宋以来在民间广泛流传的杨家将故事加工而成的。它描述了杨业、杨延昭、杨宗保、杨文广、杨怀玉一门五代忠勇保家的故事,歌颂了父死子继、夫亡妻承、前仆后继、不屈不挠的英雄报国精神。特别是塑造了杨门女将畲太君、穆桂英、杨宣娘等一批女性英雄羣像,更是在中国古代小说史上不可多得。然而,这一门忠烈却屡遭奸臣宵小的陷害。小说贯串着忠与奸的搏斗,揭露了昏君佞臣祸国殃民的罪恶行径。全书尽管渗透着浓重的忠君思想,但在某些地方也有所突破。如杨文广遭奸臣张茂迫害而差点满门抄斩时,杨六郎发牢骚说:“朝廷养我,譬如一马:出则乘我,以舒跋涉之劳;及至暇日,宰充庖厨!”后杨怀玉深感到朝廷“辅之何益”而“举家上太行”,过起那种“耕种田地,自食其力”的隐居生活。当朝廷以“甘为叛逆之臣,以负朝廷”之罪逼他回朝时,他义正词严地回答说:“若以理论,非臣等负朝廷,乃朝廷负臣家也!”幷声称:“就是碎尸万段,决不遵依!”这和宋江至死不俗是有差别的。小说的结构松散,文字粗率,情节有些雷同,有些则过于荒诞,整体艺术水平显得不高。但个别情节写得曲折动人,如杨业撞死李陵碑,七郎求救兵而被潘仁美设计乱箭射死,充满着壮烈悲怆的气氛。孟良、焦赞这两个草莽英雄也写得各有个性。全书的传奇色彩很浓,再加上后世多灾多难的中华民族不断地需要从抗击侵略、保家卫国的故事中汲取精神力量,许多戏曲和民间说唱艺术都乐意从中撷取素材而加以搬演,像杨门女将、穆桂英挂帅、十二寡妇征西等故事已经家喻户晓。因此,这部小说尽管艺术粗糙,但影响深远,在中国古代小说史上不容忽视。
  明代的英雄传奇小说中影响较大的还有熊大木编的《大家中兴通俗演义》、《英烈传》等。《大宋中兴通俗演义》主要叙岳飞抗金的事迹,始于金人南侵,终于岳飞被杀、秦桧在狱中受报应。明、清两代有关岳飞题材的小说以此为最早,岳传的基本骨架已经构成,但由于此书过分地拘泥于史实,文字又半文不白,情节组织也较粗率,故缺乏艺术感染力。明代另有两种《大宋中兴通俗演义》的删改本,皆不见长。《英烈传》主要写朱元璋开国的业绩,从元顺帝荒淫失政起,叙至洪武十六年金陵封王。除朱元障外,又着重写了徐达、常遇春、刘基等一批“开国元勋”。所叙故事大都本于史传及野史、笔记,侧重于历史事件和战争过程的一般描写,有明显的模仿《三国志演义》的痕迹,缺乏艺术想象和对于人物的细部雕琢,人物的性格不够鲜明。但由于它写了乱世英雄的发迹变泰,也有一定的传奇色彩,颇能迎合一般市民的心理,故尽管“文意幷拙,然盛行于里巷间”(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十五篇)。在它的影响下,后又有《续英烈传》、《真英烈传》等作品,后世也有许多戏曲、曲艺取材于此,再创造了徐达、常遇春、胡大海等血肉饱满的传奇式英雄形象。
  《水浒传》创造了英雄传奇美,不但对我国的英雄传奇小说的创作、对整个小说文化和国民精神起到了一定的影响,而且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传幷得到了高度的评价。《大英百科全书》说:“元末明初的小说《水浒》因以通俗的口语形式出现于历史杰作的行列而获得普遍的喝彩,它被认为是最有意义的一部文学作品。”英译家杰克逊说:“《水浒传》又一次证明人类灵魂的不可征服的、向上的不朽精神,这种精神贯穿着世界各地的人类历史。”目前,它已有英、法、德、日、俄、拉丁、意大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朝鲜、越南、泰国等十多种文字的数十种译本。日本早在1757年就出版了百回本《忠义水浒传》的全译本。在西方,于1850年开始有法文的摘译本,到1978年法国出版了120回的全译本,译者雅克·达尔斯由此而荣获法兰西1978年文学大奖。英译的百回全译本出版于1980年,但在此之前,著名的美国女作家赛珍珠于1933翻译出版的名为《四海之内兄弟》的70回本已十分流行。这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此书的序言中曾经这样说:“《水浒传》这部著作始终是伟大的,幷且满含着全人类的意义,尽管它问世以来已经过去了几个世纪。”《水浒传》确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第2个回答  2018-11-28
《水浒传》主要描写的是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条好汉在山东梁山泊聚义的故事。
《水浒传》全书通过描写梁山好汉反抗欺压、水泊梁山壮大和投降朝廷以及投降朝廷后镇压田虎,王庆,方腊等各路反抗宋朝政府的政治势力,最终走向悲惨失败的宏大故事,艺术地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宋江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也具体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

