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是象征什么?

古诗中

1、桃花除寓意“花开富贵”外,“红桃”又与“鸿图”谐音,还有“大展鸿图”的寓意。桃花是美好生活的象征。桃花是长寿的象征。

2、桃花不仅仅象征着美好生活的寓意,由桃花与李花构成的春光,充满了无限的生命力,自古以来被喻为学生、弟子。“桃李满天下”、“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用以歌颂老师的业绩。

扩展资料:

《江畔独步寻花·其五》

唐代: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译文:

黄师塔前那一江的碧波春水滚滚向东流,温暖的春天使人困倦,只想倚着春风小憩。

一株无主的桃花开得正盛,究竟是爱深红还是更爱浅红呢?

赏析:诗题为独步寻花,组诗的第五首则写到黄师塔前看花。“黄师塔前江水东”,写具体的地点。“春光懒困倚微风”则写自己的倦态,春暖人易懒倦,所以倚风小息。但这为的是更好地看花,看那“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这里叠用爱字,爱深红,爱浅红,爱这爱那,应接不暇,但又是紧跟着“开无主”三字来的。“开无主”就是自由自在地开,尽量地开,大开特开,所以下句承接起来更显出绚烂绮丽,诗也如锦似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桃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江畔独步寻花·其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11-14

1、桃花除寓意“花开富贵”外,“红桃”又与“鸿图”谐音,还有“大展鸿图”的寓意。桃花是美好生活的象征。桃花是长寿的象征。

2、桃花不仅仅象征着美好生活的寓意,由桃花与李花构成的春光,充满了无限的生命力,自古以来被喻为学生、弟子。“桃李满天下”、“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用以歌颂老师的业绩。

扩展资料

桃花是中国传统的园林花木,其树态优美,枝干扶疏,花朵丰腴,色彩艳丽,为早春重要观花树种之一。桃的果实是著名的水果;桃核可以榨油;其枝、叶、果、根俱能入药;桃木细密坚硬,可供雕刻用。

桃花可制成桃花丸、桃花茶等食品。其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是文学创作的常用素材。此外,桃花中元素有疏通经络、滋润皮肤的药用价值。其花语及代表意义为:爱情的俘虏。每年3~6月份,各地会以桃花为媒,举办不同的桃花节盛会。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桃花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11-16

1.象征明艳的美人

清代姚际恒在《诗经通论》中说:“桃花色最艳,故以取喻女子,开千古辞赋咏美人之祖”。原来,早在《诗经》中,已经有了“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诗句。看似描写桃花盛开红灿灿的繁茂景象,实则是形容出嫁新娘美丽动人的容貌。

2.象征隐逸的情怀象征轻薄、随波逐流、趋炎附势的小人

李白曾说:“桃李卖阳艳,路人行且迷。”(李白《赠韦侍御黄裳二首·其一》)桃花红艳、妖娆,迷惑行人的眼目。它不同于坚贞高洁的菊花,不同于一身傲骨的梅花,也不同于雍容华贵的牡丹,更不同于“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莲花。

所以在诗人的眼中,桃花未免显得有些艳俗。正因为如此,诗人常用桃花来象征轻薄、随波逐流的小人。

3.象征隐逸的情怀

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构建了一个民生淳朴、百姓安居乐业、无忧无虑、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对其心神驰往,向往不已。因此,桃花便经常和诗人的隐逸情怀联系在一起,用以抒发诗人的政治抱负和生活理想。

1、桃花是美好生活的象征

在古代社会,人们普遍相信世界上有鬼神存在,所以每逢农历元旦(正月初一),全国各地每家每户都在大门外悬挂一种叫“桃符”的东西,用以镇宅驱鬼。原来桃花还有镇宅驱邪物的作用呢!难么桃花象征什么意义你知道吗?

