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究竟有没有后花木兰这个人?如果有是哪朝的人?

如题所述

流传千古的巾帼英雄花木兰在维护民族统一的战争中,曾立下不朽战功,不愧为是顶天立地的女中豪杰和民族英雄。木兰将军的形象家喻户晓,影响深远,历久不衰。但千百年来,有关木兰的身世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争议的焦点主要有:究竟有没有木兰这个人?木兰究竟出生于哪个朝代?木兰是何地人?木兰姓什么等等。针对以上人们普遍关注的四个问题,考证如下: 一、究竟有没有木兰这个人?从古至今,不论是本地还是外地均有人认为,花木兰只不过是一个文学作品中人物,而实无其人。其理由是,木兰其人只见于《木兰辞》,而无正史记载,只是野史传说等等。笔者认为,这种看法是不确切的。一是木兰其人不是最早只见于《木兰辞》,而是远在《木兰辞》问世之前就有人提到木兰了。圈内人士周知,《木兰辞》最早见于南北朝陈代释智匠所编的《古今乐录》一书,而生于东晋末、南北朝初期的著名学者何承天(370—447),在其《姓苑》一书中就已经提到木兰了。在《木兰辞》问世前一百多年,就有人提到木兰了,怎么能说木兰其人最早见于《木兰辞》呢?二是祭祀木兰的庙宇,至迟在唐代就出现了,晚唐诗人杜牧到木兰山还写过一首《题木兰庙》的诗。在中国,为纯文学作品中人物立庙是没有的。不论立什么庙,都有其原始化身。所以曾疑《木兰辞》为“寓言”的宋代学者程大昌看到杜牧的诗,在其所著《演繁露》中惊叹:“观杜牧此诗,既有庙貌,又曾作女郎,则诚有其人矣!异哉!”三是在我国古代诗歌中,尤其是在《木兰辞》出现前后的一段历史时期中,诗歌中的所谓“文艺形象”,几乎均有其真实的原形。所以说,我们不能拿现代文学创作来衡量古代,可以大胆地说,在我国历史上确有木兰其人。二、木兰是哪个朝代的人目前对木兰生活时代有三种说法:一是汉代;二是南北朝;三是隋唐。究竟哪种说法正确?这需要史料来证实。《木兰辞》最早见于南北朝陈代,此前何承天在《姓苑》中也曾提到木兰、《南齐书·州郡志》中提到在今湖北黄陂曾设过木兰县。依此推断,木兰生活的时代不会晚于南北朝,不会晚于何承天。试想:何承天那个时候,木兰之名已蜚声海内,说明木兰生活的年代要比何承天早得多。所以,南北朝和隋唐之说至少是难以服众的。那么,木兰汉代说倒是有证据的。木兰曾戍边燕山,在燕山南麓的河北省完县,自古以来都有祭祀木兰的庙宇。那里至今尚存一块元代碑刻,题为《汉孝烈将军记》。碑载:“汉文帝时,单于侵境,大括天下民以御,神父当行戍。父极痛无男子可代己者。哀叹良久,竟行。神闺中,悯其父老,即洗铅粉,脱梳珥,一变戎服,贯甲胄,趋赴军中。搴旗斩将,攻城略地,所向克捷,莫有当其锋者。在军凡十二年,屡立殊勋,论功上首,辞弗受赏,愿归故里,事奉父母。文帝嘉焉,特从其志。汉世尝作《木兰辞》,阐扬于前,唐杜牧之亦歌其事于后。”此碑立于元宁宗懿麟质班至顺三年(1332年),是目前发现的记载木兰事迹的最早的碑刻。从碑文来看,其中提到的汉世尝作《木兰辞》,这就充分说明木兰出生的年代早,也说明木兰出生于汉代。三、木兰是哪里人人们总是想用流芳百世的英雄美人为自己的故里增光,而木兰的姓氏籍贯等,史家又无确考,因此,木兰之争历代有之。最早言及木兰籍贯的是东晋末、南北朝初的何承天,他在《姓苑》中言木兰是任城人。河北省《完县志》载:木兰姓魏,亳州人。安徽省《亳州志》载:“木兰,一名花弧,魏姓,谯郡(今亳州)城东魏村人。”河南省虞城县营廓镇(古属商丘县)北二里有块碑文记载,木兰是虞城人。明代邹之麟《侠女传》言:“木兰,陕人也。”加之豫剧《花木兰》(五十年代已拍电影)也说花木兰是陕西延安人。《湖北通志》、《黄州府志》和《黄陂县志》则记载木兰为黄陂人。对以上各种说法,学者们通过实地考察,大多数认为木兰是湖北黄陂人的理由最充分。第一,不少史书记载,木兰为黄陂人。据《寰宇记》载:湖北省黄陂县北六十里有一座木兰山,山上唐代就有一座木兰庙,杜牧作黄州刺史时曾来此,并写《题木兰庙》诗一首。蠃园旧主著《木兰奇女传》小说一书。修庆民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八月为本书作序。序中说:《唐书》言:木兰,姓朱,西陵人。娴弓马,谙韬略,转战沙漠,累大功十二,封武昭将军,凯旋还里……。2004年,中央电视台与广州军区政治部《花木兰》电视剧剧组到黄陂区考证,也确认花木兰是双龙镇、即今黄陂木兰山北数里之遥的姚集镇大城潭村人。