《水浒传》问世后,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了后世中国小说创作的典范。《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之一,流传极广,脍炙人口;同时也是汉语文学中具备史诗特征的作品之一,对中国乃至东亚的叙事文学都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水浒传》,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主要故事背景、类型上属于英雄传奇的章回体长篇小说。作者或编者一般被认为是施耐庵,现存刊本署名大多有施耐庵、罗贯中两人中的一人,或两人皆有。
第3个回答  2015-07-20
  主要讲述北宋山东梁山泊以宋江为首的绿林好汉,由被迫落草,发展壮大,直至受到朝廷招安,东征西讨的历程。
  宋江起义故事为线索创作出来的。宋江起义发生在北宋徽宗时期,《宋史》的《徽宗本纪》、《侯蒙传》、《张叔夜传》等都有记载。从南宋起,宋江起义的故事就在民间流传,《醉翁谈录》记载了一些独立的有关水浒英雄的传说,《大宋宣和遗事》把许多水浒故事联缀起来,和长篇小说已经很接近。元代出现了不少水浒戏,一批梁山英雄作为舞台形象出现。《水浒传》是宋江起义故事在民间长期流传基础上产生出来的,吸收了民间文学的营养。
  《水浒传》是我国人民最喜爱的古典长篇白话小说之一。它产生于明代,是在宋、元以来有关水浒的故事、话本、戏曲的基础上,由作者加工整理、创作而成的。全书以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为主要题材,艺术地再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反抗压迫、英勇斗争的悲壮画卷。作品充分暴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和残暴,揭露了当时尖锐对立的社会矛盾和“官逼民反”的残酷现实,成功地塑造了鲁智深、李逵、武松、林冲、阮小七等一批英雄人物。小说故事情节曲折,语言生动,人物性格鲜明,具有高度的艺术成就。但作品歌颂、美化宋江,鼓吹“忠义”和“替天行道”,表现出严重的思想局限。
  《水浒传》是一部伟大的小说,是人类文化的瑰宝。
  写作背景:
  《水浒传》的故事源起于北宋宣和年间,出现了话本《大水浒传宋宣和遗事》描述了宋江、吴用、晁盖等36人起义造反的故事,初步具有了《水浒传》的故事梗概,目前流传下来的根据说书人编成的话本中就有“青面兽”,“花和尚”,“武行者”等。而从南宋之史籍《东都事略》以后,已成为了民间文学的主要题材,到了元朝,元杂剧中出现了有关水浒故事的剧本,流传后世的有高文秀的《黑旋风双献功》,李文蔚的《燕青博鱼》和康进之的《李逵负荆》等。《水浒传》全书是到了明朝,经许多作者不断增添情节乃至定型。也有观点认为,《水浒传》中梁山好汉的生活原型是与作者施耐庵关系甚密的张士诚领导的盐民起义。
  故事描写了梁山一百零八将各自不同的故事,从他们一个个被逼上梁山、逐渐壮大、起义造反到最后接受招安的全过程。水浒中的一百单八将传说是三十六个天罡星和七十二个地煞星转世,他们讲究忠和义,爱打抱不平、劫富济贫,不满贪官污吏,最后集结梁山,与腐化的朝廷抗争。小说成功地塑造了宋江、林冲、李逵、鲁智深、武松等人物的鲜明形象,也向读者展示了宋代的政治与社会状况。
  “水浒”字面的意思是水边,指故事发生的地点在山东梁山泊。另外《诗经》中有“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的句子,记载了周太王率领部族迁徙的事情。王利器与罗尔纲不约而同指出[8]用水浒做书名,是将宋江等的聚义和周朝的兴起作类比,证明原作者肯定起义英雄们反抗统治的精神。水浒义军领袖宋江原是基层官吏,后被逼上梁山,与其他梁山好汉一起反抗暴政,“替天行道”,逐渐发展壮大。《水浒传》故事豪放、粗犷,全书通过人物的言语、行为来表现其矛盾的内心世界,人物性格刻画也各有特色,而被逼上梁山的英雄各自的成长经历也不尽相同。情节曲折、语言生动,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全书可分为三段:第一至第四十回讲述的是各个好汉的故事,它们既有独立性又有关联性;第四十一至第八十回讲述的是好汉们在梁山集合,形成了以宋江为寨主的梁山山寨,并发动一系列对官僚恶霸及附近城池的战争,直到接受北宋朝廷的招安;第八十一回至第一百二十回讲述的是梁山好汉归顺朝廷后,镇压田虎、王庆、方腊等的战争,到最后鸟尽弓藏,悲壮死亡的故事。

