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唆犯共犯从属说还是共犯独立性说

甲教唆乙杀丙,并不在,乙强奸丙妻子, 甲定什么罪

按照共犯独立性说,甲犯故意杀人未遂,但是事实上丙不在,根本没有对丙的违法行为,有主观归罪的嫌疑,所以这中观点不可取 按照共犯从属说,甲不犯罪,因为乙并没有实施甲所教唆的犯罪事实,如果认定甲犯强奸罪既遂,甲是教唆犯的话不符合客观事实,认定为甲犯故意杀人未遂有主观归罪的嫌疑。

教唆犯应如何认定
1、对于教唆犯,应当按照他所教唆的罪定罪,而不能笼统定教唆罪如教唆他人犯抢劫罪的,定抢劫罪;教唆他人犯放火罪的,定放火罪。如果被教唆的人将被教唆的罪理解错了,实施了其他犯罪,或者在犯罪时超出了被教唆之罪的范围,教唆犯只对自己所教唆的犯罪承担刑事责任。2、对于间接教唆的也应按教唆犯处罚间接教唆是指教唆教唆者的情况。例如,甲教唆乙,(让)乙教唆丙实施抢劫罪,甲的行为便是间接教唆。对于间接教唆,也应按教唆犯处罚,即按照所教唆的罪定罪。因为“教唆他人犯罪的”是教唆犯,教唆行为本身也是犯罪行为,故教唆他人实施教唆犯罪的,仍然是教唆犯。3、当刑法分则条文将教唆他人实施特定犯罪的行为规定为独立犯罪时对教唆者不能依所教唆的罪定罪,而应直接依照刑法分则的规定定罪,不再适用刑法总则关于教唆犯的规定(参见刑法第104条第2款)。

教唆犯如何定罪?
1、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即在教唆犯与被教唆的人构成共同犯罪的情况下,以及被教唆的人虽然没有犯被教唆的罪,但在二人以上共同故意教唆他人犯罪因而构成共同犯罪的情况下,对于教唆犯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主次作用来处罚。如果起主要作用,就按主犯处罚;如果起次要作用,则按从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2、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这是因为选择不满18周岁的人作为教唆对象,既说明行为人的主观恶性严重,又说明教唆行为本身的腐蚀性大,社会危害性严重,理应从重处罚。此外,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也是上述规定的政策理由。所应注意的是,对“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这一规定,应根据教唆犯的成立条件以及刑法第17条的规定进行理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9-11
按照共犯独立性说,甲犯故意杀人未遂,但是事实上丙不在,根本没有对丙的违法行为,有主观归罪的嫌疑,所以这中观点不可取
按照共犯从属说,甲不犯罪,因为乙并没有实施甲所教唆的犯罪事实,如果认定甲犯强奸罪既遂,甲是教唆犯的话不符合客观事实,认定为甲犯故意杀人未遂有主观归罪的嫌疑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1-26
共犯从属说认为:乙并没有犯故意杀人罪,而是犯强奸罪。没有故意杀人的着手,所以甲并不构成故意杀人的教唆犯。
共犯独立说认为:不管乙有没有着手杀丙,甲都构成故意杀人的教唆犯。
两种观点各有千秋,在司法实践中。我们要结合经验解决问题,保障司法公正。经验才是法律的生命。
第3个回答  2015-12-19
甲教唆乙去杀丙 而乙只是强奸丙妻 目的落空 当然甲成立故意杀人未遂 乙成立故意杀人预备和强奸罪数罪并罚
第4个回答  2015-10-30
故意杀人未遂。追问

甲教唆乙杀丙,但乙没杀人而是盗窃,甲又怎么定罪

甲教唆乙杀丙,但乙没杀人而是盗窃,甲定什么罪

追答

故意杀人罪,犯罪形态是未遂。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