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有几种类型?

如题所述

糖尿病根据发病的机理不同被分成四种类型,其中发病最多的是1型和2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以往通常被称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约占糖尿病患者总数的10%,但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多起病急,“三多一少”症状比较明显,容易发生酮症,有些患者首次就诊时就表现为酮症酸中毒。其血糖水平波动较大,空腹血浆胰岛素水平很低。这一类型糖尿病患者一般需要依赖胰岛素治疗或对外源性胰岛素绝对依赖,必须用外源性胰岛素治疗,否则将会反复出现酮症酸中毒,甚至导致死亡。随着病情的发展,胰岛β细胞功进行行破坏,最终患者必须要依赖外源性胰岛素控制血糖水平和抑制酮体生成。 2型糖尿病,以往通常被称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或成年发病型糖尿病,约占糖尿病患者总数的90%。多发于40岁以上的成年人或老年人,有明显的家族遗传性。2型糖尿病患者多数起病比较缓慢,体型较肥胖,病情较轻,有口干、口渴等症状,也有不少人甚至无症状,较少出现酮症。在临床上,“三多”症状可以不明显,往往在体检时或因其他疾病就诊时被发现。多数患者在饮食控制及口服降糖药治疗后可稳定控制血糖。但有一些患者,尤其是糖尿病病史较长,大于20年的,形体消瘦的老年糖尿病患者,会出现胰岛素水平的低下,需要用外源性胰岛素控制血糖。 此外还有少数病人患的是妊娠糖尿病或特殊型糖尿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7-04

1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以往又称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是由于体内分泌胰岛素的胰岛β细胞数量减少及功能低下,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致使体内葡萄糖、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紊乱,引起血糖水平持续升高,最终形成糖尿病。

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以往称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多在40岁之后发病,占糖尿病患者的90%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产生胰岛素的能力并非完全丧失,有的患者体内胰岛素甚至产生过多,但胰岛素的作用效果却大打折扣。

因此患者体内的胰岛素是一种相对缺乏。可以通过某些口服药物刺激体内胰岛素的分泌。2型糖尿病病情一般比较缓和、隐蔽、病程较长,“三多一少”症状较少出现。2型糖尿病患者多有家族史、个人肥胖史等。

扩展资料:

4类人容易得糖尿病

1、年龄偏大的,40岁以上的,尤其是较胖的人群,要小心得糖尿病。我国最近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50岁以上人群过半数是糖尿病或处于糖尿病前期状态。

2、有糖尿病家族史者,如果父母、子女、兄弟姐妹、姨妈姑姐舅舅表兄弟姐妹中有得糖尿病的,尤其是不止一个糖尿病病人,这类人是高发人群,需要定期进行体检。

3、生过巨婴(这里指的是孩子出生时在4公斤以上)以及有过妊娠期糖尿病的妇女。如果产后没有及时干预,三分之一以上会进展为糖尿病。

4、一些体型比较富态的人群。现在衡量的标准为体重指数和腰围。可用公式:体重指数=体重(kg)/身高(m)2计算,超过24为超重,28以上为肥胖。若超重以上的体型,男性腰围超过90cm,女性腰围超过85cm则称为中心性肥胖。这类人患上糖尿病的危险也会大大增高。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什么是1型糖尿病?这4类人容易得糖尿病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2型糖尿病最适宜的6类食物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北欧最新研究颠覆糖尿病传统理念 可细分5种类型

第2个回答  2022-01-10

目前的糖尿病分类标准是将糖尿病分为4大类,即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和特殊类型糖尿病。

4种类型糖尿病的概况

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类型,其中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最高,是中国成人糖尿病的主要类型,大约占糖尿病人群的90%。

1型糖尿病又分为免疫介导型(由于免疫反应损害胰腺的胰岛β细胞所致)和特发型(不明原因的胰岛β细胞损害)。

特殊类型糖尿病分为胰岛β细胞功能遗传性缺陷、胰岛素作用遗传性缺陷、胰腺外分泌疾病如胰腺炎、胰腺肿瘤等所致;内分泌疾病如肢端肥大症、库欣综合征等所致;还包括药物或化学品所致的糖尿病。另外感染如先天性风疹、巨细胞病毒感染、其他与糖尿病相关的遗传综合征都属于特殊类型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是特指女性妊娠期间(多在妊娠中后期出现)出现的糖代谢异常。

不同类型的糖尿病由于病理生理学的差异,治疗的方法和控制目标也不相同,所以正确区分糖尿病的临床分型非常重要。

如何大致判断您糖尿病的类型?

