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辛弃疾词的主要思想内容

如题所述

辛弃疾的词无论是登山临水,怀古伤今,写景咏物,谈禅说理以至嬉笑怒骂都一一入词。“夜半狂歌悲风起,听铮铮阵马檐间铁。南共北,正分裂!”《贺新郎》(用牵韵送杜叔高)山河破碎的悲剧感,民族命运的责任感,是作者在试听万物的时、吟咏性情之时,往往浮现出悲凉的时代巨景。“野光浮,天宇迥,物华幽。中州遗恨,不止今夜几人愁?”截然不同的两种空间景象,在关怀遗民的联想中摄现于一幅幅画面中。“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受到创伤的民族感情,在平常的江水里幻映出几十年前国家残破、铁骑纵横的惨痛图景。这种奇异的连结和组合,更加圣光的反映了哪一特定时代的社会现实。朦胧醉意,迷离梦境朦胧醉意,迷离梦境,是辛弃疾中常见的题材。“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疑手推松曰去!”问松,推松,醉态可掬。醉语烂漫,在无边落寞之中有显露出傲岸不屈的精神。“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蝴蝶不传千里梦,子规叫断三更月”,“罗帐灯昏,梗咽梦中语”景状殊异的梦境,反映了作者复杂多样的心情。英雄形象的自我展示辛弃疾生平以英雄自诩,渴望成就英雄伟业,成为像曹操、刘备那样的英雄:“英雄事,曹刘敌。”“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在唐宋词史上,没有想辛弃疾这样钟情、崇拜英雄,书写英雄的精神个性。辛弃疾在凭吊赤壁的时候,是“半夜一声长啸,悲天地,为予搾”,显露出英雄壮士的本色。乡村中风景人物的剪影在辛弃疾的词中,夜游大量对农村田园生活和隐逸情趣的表现。辛弃疾在江西上饶、铅山的农村先后住过二十多年,他熟悉也热爱这片土地,并对当死的村民和山水景致做了多角度的素描,给词世界增添了极富生活气息的一道清新自然的乡村风景线,如《清平乐》“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词人用剪影试的手法、平常清丽的语言素描出一幅幅平凡而又新鲜的乡村风景画和人物速写图。二、风格多样:在《稼轩词》中,辛弃疾抒发了人生哲理,幽怨闲情,评量了成败兴亡,刻画了田园山水,而更主要的写出了自己爱祖国,爱人民的的政治激情。对于辛弃疾来说,凡是可以写进去文学样式的的内容,无一不可以写进词了。与广泛的内容相适应,他的笔下出现的风格也是多样的。慷慨雄奇、沉郁苍凉、豪放悲壮之作是其主流,而委婉缠绵、回肠荡气、高朗空灵,清新淡雅之篇也时时在其笔下出现。辛弃疾词风格多样是无可厚非的,刘先庄在《辛稼轩集旭》中说:“公所作大声镗鎝,小声铿,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以来所无。其秾纤绵密者亦不在小晏柳朗之一。 辛弃疾的门人范开则说辛词的风格“如张乐洞庭之野,无首无尾,不主故常;又如春云浮空,舒卷起灭,随所变态,无非可观……其间固有清而丽,婉而妩媚,此又坡词之所无,而公之词所独也”;今人李修生说得更其明确:“辛弃疾以豪杰之士作词,以淋漓的笔墨抒写英雄的怀抱,形成一种豪雄悲郁的词风。但作为一名大家,又不主故常,时或在悲凉的主旋律中,奏出婉丽清新之调”;上述这些议论,涉及许多内容,但却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承认辛词的风格是多样的。上面所说的“大声镗鎝”“如张乐洞庭之野”“豪情悲郁”是一种风格;而“秾纤绵密”“婉而妩媚”“清新婉丽”又是一种风格。用词界惯用的话说,是兼有“豪放”与“婉约”的词风。而上述观点又都认为豪放的词风是辛词诸风格的主体。总之辛弃疾的词摧刚为柔,柔中有刚,兼善壮美与柔美。三、叙事手法:直陈其事在辛弃疾中的词中,直陈其事的不胜枚举。如《水调歌头》(舟次扬洲和人韵)这首词中,作者如是的描写了词人对青年时代战斗生活的回忆和向往。绍兴三十一年,虞允文采石之捷使词人很多年后任然为之神往。那一次战役奇迹般的挫折了金主亮的凶焰。长江上战舰林立,军容很盛。而辛弃疾恰好是在胜利之后被拍到南京来的。面对这样的情景,他怎么能不兴奋呢?《水调歌头》上片所写的正是这样一种情景。比兴词人还常用比兴的手法追怀往事,感慨今日,如:《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和《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鹧鸪天》这首词从回忆过去的战斗生活开始,然后与眼前衰老投闲的现实进行强烈的对照;《清平乐》则从先从眼前的凄凉景象落笔,再追怀舍历四方的往昔生涯。两首词都以时间上的今昔,空间上的广狭,感情气氛上的冷暖,形成鲜明的对照,词情跌宕,感慨深沉。比喻辛弃疾形容山峰不仅如人“争先见面重重”,恰“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而且会似“相如庭户。车骑雍容”,更出人意外的是作者竟然产生“雄深雅健,如对文章太史公”《沁园春》(灵山齐俺赋)的特异之感。