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 江城子》这首诗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这是苏轼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写的一首悼亡词。表现了绵绵不尽的哀伤和思念。
上片写诗人对亡妻的深沉的思念,是写实。下片记述梦境,抒写了诗人对亡妻执着不舍
的深情。全词情意缠绵,字字血泪。既写了王弗,又写了诗人自己。词中采用白描手法,
出语如话家常,却字字从肺腑镂出,自然而又深刻,平淡中寄寓着真淳。这首词思致委
婉,境界层出,情调凄凉哀婉,为脍炙人口的名作。
【译文】
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音讯渺茫。不思念吧,但本来难忘。妻子的孤坟远在千里,没有地方与她交谈凄凉的景况。即使相逢也料想不会认识,因为我四处奔波,灰尘满面,鬓发如霜。
晚上忽然在隐约的梦境中回到了家乡,只见妻子正在小窗前梳妆。两人互相望着,没有言语,只有泪千行。料想年年断肠的地方,晚上明月照耀着长着小松树的坟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8-30
顽石点头
[智者] 江城子·密州出猎(1)——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2),左牵黄(3),右擎苍(4),
锦帽貂裘(5),千骑卷平岗(6)。
为报倾城随太守(7),亲(8)射虎,看孙郎(9)。

酒酣胸胆尚开张(10),鬓微霜(11),又何妨!
持节云中(12),何日遣冯唐(13)?
会挽雕弓如满月(14),西北望,射天狼(15)。

[注释](1)出猎:到郊外打猎。
(2)这句说:我老头子也要学学年轻人的狂态。
(3)黄:黄狗,猎狗。
(4)擎:托着,让鹰歇在臂膀上。苍:苍鹰,打猎时用来追捉鸟兽的。
(5)锦帽貂裘:古代骑兵的服装。
(6)骑(ji 去声):骑马的。平岗:平坦的山岗。这句说:山地里布满了马队。
(7)太守:汉代州郡行政长官的称呼,相当于宋时的知州。这句说:为了酬答满城的人都跟着太守来看打猎。
(8)亲:亲手。
(9)孙郎:孙权。
(10)酒酣:酒喝得很畅快。胸胆尚开张:胆气还是很壮。
(11)鬓:额角边的头发。这句说:头发有些花白了。
(12)节:古代皇帝派遣的使臣携带的凭证。云中:今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一带,包括山西省西北一部分地区。
(13)冯唐:汉文帝时候的一个老年的郎官。当时云中太守魏尚防御匈奴的功劳很大,因为小过受到重罚,冯唐向汉文帝直言劝说,汉文帝便派他去赦免魏尚,复任云中太守。这一行借魏尚比方自己:什么时候才派我到边防前线去担当任务呢?
(14)会:将要。雕弓:雕饰过的弓。这句说:要把弓拉足,象满月一样圆。
(15)天狼:天狼星,古代借它来比方进犯的敌人,这里指的是西夏。

[赏析]作者生活的年代,宋朝主要的边患是辽和西夏。虽然订立过屈辱的和约,但军事上的威胁还是很严重。这首词前段写打猎的场面,有声有色。后段从打猎引申到“射天狼”,表现出作者抗击敌人的壮志和决心。全篇充满了豪迈的气慨。
出猎对于苏轼这样的文人来说,或许是偶然的一时豪兴,但他平素报国立功的信念却因这次小试身手而得到鼓舞,以至信心十足地要求前赴西北疆场弯弓杀敌了。苏轼任密州知州刚四十岁。他是四年前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自愿请求外任,自杭州来至这北方边郡的。除了他在各地任上致力于地方政绩外,一直要求大用于世。当时西北边事紧张。熙宁三年(1070),西夏大举进攻环、庆二州。四年,陷抚宁诸城。“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就是指宋与西夏的战事。

这首词上片出猎,下片请战,不但场面热烈,音节嘹亮,而且情豪志壮,顾盼自雄,精神百倍。同苏轼其他豪放词相比,它是一首豪而能壮的壮词。把词中历来软媚无骨的儿女情换成有胆有识、孔武刚建的英雄气了。苏轼对此也颇为自负,他在密州写给好友鲜于侁的信中说:“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是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就是指的这首词。
第2个回答  2013-08-30
1. 密州: 今山东诸城
  2. 聊:姑且
  3. 左牵黄: 围猎时用以追捕猎物的架势。 黄:黄犬
  4. 擎:举,向上托起
  5. 苍:苍鹰
  6. 千骑:形容随从乘骑之多。
  7. 太守:此指作者自己
  8. 孙郎:孙权
  9. 尚:更
  10. 霜:白
  11. 会:会当,将要
  译文
  让老夫也暂且抒发一回少年狂,左手牵扯着黄犬,右臂托着苍鹰。头上戴着锦缎做的帽子,身上穿着貂皮做的大衣,带领千余膘马席卷过小山冈,威武雄壮。为了酬答满城人都随同去看打猎的盛意,我亲自射虎,请你们看看孙权当年射虎的英姿。
  酒意正浓时,胸怀更开阔,胆气更豪壮。两鬓已生出白发,这又算得了什么!遥想当年,冯唐手持文帝的符节去解救战将魏尚,使其免罪复职,什么时候朝廷能派遣冯唐式的义士来为我请命,让我像魏尚一样受到重用,戍边卫国呢?我也能拉开雕弓圆如满月,随时警惕地注视着西北方,勇敢地将利箭射向入侵之敌。
第3个回答  2013-08-30
对妻子的怀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