第二,古时黄陂曾以木兰命名设置过木兰县。据《黄陂县志》载:木兰山北双龙镇朱异(字寿甫)之女木兰,十八岁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英勇征战十二年,“扫灭羌胡,功悬日月”,晋封为将军。她不受朝禄,卸戎装归乡,侍奉双亲,成老阁九十寿终,葬于木兰山北,墓前竖碑曰“木兰将军之墓”。80年代中期,省市文物部门勘探,在木兰山北立新店背侧果然发现一大土冢。土冢直径30米,高5.8米,人们称其为将军坟。现在土冢的南端已复立一石碑,据说这块石碑很早以前就流落民间,几年前才被相关单位找回。碑文虽难看清,但“敕建木兰将军墓碑序”几字仍依稀可辨。此外,在“将军墓”西南,还复修了在“*”期间遭受毁没的唐木兰将军庙。显然,木兰生于黄陂,卒于黄陂,故为黄陂人。四、木兰姓什么关于木兰姓氏,说法很多,至少有四种。一说何承天在《姓苑》中认为木兰姓木;二说陕西延安木兰姓花;三说湖北黄陂木兰姓朱;四说安徽亳州、河北完县、河南虞城都称木兰姓魏。但各地都称花木兰,而不称朱木兰、魏木兰。花木兰本是姓朱,家住湖北黄陂北乡双龙镇大城潭村(今属武汉市黄陂区姚集镇)。木兰父亲任职千户长,名朱异,字寿甫,号天禄。母亲名赵桂贞。那么朱木兰为什么称为花木兰呢?据《武汉史话黄陂分卷》记载:木兰本姓朱,十八岁时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沙场上横*跃马,用兵如神。羌胡一个叫花阿珍的女将,对她产生了爱慕之情。花阿珍千方百计要俘获木兰,但总是得不到手。后来在一次与木兰的交锋中用“捆仙绳”捆住了木兰,硬要与她成亲。木兰佯说:“成亲可以,但你得和我一起投奔大汉。”花阿珍同意了。从此木兰手下又多了一名骁勇的女将。十二年后,班师回朝,木兰还了女儿身,花阿珍好不惊讶。木兰觉得对不起阿珍,就和她结成姊妹,还帮她提了一门亲事。之后,花阿珍就叫木兰为“花妹”,木兰也称花阿珍为“花姐”了。久之,人们就叫朱木兰为花木兰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8-27
有,据说花木兰是北魏人,北方人喜欢练武。花木兰的父亲以前是一位军人,从小就把木兰当男孩来培养。木兰十来岁时,他就常带木兰到村外小河边 练武,骑马、射箭、舞刀、使棒。空余时间,木兰还喜欢看父亲的旧兵书。
  北魏经过孝文帝的改革,社会经济得到了发展,人民生活较为安定。但是,当时北方游牧民族柔然族不断南下骚扰,北魏政权规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线。木兰的父亲年纪大了,哪能上战场呢?家里的弟弟年纪又小,于是木兰决定替父从军,从此开始了她长达12年的军队生活。去边关打仗,对于很多男人来说都是艰苦的事情,更不要说木兰又要隐瞒身份,又要与伙伴们一起杀敌。但是花木兰最后完成了自己的使命,12年后胜利还家。皇帝因为她的功劳,想请她做大官,不过被花木兰拒绝了。
  千百年来,花木兰一直是受中国人尊敬的一位女性,因为她又勇敢又纯朴。1998年,迪斯尼将花木兰的故事改编成了动画片,受到了全世界的欢迎。
  《河南通志》:“隋木兰,宋州人,姓魏氏。恭帝时发兵御戍,木兰有智勇,代父出征,有功而还。……乡人为之立庙”。 侯有造《孝烈将军祠像辨正记》说:“将军魏氏,本处子,名木兰。……历年以纪,交锋十有八战,策勋十二转。朝觐,天子喜其功勇,授以尚书。隆宠不赴,恳奏省视。拥兵还谯,造父室,释戎服,复闺装,举皆惊骇。咸谓自有生民以来,盖未见也。卫兵振旅还,以异事闻于朝。召复赴阙,欲纳宫中,将军曰:臣无媲君礼制。以死誓拒之。势力加迫,遂自尽。所以追赠有孝烈之谥也……” 明人刘惟德著《韩木兰(娥)传》载:“少女木兰,姓韩,原名娥,四川阆中人。”
第2个回答  2013-08-27
有,暮宿黄河边。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可汗问所欲

这首诗最早记载是在南北朝陈朝,可汗、黄河,代表木兰所在的是北朝,北朝征讨更北方少数民族,应该就是北魏跟柔然之间的战争,所以木兰应该是北魏的人
第3个回答  2013-08-27
有的,花木兰,中国古代女英雄,以代父从军击败北方入侵民族闻名天下,唐代追封为“孝烈将军”,设祠纪念。在后世影响深远。北魏时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