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缨写的人间词话,大概说些什么?

如题所述

关于苏缨《人间词话讲评》的学术评议 郭玉生 王国维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著名学者,又是中国美学从古典走向现代的开拓者。《人间词话》是王国维在美学方面的代表作,备受学术界瞩目,研究成果丰硕,同时《人间词话》既有对古典诗词的独到点评,又有对人生问题的体验思考,因而得到了普通读者的喜爱,甚至被列为中学语文课外读物。但是《人间词话》作为一部美学著作,采用了中国传统的诗词评点的形式进行写作,核心概念缺乏严格界定,重要观点阐述语焉不详,导致学术界争论不休,观点不一,普通读者因此无所适从,对全面、准确理解地《人间词话》带来了困难。这样普通读者迫切需要一部既全面准确又通俗易懂地解读《人间词话》著作。苏缨的《人间词话讲评》正是这样一部满足普通读者阅读、理解《人间词话》需要的好书。这从三个方面体现出来。一是王国维生活在中西文化和学术激烈交锋的时期,西方文化伴随着洋枪洋炮所向披靡,涌进中国,对传统的中国学术和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王国维对于西方学术有着强烈的兴趣和独特的敏感,由此康德、席勒和叔本华等人的思想对于《人间词话》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王国维尽管对西方学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热情,但是他对中国古代文化也从未忘怀,在《人间词话》对于中国古典词学的关键性概念和命题进行新释或者重构,学术界对此又有很多重要研究成果。这样,如果要准确理解《人间词话》就需要结合西方的康德、席勒、叔本华的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尊重已有的研究成果才能达到目标。苏缨的《人间词话讲评》正是在梳理西学对于王国维影响的基础上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吸收已有的研究成果对《人间词话》进行解读,揭示其中的核心概念的内涵,细致分析其中重要观点,彰显自己的研究结论,成为准确理解《人间词话》一部佳作。像“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是《人间词话》的两个重要概念,但什么是“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王国维并没有严格界定。苏缨则追根溯源,从邵雍的“以我观物”和“以物观物”出发,结合叔本华的“直观”理论,驳斥叶嘉莹的研究成果错谬之处,由此揭示了王国维的“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的思想内涵,有理有据,视野开阔,结论可靠。二是《人间词话》通过词这一文学形式探讨美学问题,进行人生思考,因而如果缺乏深厚的中国古典诗词修养,就很难准确、具体、深入地解读这部著作。苏缨在此之前已经出版了《诗经讲评》和《纳兰词点评》,显示了中国古典诗词方面的良好的修养和一定的研究功力,因而在探究和解读《人间词话》时能够以自己对中国古典诗词的体验和研究为基础,既能够对《人间词话》进行全面、公允的评价,又能够提出自己的研究心得。例如王国维提出和李白的词相比,范仲淹和夏竦的词“气象已不逮矣”。但王国维到此嘎然而止,没有作出更多的解释。这虽然给后来的研究者留了巨大的阐释空间,但为普通读者的理解和接受《人间词话》带来了困难。苏缨对李白、范仲淹和夏竦的词进行了细致地分析,强调李白的《忆秦娥》和范仲淹的《渔家傲》、夏竦的《喜迁莺》都是从一时、一地、一事写起,而范词归结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夏词归结到“三千珠翠拥宸游,水殿按凉州”,仍不脱一时、一地、一事,李词则归结到“西风残照,汉家陵阙”,超越了一时、一地、一事的限制。这样即使普通读者也能够明白王国维的观点了。苏缨并不满足于通过自己的阐释让读者单纯理解王国维的观点,还能够基于自己的深厚的中国古典诗词的修养深化对于《人间词话》的评析,引发读者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如苏缨对于李白的《忆秦娥》没有人云亦云地认同这是一首怀古词的观点,而是一首闺怨词,并另举宋代诗僧仲殊的词《诉衷情·寒食》作为参照,揭示李白的《忆秦娥》艺术成就,令读者耳目一新。三是关于《人间词话》学术界有很多研究成果,但这些研究成果大多学理性强,风格严谨,语言抽象,不易被普通读者所接受。所以普通读者包括中学生、大学生更需要一部在准确解读的基础上通俗易懂、好读好看的关于《人间词话》的讲评。苏缨的《人间词话讲评》正是达到这样要求的一部著作。通读这部著作,读者能够处处感受到作者的生动活泼的语言,富有才学灵气的诗词解读,饱含人生体验和时代精神的评论,由此这部著作不同于一般的高头讲章的学术著作,能够让读者沉浸其中,不知不觉地理解了《人间词话》。如苏缨把温庭筠比喻为一个住在钢筋水泥楼群里的人,冯延巳被比喻为是住在半山区的豪华别墅里的人,由此导致了他们的词的题材、眼界有了差别,比喻生动,语言活泼,富有时代精神,使普通读者容易理解并且爱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