1、1型糖尿病

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起病年龄早,口渴、多饮、多尿、体重减轻等症状明显,体内胰岛素绝对缺乏,必须应用胰岛素维持血糖稳定,一旦停止胰岛素治疗就会出现严重的急性并发症。自身免疫系统的缺陷、遗传因素是其发病原因,也可能与病毒感染和其它因素有关。可同时伴有其它自身免疫疾病。

2、2型糖尿病

最常见的临床类型,多中年(40岁)后起病,一般症状相对较轻,部分是在健康体检中发现。大多数患者经过饮食疗法、运动和口服降糖药可控制血糖。2型糖尿病患者自身可以分泌胰岛素,但是分泌胰岛素的时机和分泌量存在缺陷,同时身体组织对胰岛素不敏感,胰岛素不能有效发挥降血糖作用。遗传因素、高热量饮食、体力活动不足、超重和肥胖、增龄等因素是发病的主要原因,容易同时合并高血压、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等疾病。

3、妊娠糖尿病

多于妊娠中后期出现血糖异常,高龄孕妇和多胎妊娠者发生妊娠糖尿病的风险增加。既往诊断糖尿病的患者怀孕称为糖尿病合并妊娠,不称为妊娠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对母儿均有较大危害,容易出现流产、早产、感染、羊水过多、巨大儿、胎儿发育异常、胎儿畸形等,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妊娠糖尿病患者糖代谢多数于产后能恢复正常,但将来患2型糖尿病风险增加。

4、特殊类型糖尿病

特殊类型糖尿病相对少见,一般都有特殊病因或遗传相关因素。

第3个回答  2019-08-01
糖尿病的类型究竟有几种呢?医学上一般把糖尿病类型分为四种。一型糖尿病、二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和其他型糖尿病。
  其中,一型糖尿病和二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现在在医学上还没有一个很确定的说法,所以被称之为原发性糖尿病类型。
  剩下的两种糖尿病,从名字上就能够看出,是有诱因的。妊娠糖尿病,是女性在妊娠期出现的一种比较特别的糖尿病。有些会随着妊娠的结束而消失。其他类型引起的糖尿病,是可以找到病因的。比如胰腺疾病造成的胰岛素合成障碍,或其它内分泌的原因引起对搞胰岛素的激素分泌太多等等。这些也都是糖尿病的类型。
  一型糖尿病和二型糖尿病的基本致病原因主要是遗传和环境的因素交织在一起。不是说遗传一定会得糖尿病,也不是说没有遗传就一定不会得糖尿病。内因和外因是要综合起来考虑的。
  糖尿病的类型中,一型糖尿病很容易引起并发症。容易引起胰岛自来免疫性破坏的基因。二型糖尿病,产生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有这样多种基因的人容易发生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血粘稠度和胰岛素抵抗综合症等。
  二型糖尿病也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且糖尿病类型中的二型糖尿病中遗传的成分更加明显和复杂。二型糖尿病发病的原因主要有肥胖、糖刺激、紧张、外伤、或过多的使用升高血糖的激素等诱发因素。
第4个回答  2023-01-06

1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以往又称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是由于体内分泌胰岛素的胰岛β细胞数量减少及功能低下,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致使体内葡萄糖、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紊乱,引起血糖水平持续升高,最终形成糖尿病。

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以往称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多在40岁之后发病,占糖尿病患者的90%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产生胰岛素的能力并非完全丧失,有的患者体内胰岛素甚至产生过多,但胰岛素的作用效果却大打折扣。

因此患者体内的胰岛素是一种相对缺乏。可以通过某些口服药物刺激体内胰岛素的分泌。2型糖尿病病情一般比较缓和、隐蔽、病程较长,“三多一少”症状较少出现。2型糖尿病患者多有家族史、个人肥胖史等。

/iknow-pic.cdn.bcebos.com/f9198618367adab4988900a785d4b31c8601e4fd"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f9198618367adab4988900a785d4b31c8601e4fd?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f9198618367adab4988900a785d4b31c8601e4fd"/>

扩展资料:

4类人容易得糖尿病

1、年龄偏大的,40岁以上的,尤其是较胖的人群,要小心得糖尿病。我国最近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50岁以上人群过半数是糖尿病或处于糖尿病前期状态。

2、有糖尿病家族史者,如果父母、子女、兄弟姐妹、姨妈姑姐舅舅表兄弟姐妹中有得糖尿病的,尤其是不止一个糖尿病病人,这类人是高发人群,需要定期进行体检。

3、生过巨婴(这里指的是孩子出生时在4公斤以上)以及有过妊娠期糖尿病的妇女。如果产后没有及时干预,三分之一以上会进展为糖尿病。

4、一些体型比较富态的人群。现在衡量的标准为体重指数和腰围。可用公式:体重指数=体重(kg)/身高(m)2计算,超过24为超重,28以上为肥胖。若超重以上的体型,男性腰围超过90cm,女性腰围超过85cm则称为中心性肥胖。这类人患上糖尿病的危险也会大大增高。

参考资料来源:/health.people.com.cn/n1/2017/0919/c14739-29543707.html"target="_blank"title="人民网——什么是1型糖尿病?这4类人容易得糖尿病">人民网——什么是1型糖尿病?这4类人容易得糖尿病

参考资料来源:/shipin.people.com.cn/GB/n1/2016/0128/c85914-28091284.html"target="_blank"title="人民网——2型糖尿病最适宜的6类食物">人民网——2型糖尿病最适宜的6类食物

参考资料来源:/world.people.com.cn/n1/2018/0303/c1002-29845360.html"target="_blank"title="人民网——北欧最新研究颠覆糖尿病传统理念可细分5种类型">人民网——北欧最新研究颠覆糖尿病传统理念可细分5种类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