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

是高中课本上的 , 理论性的东西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这两个文件中,都强调“以增强爱国情感做起,弘扬和培养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和“以爱国主义为重点”,对大学生及未成年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引导青少年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这是思想道德教育的一项重要而长期的任务。

一、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共同政治基础

中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已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自秦始皇统一中国以来,中华民族虽经历了无数的兴衰,有过鼎盛的辉煌,也有过屈辱的衰落;数不尽的天灾人祸,外族入侵和内部的动乱。但每次战乱的结果,不但没有把中华民族打散,而且全国各族人民更加团结在一起,中国的疆域不断的扩大。这是什么力量把中国各族人民团结在一起呢?就是“爱国”两个字。爱国主义的思想,像一根红线,贯穿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历史。

早在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我国就形成了一种爱国主义的先进文化。当时楚国的屈原,忧国忧民而投汨罗江;越王勾践,为了国家的复兴而卧薪尝胆的故事,成为社会的美谈。他们热爱祖国,忠诚祖国的爱国主义精神,一直为历代人民所传颂。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提出的“忠恕”的观点,把对国家的“忠诚”、“贞忠报国”视为最高的道德情操。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国家的疆域扩大了,但爱国主义思想一直继承下来。历代的政治家、思想家都宣传把国家利益放在个人利益、家庭利益之上。爱国主义成为中国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规范,是中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政治基础和精神支柱。

二、爱国主义是维系民族团结的纽带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自秦始皇统一中国以来,中国就成为疆域辽阔,民族众多的统一国家。二千多年来,在漫长的岁月中,中国各族人民,同舟共济,克服了无数的挫折和失败,制止了一次次的民族分裂,促进了各族人民相互融合,团结一致,共同发展,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汉族与各少数人民,长期和平共居,休养生息,共同促进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历史证明,中华各族团结好,则国家兴,分裂各民族的团结,必须遭到别国的侵略,各族人民要遭殃。维护国家的统一,反对民族分裂,这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在我国历史涌现了许多为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的动人事迹。西汉时,汉元帝采用和亲政策,把宫女王昭君嫁给匈奴首领呼韩邪单。昭君出塞后50年间,汉匈民族出现了“边城晚闭,牛羊布野”的和平景象;唐代的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西藏首领松赞干布。我们茂名地区在古代也出现了一位为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民族英雄——冼夫人。

解放以后,中国共产党实行各民族一律平等的正确民族政策,建立起巩固的平等互助、团结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了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少数民族当家作主,与汉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56个民族共同生活在社会主义的大家庭中。

三、爱国主义是中华儿女奋发图强的力量源泉

爱国主义是中国人民奋发图强的力量源泉。在中国历史上涌现出许多忠于祖国和忠于民族,奋不顾身,抵御外族入侵的民族英雄;也产生了一大批为了振兴中华民族而刻苦学习,发展科学技术的科学家,我国的火药、指南针、印刷术和造纸“四大发明”,为人类进步作出重大贡献;出现一些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提出富国强兵,主张政治改革,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思想家和政治家;还产生了一大批主张安邦定国,维护社会稳定,教育人民遵守社会公德的政治家和教育家。他们从不同的岗位共同为了祖国的强盛而呕心沥血,他们这种为国为民的行为就是爱国主义思想,给他们无穷无尽的力量。

作为社会主义时代的青少年,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把自己培养成为“四有”新人。为此,必须做到:

第一,要树立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鼓励青少年早立志、立大志,明确读书的目的;从小就立下为祖国而学习的志愿,学好本领,将来报效祖国,做一个有益于国家和民族的人。立志是一种自强不息,不断进取的品德。有了报效祖国的伟大的目标,才能产生为实现目标的推动力。

第二,要发扬自强不息、刻苦拼搏的精神。一个人有了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还必须有刻苦学习的意志,立大志加刻苦拼搏才能等于成功。优秀乒乓球运动员张怡宁,6岁学习乒乓球,经过16年的艰苦拼搏,才获得了雅典奥运会的冠军。

第三,要学习革命英雄人物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励自己,走英雄的道路。作为一个中国人,要求青少年要学一点中国近代史,了解中国一百多年来,受帝国主义任意掠夺、宰割的情况,了解受苦受难中国人民的生活,了解为拯救国家和民族的危亡,我们的革命先辈如何前仆后继,抛头颅,洒热血,英勇献身的革命精神。从而继承和发扬革命烈士遗志,明确自己的历史责任,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第四,把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与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怀结合起来。作为一个爱国主义者,要从小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怀,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如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加社会实践,一点一滴地培养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操,为祖国的富强、民主、文明而努力奋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6-26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核心。民族精神是经过长期社会实践形成的一种价值观念,这个观念应该符合本民族大多数成员认同的价值标准。民族的兴旺发达依赖于高昂的民族精神,没有精神依托的民族必然走向衰落和灭亡。同时民族精神又是一定时期社会实践的产物,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具体的历史条件,特别是离不开人们的实践活动。弘扬和发展民族精神,必须结合特定的社会发展阶段和具体年代。一个民族只有做到与时俱进地不断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才可以立于不败之地。所以,可以说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积累积淀的结果,民族精神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丰富,具有不断变化的动态特点。

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是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和自强不息。其中爱过主义是核心,其它的内容都是由这个核心派生出来的。

中华民族精神不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它所折射出的底蕴和更深一层的内涵则是纯真的爱国主义精神。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灿烂文明的国家,我们伟大的民族是一个不屈不挠、历经磨难而自强不息的民族。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不甘忍受耻辱,前赴后继,用血肉长城驱逐了侵略者,谱写了一曲曲悲壮的战歌。今天,热爱祖国、报效祖国,把祖国建设得繁荣富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每个中国人的崇高理想,是爱国主义的本质所在。中华民族精神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社会发展时期、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具体内容。在我国历史上,中华民族精神从来就是动员和激励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每一个真正的炎黄子孙所应有的骨气和胆识,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6-07-30
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地位,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
作用, 是维系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持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内容: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弘扬民族精神的必要性: 地位, 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时代课题
意义 :1、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2、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3、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如何弘扬民族精神: 1 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
2 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3 必须与时代精神相结合。
4 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作用。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02-27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