以物喻物,不乏其例;以人喻比山水已比较罕见;而在词中以文章喻比山水,则更为首创。辛弃疾用附体叙事或直抒其情的作品不少,但更多的是熔描写、叙事、抒情为一炉,纵横挥洒,笔墨飞舞,充分显示出笔力跌宕不羁的特点。四、语言特色:用经用典用经用典是辛弃疾词的常手法。作者胸罗万卷,驰骋百家,下笔时驱使经史,往往借咏古事以抒今怀,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以雄健之笔,召唤孙权、刘裕、廉颇等历史人物,组成了一副纵横时空、场景变化多端的特殊画面,书写了对时局的感怀和自己未能受到重用的悲慨,虽用典较多,但是能紧密结合京口胜迹史事,信手拈来。自然贴切。以文为词辛弃疾讲古文辞赋中常用的章法和议论、对话等手法移植于词。《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即采用辞赋的结构方式,“尽是集许多怨事,全与李太白《拟恨赋》手段相似”,章法独特绝妙。《沁园春》(将止酒戒酒杯使勿近)模仿汉赋中《解嘲》、《答客难》的主宾问答题,让人与就被对话,已是别出心裁;而词中的议论,纵横奔放,又蕴涵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幽默感,回味无穷。提炼口语入词辛弃疾还十分重视语言的锤炼。有的形象生动:“浮天水动无穷树,带雨云埋一般山”,有的刻画细腻:“疏蝉响涩林逾静,冷蝶飞轻菊半开。”,有的理情深邃:“人情展转闲中看,客路崎岖倦后知”。辛弃疾还注意提炼口语入词,《丑奴儿》(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一词,就纯用家常口语,明白如话,清新自然。《夜游宫》一词:“有个尖新底。说底话,非名即利。说得口干罪过你。且不罪,俺略起,去洗耳。”更全以俚语描述,嬉笑嘲讽,幽默风趣,表明作者具有极强的驾驭语言的能力。对体制的创新对于词的体制,辛弃疾不据守传统模式,而是尝试把各种文体融入词中,进行大胆的革新与创新。有学六经的,如《踏莎行》;有学《楚辞》的,如《水龙吟》;有学庄子的,《卜算子》(一以我为牛);有学《史记》的,如《八声甘州》(戏用李广事);有学陶渊明的,如《声声慢》。有学东方朔《答客难》、班固《答宾戏》体的等等。辛弃疾在词史上一位划时代的作家。正如《四库全书总库》卷一百九十八《稼轩词》提要所云:“其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只概,于倚声家为变调,而异军特起,能于翦红刻翠之外,屹然别立一宗,迄今不废。”他的成就不仅影响了南宋的爱国词坛,而且一直影响到晚清和现代。当然,他在思想上也具有一些封建士大夫的弱点,艺术上也不免有矜才使气,或滥用典故,但是这些比起他的贡献来,终究是次要的主要就是辛词风格豪迈阔大 悲慨雄壮,气势雄浑,沉郁豪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8-19
辛弃疾继承苏轼词的豪放风格,并接受范仲淹、张元干等词家的影响,在创作中取得显著成就。他的词,不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是宋词中的第一流。
第2个回答  2013-08-19
豪放兼有报负
第3个回答  2013-08-19
凄凉,悲伤
第4个回答  2013-08-18
辛弃疾的稼轩词中最具特色的作品是他以英雄自许和以英雄许人的歌唱,他在《满江红》中说:“鹏翼垂空,笑人世、苍然无物。还又向、九重深处,玉阶山立。袖里珍奇光五色,他年要补西北。”又《贺新郎·父见和,再用前韵》:“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以词抒发气壮山河的爱国情怀,尽显抒情主人公的英雄本色。
  辛弃疾一生念念不忘驱除外侮、统一祖国,始终以恢复中原为已任,如《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古》。充满强烈的爱国主义理想,有豪气英风,是辛弃疾英雄词最鲜明的特征。可当他为国建功的理想在现实现时,就会产生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和悲愤,这也是稼轩词常吟咏的内容。如《水调歌头》:“未应两手无用,要把蟹螯杯。说剑论诗余事,醉舞狂歌欲倒老子颇堪哀。白发宁有种,一一醒时栽,”《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呈致道留守》:“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虎踞龙中蹯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柳外斜阳,水边归鸟,陇上吹乔木。片帆西去,一声谁喷霜竹。”又如《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或激越慷慨,或深沉委婉,但都体现发自内心的爱国激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