在与桃花有关的传说中,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影响最为久远,其中描写道……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这不就是人人向往的世外桃源生活吗?因此桃花也是美好生活的象征。

3、桃花是长寿的象征

桃花象征什么意义呢?《太清方》曰:“三月三日采桃花,酒浸服之,除百病,好颜色。”《神仙传》曰:“高丘公服桃胶而得仙。”桃实更被视为延年益寿之物,由此也就引发出许多如王母的蟠桃会等故事。所以桃花结出的桃子也就被称为“寿桃”。

扩展资料

1.关于桃花的传说

传说中的桃花神是息夫人。息夫人是春秋时期息侯的夫人,姓妫。楚文王灭息,虏回息侯夫妇,强娶息夫人为妻。息夫人情有独钟,不为楚文王权势所动。一天,她趁着文王出行打猎的机会,遛出宫外,与息侯见面,他们自知破镜难圆,就双双殉情自杀了。

时值三月,桃花盛开,楚人便以息夫人为桃夫人,立祠以祀。一天,她趁着文王出行打猎的机会,遛出宫外,与息侯见面,他们自知破镜难圆,就双双殉情自杀了。时值三月,桃花盛开,楚人便以息夫人为桃夫人,立祠以祀。后人又升格封她为主宰桃花的女神。

后人又升格封她为主宰...传说中的桃花神是息夫人。息夫人是春秋时期息侯的夫人,姓妫。楚文王灭息,虏回息侯夫妇,强娶息夫人为妻。息夫人情有独钟,不为楚文王权势所动。

2.有关桃花的古诗

李白《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译文:李白乘舟将要离别远行,忽听岸上传来踏歌之声。桃花潭水即使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我之情。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译文: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我常为春光逝去无处寻觅而怅恨,却不知它已经转到这里来。

崔护《题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译文:去年冬天,就在这扇门里,姑娘脸庞,相映鲜艳桃花。今日再来此地,姑娘不知去向何处,只有桃花依旧,含笑怒放春风之中。

杜甫《绝句漫兴》

肠断春江欲尽头,杖立徐步立芳洲。

癫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

译文:都说春江景物芳妍,而三春欲尽,怎么会不感到伤感呢?拄着拐杖漫步江头,站在芳洲上,只看见柳絮如颠似狂,肆无忌惮地随风飞舞,轻薄不自重的桃花追逐流水而去。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桃花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20

桃花的象征:

在中国桃花的象征就是爱情,在国人眼中桃花就是爱情的代名词。

像桃花劫、桃花运等等都是讲桃花形容为爱情的机遇和挑战。

所以桃花的花语我们可以寓指爱情的俘虏,用桃花代表爱情就是桃花最为美好的象征。 

扩展资料

桃花,即桃树盛开的花朵,属蔷薇科植物。叶椭圆状披针形,核果近球形,主要分果桃和花桃两大类。桃花原产于中国中部、北部,现已在世界温带国家及地区广泛种植,其繁殖以嫁接为主。

古人歌咏桃花,钟爱桃花,认为桃花会给人带来“五福”:快乐、幸运、和平、顺利、长寿。此外,人们还用桃来避邪,远古时悬桃枝以避鬼邪,近古则演变为贴张桃符。

人们也用桃来祈福把寿团称为“寿桃”,特别是在传统的年华中,寿桃更是主要的表现内容,而且往往还加以特别的夸张。

桃花可制成桃花丸、桃花茶等食品。其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是文学创作的常用素材。此外,桃花中元素有疏通经络、滋润皮肤的药用价值。

其花语及代表意义为:爱情的俘虏。每年3~6月份,各地会以桃花为媒,举办不同的桃花节盛会。

参考资料:  桃花象征 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14

花,是美好的事物,也是诗人吟咏最多的自然原型。而“桃花”更是诗人大量用于诗歌创作中的意象之一,在不同的古诗中呈现出不同的情意和独特的风韵。

一、象征明艳的美人

清代姚际恒在《诗经通论》中说:“桃花色最艳,故以取喻女子,开千古辞赋咏美人之祖”。原来,早在《诗经》中,已经有了“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诗句。看似描写桃花盛开红灿灿的繁茂景象,实则是形容出嫁新娘美丽动人的容貌。

