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汉语很难学

如题所述

汉语可能是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之一。会说汉语的外国人,远远少于会说英语的中国人,当然,学英语的中国人数量比较多是一个原因,但汉语难学却是世界上公认的。  所谓语言,就是人类沟通交流用的符号,它具有三种属性,形、音、义,比如汉字:天,它的形,是两横一撇一捺;音是“tian”,发平音;义,是“天空,sky;上天,God”。这就是它的形、音、义,组合在一起,就是一个汉字,千千万万个汉字组合在一起,就是汉语。英语中的单词,就和汉语中的字一样,也具有这三种属性。千千万万个英语单词组成了英语。  先说形。汉语和世界上绝大多数语言不同,它是方块字,是两维的,我们告诉别人一个汉字是怎么写的,必须一笔一划写给他看,别人才能知道,如果只和他说“一横,再一横,一撇,一捺”,他是不知道的,因为“夫”和“天”一样,也是“一横,再一横,一撇,一捺”的;而英语单词是由26个字母构成的,是一维的,我们如果要告诉别人sky是怎么拼写的,只要和他说“s-k-y”就可以了。所以在记忆的难度上,汉语要高于英语。  再说音。汉语的音和形是脱节的,看见一个汉字,如果不知道它是怎么读的,一般是不能从它的形分析出这个音该怎么发的,而且汉字里面还有许多字同音不同,比如,“单“,可以读”dan“,也可以读”san“;差,可以读”cha“,也可以读”chi“。而英语的音和形是统一的,一般来说,看见一个陌生的英语单词,只要你掌握了一定的发言规则,一般都可以读出它的发音,八九不离十。当然汉语中有些字是可以根据它的偏旁部首来读出它的音的,比如:“铜”,“桐”,“峒”,都是一个音,但这种字只是少数,所以在发音上,学习汉语的工作量要远远大于英语。  再说义。英语是一门科学性很强的语言,它的很多单词相关性很强,可以见词猜义,比如:“cover”是盖盖子,覆盖的意思;而“uncover”就是揭开,揭露的意思,很简单明了;而且英语中还有一个词既可以做名词、动词,又可以做形容词用的情况,比如:,只要你掌握了一个意思,你就能猜出它在其它类型的句子中的大概意思,是一门很灵活的语言。而现代汉语就没有这么灵活,一个单词要么是名词,要么是动词,要么是形容词,是不可以三种用法混用的。在古汉语中倒是有混用的用法,比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就是三种用法混用的,但在现代汉语中,这是有语法错误的。  从形、音、义三个方面来分析,学习汉语的难度都要高于英语,所以汉语是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之一。  汉语相比英语也具有它的优点。首先一个优点是形象思维:比如,采茶的“采”字,就是一只手放在木上,很形象;  其次是汉语比较浪漫,唐诗宋词中的一些意境,用汉语才能表达出来,用英语来说,就没有这种感觉;  还有,汉语说起来比英语快,用汉字说出来的话,翻成英语说出来的时间往往要长一些;同样大小的一块面积,如果要刷标语让别人在比较远的距离上能看清楚,刷汉语肯定比刷英语的效果好。  但是总体上来说,汉语的科学性不如英语,比如电脑编程,程序就是一个个英语单词,但是你很难想像用汉语来编程。汉语甚至很难被输入电脑,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汉语输入法被发明出来的时候,是作为国家重大科技发明被表彰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