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军队在二战中有什么表现吗

如题所述

德国入侵波兰。之前,法国和英国为了共同对付德国而结盟。落后的波兰军队哪里是德军的对手!在纳粹闪电战的打击下,很快战败。当时,英法联军在西线有110多个师的庞大兵力,远远超过了入侵波兰的德军。它们却躲在坚固的工事里,坐视波兰的灭亡按兵不动。真的是“奇怪战争”。“静坐战争”。看来英法不知道中国有句话叫“唇亡齿寒”,波兰完蛋了,对它们也没有什么好处。德国开始进攻法国了!束手无策的法国总理雷诺,召来了贝当和魏刚商讨对策。可是两位一战时的法国老英雄对纳粹的现代机械化战争也毫无办法。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抵抗,在同德国交战一个多月后,法国宣告投降!为了羞辱法国,纳粹还找来了一战时德、法签订投降条约的那节车厢,在贡比涅森林签订了投降条约。历史就是这样富有戏剧性:主角还是他们,只是换了个位置。此后,法国北部被德国占领,南部由贝当在维希建立一个傀儡政权,直到1944年盟军攻入法国。作为“维希政府”首脑,一战时的法国英雄贝当也背上了“卖国贼”的骂名。
话分两头说,“时势造英雄”,在法国投降时只是一个小人物的戴高乐,他逃到伦敦,开展了“自由法国“运动,组建“自由法国”军队,和纳粹德国进行斗争。毫无疑问,“自由法国”军队根本没法和一战时的法军相比。在二战中也没有什么可圈可点的表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4-05

总体还是不太好,作为一个大国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战期间,法国在6周内从“老大帝国”沦落为傀儡政权,但不容否认的是,法国在二战期间也与纳粹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即使是那最不堪的6周里,法国空军也击落了德国飞机684架,为此付出的代价是己方损失战机504架,阵亡201名飞行员。

    或许法国官方这个统计有水分,但也足以证明法国飞行员的优秀了——由于一战后法国民众对战争不加分辨地厌恶,进而讨厌战备,当二战真的降临到法国时,除了马其诺防线,法国各方面的军力只能以不堪形容。

    法国社会党政府不切实际地于1936年推行军用飞机工业国有化政策,严重挫伤了生产积极性,导致飞机产量降低,发动机更换延迟,工作往往只能依靠宝贵的熟练工人而不是批量流水线。

    在法国投降时只是一个小人物的戴高乐,他逃到伦敦,开展了“自由法国“运动,组建“自由法国”军队,和纳粹德国进行斗争。毫无疑问,“自由法国”军队根本没法和一战时的法军相比。在二战中也没有什么可圈可点的表现。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5-04-10
首先我们必须要明确一个概念1940年西线战役法国是失利了,但二战是整个法国的伟大胜利
第二我们必须要明白一个概念1940年6月22日在贡比涅签署的是停战协议,而非投降

很多人看来,法国因其陆军二战初期的溃败而向轴心国投降,但在1940年6月22日的贡比涅停战协议(德文Waffenstillstand von Compiègne ,法文Convention d’armistice du 22 juin 1940)中,却没有出现“投降”一词。要弄清楚这一历史事实,先应该明确“投降”和“停战”的概念。

军政类书面用语中,直接指代“投降”的协定一般使用“Capitulation”(英文借用自法文,源自拉丁文capitulum/ capitulare),指“战时冲突一方武装部队、特定军事单位、城镇或地区的军人放下武器,成为战俘。”同样,“Capitulation”也适用于特定类型的正式条约。
“Capitulation”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意味着“附条件地结束冲突”。一般人所熟悉的英文“Surrender”由于不够正式通常不会出现在协议文本中,

另一方面,“Capitulation”属于提议方承认败局已定的一种军事性质的决定。当需要由军方人士作出时,必须是总指挥官。因这项决定将导致所涉及的部队失去战斗力,本国控制区域全部、部分或特定的关键节点(如要塞)丧失,“投降”多数情况下被视为一种背叛行动,主要相关责任军官将被处死。“投降”还意味着所涉及己方控制区向敌方的“权力移交”,敌军有权前往或进驻协议所涉及区域的任何地方,凭其意愿组织行政机构,插手失败方内部事务,原则上可以“使役”失败方的军队。
书面协议用语中指代“停战”的“Armistice”源自拉丁文arma(武装)+sistere(停止,另一说是statium,指逐渐停止),这种复合词意义在德文同义词汇Waffenstillstand 中表达更为明确,即:waffen(武装)+still(平息)+stand(状态)。顾名思义,指交战各方同意停止冲突,为接下来创造持久和平的谈判提供可能,但跟战争结束与否没有必然联系。根据1899年海牙《陆战法规和惯例公约》第36章,“若(停战)持续期未确定”,各方可以在其选定的时间重启战端,前提是作出正式通告。1953年的韩战板门店协定即典型的“停战协议”。
国际法上,“停战”跟“无条件投降”正好相对(in contrast to),在冲突停止时没有实际投降的一方,当然也有胜败者(停战时占据优势与处于劣势两方或多方)之分。它实质上属于一种政治性的决议,尽管所涉及的区域部分或全部地可能被敌方军事占领,失败方理论上可以在占领军某种程度的监督下保留管理机构,也不必像“投降”那样执行“权力移交”。追问

你看清楚我的问题了吗

追答

法国军队154.7万人被俘(就和投降差不多)
战死8.4万人.

戴高乐的“自由法国”

人数:1940年6月 只有从敦刻尔克撤退的200多人(阿尔卑斯猎兵师的一个完整的营和海军陆战队的一个连).到7月底时发展到7000余人.到1944年,法国境内共有40万人的抵抗力量.

装备:海军拥有二十八艘军舰(除了一艘补给成舰外,其余的都是小船.)空军拥有一个轰炸机小队和一个战斗机小队(1940年)装备多来自英国援助,落后一个时代.

投降后法国领土:北非殖民地和维希傀儡政府辖地(大约五分之三的法国领土)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8-02-21
刚开战的时候表现不咋的,面对自身优势的存在,却让德国人不断地得寸进尺。还有在41年,3个月彻底亡国了,不过北非的一些部队还有44年的时候还是可圈可点的,特别是第2装甲师还是可以看看的,作为巴黎解放者很有名。不过总体还是不太好,作为一个大国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15-04-10
法国军队在二战中作战思想落后于德国!
法国军队在二战中,坦克在水平数量上强于德国,却仍然坚持一战中跟随步兵的作战模式!勇猛顽强也不够!但是后来的游击队表现很不错,顽强抗击纳粹德国的统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