艺术价值

  作为中国历史上以白话文写成的长篇小说,《水浒传》对后世的影响巨大。《水浒传》被改编成多种曲艺形式。另一篇古典名著《红楼梦》中就提到了“鲁智深大闹五台山”的水浒传曲目。评书、苏州评弹和山东快书都有很多经典节目是取材自《水浒传》。
  与《三国演义》相比,《水浒传》的长处不在于政治和战争场面的描写,而在于主要人物的刻画和市民生活的描写。其中梁山主要人物宋江、林冲、武松、鲁智深、李逵等,人物个性鲜明,角色语言各有特色。
  在缺乏知识以及大众娱乐活动的年代,《水浒传》与《三国演义》等通俗小说往往通过民间艺人,以戏曲曲艺的形式,成为普通民众仅有的文化活动。其中虚构的人物或者虚构的故事变成为老百姓眼中的史实。很多故事,如“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武松打虎”等,历来男女老少皆津津乐道。书中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各种道德观如:轻生死重义气,敢作敢为,劫富济贫乃至“忠君反贪”等理念,便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大众评判是非善恶的标准。而这些标准是否真正值得宣扬,则引起各界众说纷纭。
  近代民间亦有流传一句话:“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意年轻人不该读《水浒传》,否则容易向往打打杀杀的生活,盲目崇尚武力与江湖义气,过分反叛,脱离现实;而老年人不应该读《三国演义》,因为其中人物善于用计使诈,处心积虑、钩心斗角,作为应该安分守约的老人应该安度晚年,不能整天想着算计别人,对自己身心无益。
  从历史角度看,对于《水浒》的争论焦点则集中在主要人物宋江所表现出的“忠君报国”的思想上。反面观点一般认为宋江的思想有其局限性,梁山好汉受到招安后又为朝廷去征讨各地山贼,下场悲惨,是出历史悲剧;作品歌颂和美化宋江,只反贪官,不反皇帝,强调“忠义”,表现出严重的思想局限。正面观点一般认为宋江相对于其他草莽英雄思想进步,对当时社会可以起到积极作用。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14
  1、内容梗概
  《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古白话文写成的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版块结构小说,以宋江领导的起义军为主要题材,通过一系列梁山英雄反抗压迫、英勇斗争的生动故事,暴露了北宋末年统治阶级的腐朽和残暴,揭露了当时尖锐对立的社会矛盾和“官逼民反”的残酷现实。按120回本计,前70回讲述各个好汉上梁山,后50回主要为宋江全伙受招安为朝廷效力,以及被奸臣所害。
  2、作品影响
  《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长篇小说,开创了白话章回体小说的先河。明代时被列入“四大奇书”。近现代以来,“四大奇书”演变为古典小说“四大名著”,《水浒传》为其中之一。《水浒传》的文风、构思和理念,都对后世的中国乃至东亚小说,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追问

谢谢您!万分感谢

追答

不谢^ω^

追问

呵呵😄

不打扰您了,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