可见,桃花饱满、娇嫩、柔媚,就像笑靥如花的青春少女,活泼而可爱。而在中国古代,用“桃花”来比拟红粉佳人的诗句也屡见不鲜。

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曹植《杂诗六首》之四)意思是说:在南方有一个美人,她的面容像桃花一样明艳、又像李花一样清丽。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题都城南庄》)此诗是说:去年在这扇门里我见到了她,她的面容映着娇艳欲滴的桃花。而今日我再来到这里,姑娘不知了去向,只有桃花依旧含笑绽放在春风中。

二、象征生机勃勃的春天

桃花花开三月,故古人又叫它阳春花。三月时节,桃红柳绿,春光明媚。如果说梅花报春,那么桃花盛开的时候,春天才是真正到来了。而在古诗中,用桃花来象征生机勃勃的春天的诗句,更是数不胜数。

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周朴《桃花》)桃花在渐暖的春色里先于百花绽放,谁能忍住不看桃花那明媚美丽的颜色呢?

客路那知岁序移,忽惊春到小桃枝。(赵鼎《鹧鸪天·建康上元作》)意思是:生活在异乡,不知道时间过得这么快。忽然看到桃枝发芽了,才惊悟到:原来春天来了。

三、象征隐逸的情怀

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构建了一个民生淳朴、百姓安居乐业、无忧无虑、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对其心神驰往,向往不已。因此,桃花便经常和诗人的隐逸情怀联系在一起,用以抒发诗人的政治抱负和生活理想。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谢枋得《庆全庵桃花》)我找到了一个像桃花源那样理想的地方,正好可以像躲避秦朝的暴政一样躲避新朝。在这里我已经忘了时间,只是看到桃花又一次盛开了,我才知道又一年的春天到来了。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李白《山中问答》)桃花随着流水深深远去,这碧山之中别有一种境界,不是凡俗的人间所能比拟的。

四、象征轻薄、随波逐流、趋炎附势的小人

李白曾说:“桃李卖阳艳,路人行且迷。”(李白《赠韦侍御黄裳二首·其一》)桃花红艳、妖娆,迷惑行人的眼目。它不同于坚贞高洁的菊花,不同于一身傲骨的梅花,也不同于雍容华贵的牡丹,更不同于“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莲花。

所以在诗人的眼中,桃花未免显得有些艳俗。正因为如此,诗人常用桃花来象征轻薄、随波逐流的小人。

癫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杜甫《绝句漫兴九首·其五》)意思是:癫狂的柳絮肆无忌惮地随风飞舞,轻薄而不自重的桃花追逐流水而去。

冰雪林中着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王冕《白梅》)白梅生长在有冰雪的树林之中,并不与桃花和李花混在一起同流合污。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刘禹锡《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玄都里的桃树有上千棵,都是在我被贬之后才栽下的。意思是:不管你们现在有多趾高气扬,也是在“我”被排挤以后才被提拔起来的罢了。

五、象征负心的男子

除了上述意象,桃花还被诗人用来象征负心、华而不实的男子。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刘禹锡《竹枝词》)

此诗是说:满山的桃花红灿灿的,蜀江的江水排山而流。两句诗看似写桃花的烂漫和江水的湍流不息,实际上是写负心的男子和“我”的惆怅。

扩展资料:

历代诗词中,题咏桃花的传世佳句多不胜数,如:“桃之夭妖,灼灼其华(《诗经周南桃夭》);”“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王维《辋川别业》);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映浅红”(杜甫《江畔独步寻花》);“鸭头春水浓如染,水面桃花弄春脸”(苏轼《送别诗》);“桃花乱落如红雨”(李贺《将进酒》);“小桃花初破两三花,深浅散余霞”(李弥逊《诉衷情》)

参考资料:桃花-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