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唯一一个被灭十族的是谁?

如题所述

历史上唯一一个被灭十族的认识方孝孺

方孝孺曾经是建文帝最为亲近的大臣,在明成祖朱棣打败建文帝登上皇位以后,明成祖的第一谋士跪求朱棣不要杀了方孝孺,不然天下读书的种子就绝了,明成祖听到后便答应了姚广孝

等到朱棣想要拟定即位诏书的时候,派人把方孝孺从牢狱当中召来,但是方孝孺见到朱棣以后当中嚎啕大哭,并且指责朱棣不顾叔侄之情逼死了建文帝。

朱棣忙走下殿来安抚方孝孺,但是方孝孺并不领情,并且把手中的笔扔到了地上,誓死不给朱棣拟写即位诏书,最终惹得朱棣大怒,把方孝孺的朋友门生也列作一族,连同宗族合为十族,总计873人全部处死。

扩展资料:

姚广孝和方孝孺并没有现实的交集,作为对手,他了解他的敌人兼偶像,姚广孝请朱棣不要处死方孝孺,这个请求是发自内心的。

方孝孺后来的表现也完全如他所料,事实是,方孝孺之后,明朝再没有一个学者堪称政治思想家,方孝孺之死,断了的不光是读书的种子,而是读书人最后的气节。

读书人都没有了气节,你也别指望国民有什么气节可言,所以姚广孝的定义,非常精准。但了解方孝孺的,并不只是姚广孝。

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被诛十族的人已经够惨的了,但更惨的是朱棣为了羞辱他、折磨他,把八百多号人一个个拉到方孝孺的跟前,挨个杀。

但并没有人在临死之际求方孝孺,在方孝孺入狱之后,他就预知了自己的结局,让自己的老妻以及两个儿子悬梁自尽,让两个女儿投秦淮河

一家人,没有一个犹豫,更不考虑抹脚开溜,苟且偷生。而方孝孺的心坚硬到什么程度呢,家人死,不哭,亲戚、学生死,也没哭。

这八百多亲人、故交逐个死在他的面前,他始终就是一个表情,最后等到他的亲弟弟方孝友即将被杀的时候,他终于没忍住,老泪纵横。

可他的弟弟也跟他一样是个硬骨头,他反过来作了一首绝命诗劝自己的哥哥,阿兄何必泪潸潸,取义成仁在此间。华表柱头千载后,旅魂依旧到家山。方孝孺也作了一首绝命诗回应弟弟,即便是因为受牵连丢了性命,却没有人抱怨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灭十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7

方孝孺幼时聪慧过人,5岁时就能作诗,6岁就曾凭借“等闲识得东风面,卧看白云初起时”的名句名噪一时。方孝孺读书万卷,别人都称他为小韩愈,十五岁的时候跟随父兄北上,师随翰林学士,官职正五品的宋濂。名师出高徒,方孝孺不负宋濂的期望,成为宋濂最得意的门生,连许多知名人士都自愧不如方孝孺。本来跟随名师又有此文学成就,方孝孺可以说是前途一片光明。

朱元璋时期方孝孺的才华就已经被赏识,朱元璋曾对朱允炆说要重用方孝孺,朱允炆继位后也果真很看重方孝孺,把方孝孺调到朝政中任命,官职也是一路升迁,可谓是平步青云。但是往往世事难料,命运总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如意。仕途一片大好的方孝孺命运却在朱棣称帝后逆转。

明太祖死后,燕王朱棣谋反攻入南京。文武百官都投降了,唯独方孝孺不降。朱棣本想杀掉方孝孺,但是文武百官劝朱棣说,如果杀了方孝孺,天下的读书种子就灭绝了。于是朱棣打算给他一个机会,命他写榜文诏告天下:“燕王为保护明朝江山而攻入南京城。”

但是万万没想到方孝孺却写了“燕贼篡位”四个字。朱棣大怒,问他:“你不怕灭九族吗?”方孝孺则答:“灭十族又如何?”燕王听罢说:“好!我就灭你十族。”

于是方孝孺成为有史以来被“灭十族”的唯一一人。在这起案件中,共有873人被凌迟处死,入狱及充军流放的达数千人。自感不能活命的方孝孺的妻女,也先后自杀。而方孝孺被判处以腰斩之刑,传说一刀下去之后,方孝孺还以肘撑地爬行,以手沾血连书“惨”字,一共写了十二个半才断气。

第2个回答  2020-09-17

我们最好先了解一下灭九族

灭九族乃是我国的刑法名,而九族则涉及我国古代的礼法制度,但由于年代久远以及历史变故,要弄清“九族”具体指哪些,至今没有绝对的定论。

普遍认同的主要有两种说法:

说法一:指夫族四,母族三,妻族二

1。父族四:指自己一族。出嫁的姑母及其儿子、出嫁的姐妹及外甥、出嫁的女儿及外孙。

2、母族三:是指外祖父一家、外祖母的娘家、姨母及其儿子。

3、妻族二:是指岳父的一家、岳母的娘家。

说法二:

从本人算起向上五代,向下五代,共是九代为九族。九代的直系亲属,包括高祖、曾祖、祖父、父亲、自己、儿子、孙子、曾孙、玄孙。尚书·尧典:“克明俊德,以亲九族”。幼学琼林·卷二·祖孙父子类:“何谓九族?高、曾、祖、考、己身、子、孙、曾、玄。”

灭族的作用主要是彰显皇帝的的绝对权威,消灭一个族类,等于是消灭一支文化。文化统治是统治的最佳手段。

历史上被记载的灭十族唯方孝孺

朱棣篡位后令方孝孺写登基诏书,方孝孺非但不写,反而坚持认为朱棣是篡权者。终于激怒朱棣,招致从未有过的"灭十族"。

第十族乃是方孝孺的门生,史载:诛方孝孺十族,死者达八百多人,行刑七日方止。临到最后杀方孝孺时,方孝孺谩骂不止。朱棣先是命人将方孝孺的嘴割裂至两耳,并割下舌头,随后处以凌迟之刑……

对此,自古以来对待方孝孺的这一行为似乎都有不同见解:有人认为方效孺是坚持了自己的信念,也有人认为方孝孺意气用事置自己家族命运不顾。

但有另一说法,

方孝孺其人,并未被诛杀十族。他被诛杀十族的传闻起源于明朝正德年间祝枝山的《野记》,《野记》听名字就是野史。然後被进一步放大,夸张,变成了方孝孺宁死不屈毅然被诛杀十族的莫须有。方孝孺既然被诛杀十族,那么他的尸首为什么被他的学生收拾了,他的堂哥怎么没有被杀。

如今史实已经无从考究,由于明朝民间出版社极多,各类史书鱼龙混杂,难以理清。野史变成正史,从古至今,从未有过类似于明朝及民国那样混乱不堪的书籍发行/管理模式。

第3个回答  2020-05-16
方孝儒
父四族(自己一族、出嫁的姑母一族、出嫁的姐妹一族、出嫁的女儿一族)、母三族(外祖父一族、外祖母一族、姨妈一族)、妻二族(岳父一族、岳母一族),第十族是门生。
第4个回答  2013-08-27
方孝孺(1357-1402),浙江宁海人,明代大臣 在“靖难之役”期间,拒绝为篡位的燕王朱棣草拟即位诏书,刚直不屈,孤忠赴难,被诛十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