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的社会背景。(政治,经济,文化回答,简洁点。)

如题所述

春秋时期政治:中国五等爵,大国称公、侯,小国称伯、子、男,而吴、越、楚、徐、巴、蜀、义渠皆蛮夷之邦,故不用中国之礼,自称王,这是当时的爵位之别。众首周知,当时的大周王朝是实行以宗法制为基准的分封制,由于诸侯崛起,周天子的权威逐渐衰落,而伴随之的便是诸侯兼并和权力更迭,有记载,发生在春秋的臣下弑君事件达43起之多,这也反映当时政治混乱,诸侯崛起有多么剧烈,而东周的平王迁都更是其导火线(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之后),整体政治呈现:周天子,至尊;众诸侯,至强。
经济:春秋时期,铁器时代开始,铁制农具开始使用,但未普及(战国时期开始普及推广),春秋时期除使用块炼铁外,还掌握了冶炼生铁的先进技术。铁器的使用使大规模开垦荒地成为可能,促进了私田的发展,同时也为手工业提供了锐利的工具。农业产量大增。私田增加,井田制崩溃,土地关系向私有化发展。诸侯们不得不陆续实行改革(贵族、地主的崛起成为国家内患,这也是变法的原因,诸如吴起、商鞅都是如此),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而向土地所有者征收田税,自耕农的生产积极性高涨。由于战争的需要,马的数量增多。中原地区的畜牧业则基本上变了农业的附庸,专门从事畜牧业生产的人很少。 这随之极大地促进了商业的繁荣,手工业、制铜业、制铁业、盐业等迅速崛起,阶级矛盾开始出现,经济与政治的联系逐渐紧密。
战国政治:政治特征—礼崩乐坏天下裂,君主集权、兼并战争。爵位过于繁琐,我这里姑且先不讲。由于贵族封邑制的威胁,各国开始实行郡县制、君主集权制、官僚制度,这也打破了世族政治的垄断局面,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正式形成,地主阶级为了谋求在经济利益外寻得政治利益,代替奴隶主贵族阶级,便支持譬如李悝、商鞅等进行变法,虽然在期间遭到大多数的世族贵族的阻止,但还是见得成效,飞出奴隶制,确立了封建制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社会性质开始变化,新兴地主阶级成为政治主导力量.是不同于春秋的奴隶制度为主体的政治形体,是以法家的思想进行变法。
经济:战国出现铸造铁器使用的铁范,比使用陶范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冶铁技术的进步,为铁器的普遍使用创造了条件。在这个基础上,农业生产发生了飞跃,这表现在犁耕出现、施肥进步、灌溉和大规模水利工程的兴修(都江堰、郑国渠)、荒地的垦辟诸方面。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社会分工、城乡分工、商品流通进一步扩大,货币经济发展,同时出现了以工商业发达而闻名的城市。沟通全国交通的网络的出现,又使各地的土特产品和统治阶级所需的奢侈品得以在全国流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8-24
1.经济上:井田制逐步瓦解,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
2.政治上: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以及世卿世禄制逐步瓦解,不再能很好的维持统治,中央集权的原则逐渐确立。
3.文化上:社会经济、政治的大变革带来了文化的繁荣。追答

1.经济上:井田制逐步瓦解,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
2.政治上: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以及世卿世禄制逐步瓦解,不再能很好的维持统治,中央集权的原则逐渐确立。
3.文化上:社会经济、政治的大变革带来了文化的繁荣。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6-02-12
  春秋战国的社会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旧制度、旧统治秩序被破坏,新制度、新统治秩序在确立,新的阶级力量在壮大。隐藏在这一过程中并构成这一社会变革的根源则是以铁器为特征的生产力的革命。生产力的发展最终导致各国的变革运动和封建制度的确立,也导致思想文化的繁荣。
  作为对公元前221年之前的先秦史有意义的认识理解,我们必须从广义上对周代(传统时期为公元前1122—前256年)出现的政治和社会形势进行了解。在那个时代最后两三个世纪的动荡对汉民族许多形形色色的变化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西周时期,周天子保持着天下共主的威权。平王东迁以后,东周开始,周室开始衰微,只保有天下共主的名义,而无实际的控制能力。
  当周王室推翻商朝时(约在公元前1046年,而不是传统的公元前1122年),新统治者将征服的土地分封给王室成员、紧密盟友和原商朝统治者的后裔,以及一些获准保持原来土地的地方豪强。这样,中华世界就被分成大批政治实体;据认为,在周代的春秋时期(公元前722—前481年)已有约170个政治实体。当然,其中绝大部分是非常小的,它们在内部分成采邑,又被分给每个统治家族的亲戚或官员。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战争连绵不断,许多诸侯国被消灭,或者其面积大为缩小,所以当周代的下一个分期战国(公元前403—前221年)来临时,只剩下了七个大国。七国中包括远处华夏大家庭极西端的秦,但不包括周王室本身。当公元前770年一次夷狄的进攻迫使周王室放弃今西安(在陕西)附近的西都,而在今洛阳(河南)附近建立新都,也就是东部的都城重立王室(其疆域及重要性均远不如前)时,它已经丧失了一度行使的大部分政治权力。这些诸侯国到了战国初期已经变成了完全独立的国家。
  在周朝创立时的贵族成了世袭的统治家族的创始人,它们随着时间的消逝,日益脱离了周统治者的羁绊。特别在公元前770年周被迫从西往东迁移后,它的统治者们终于被它以前的属国所漠视,甚至实际上被遗忘了。因此,公元前256年秦最后灭周已不再有很大的政治意义。在那个时候以前,原来受周朝领导的诸侯国早已发展成为不同程度地具有共同语言和文化的独立国家了,但它们之间互设军事和关卡的壁垒,随时准备搞纵横捭阖,时而进行战争,时而议和。
  同时,在各个国家内部,有几国政权日益集中,损害了臣属于它们的世袭的土地拥有者和官员的利益。其主要方法是把国土组合成名为郡、县的新行政单位。这类单位通常由该国中央政府任命和支付俸禄的郡守和县令分别管理,郡守和县令对中央政府负责;他们的职位一般也不是世袭的。开始时这个制度可能是为管理新殖民的或从别国新夺取的土地而设置。但是逐渐地,它可能终于用于国内封地拥有者的土地,他们的权力和财富因而受到了限制。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