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中水镜先生说:孔明虽得其主,不得其时是什么意思?

这里的时是指的的什么时机

诸葛亮遇到了刘备这样的明主,但是他出生在一个乱世之中,一生操劳是在所难免的,最后诸葛亮无功而返,病死五丈原也说明了这一点。

诸葛亮一心为大汉尽忠,但是他尽忠的时候,大汉其实已经是一个空壳子了,而且当时曹魏、孙吴的政权都是非常强大的,如果诸葛亮要实现自己兴复汉室的目标,可以说是非常困难的,这就是所谓的未得其时。

这句话中的,孔明未得其时,并不仅仅是指诸葛亮投奔刘备的时间。未得其时中的这个“时”字指的是天时中的时,是诸葛亮出山没有天时这一优势。正是因为他没有天时这一优势,所以他六出祁山都没有成功,最后还病死在了五丈原上,最后落得个出身未接身先死的悲壮结局。

拓展资料:

水镜先生一般指司马徽(道家代表人物),司马徽(?—208年),字德操,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东汉末年名士,精通道学、奇门、兵法、经学。有“水镜先生”之称。

司马徽为人清雅,学识广博,有知人之明,并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庞统等人,受到世人的敬重。

参考资料:司马徽 (道家代表人物)-百度百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9

水镜先生说孔明虽得其主不得其时,之所以这样讲,就是由于孔明出山之后时机不太对,而且在最后命丧五丈原,就是由于他没有更多的寿命来进行北伐。《三国演义》这部电视剧想必很多小伙伴都有看过,在这里面有一个非常经典的片段,那就是三顾茅庐,刘备通过别人的举荐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亮这位大神,再后来我们也知道诸葛亮果然是神机妙算,有了他的辅佐,刘备才能够百战百胜,而且死里逃生,但是水镜先生却说孔明虽得其主不得其时。其实这里面蕴含的很大的奥秘,接下来就给大家好好的讲解一下。
首先我们先来理解前半句话,孔明得其主,孔明是被刘备请出山的,所以他的组织就是刘备在前期的时候,刘备和诸葛亮的关系非常好,他们经常促膝而谈,谈一谈自己国家将来的走向,到后来的时候,由于出现了更多的谋士,他们之间的关系可能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变成了君臣关系,但是不管怎么样,诸葛亮也施展了自己很大的才能,得到了重用。刘备可以算是一个非常好的主子,他非常的有抱负有志向,而且招贤纳士,求贤若渴,能听他人的意见,所以说在三国的时候刘备的名声还是很大的。
之所以讲孔明不得其时,那就得从当时的社会背景来解说一下,在诸葛亮出山之后,曹操已经占领了很多的地盘,而且江东也有孙权占有,这样一算一大半的天下已经被别人所占有,这个时候诸葛亮出山的话要施展的空间非常小,而且那个时候我是诸侯的天下,不止刘备这一个大佬,还有曹操和孙权这样的老大,他们的地盘肯定是不能够去动的,因此限制了诸葛亮发挥的余地,所以说诸葛亮不得其时。
对于这件事情你要是有什么更好的意见,欢迎写在评论下方,我们一起讨论吧。

第2个回答  2020-09-18

因为诸葛亮,虽然投奔了明主刘备,但是他投奔刘备的时机并不是很好。因为刘备当时的实力并不强盛,没有立足之根本。

刘备确实是明主,接触过刘备的人,都认为刘备有“英雄之志”。程昱劝过曹操杀了刘备,郭嘉劝曹操囚禁刘备。而不管刘备如何落魄,依附袁绍、吕布、刘表,虽然没有实权,但都能得到尊敬。说明刘备这个人确实是个雄主。

但是诸葛亮出山的时间不对,或者是诸葛亮出生的时间不对。虽然有了刘备这个雄主,但是当时的天下已经不是群雄割据的混乱局面,很多大小诸侯都已经被剿灭。天下大局已定,只有益州能成为刘备的落脚之处。选择少了很多,而当时大汉十三州曹操有其八,魏国局势稳定,发展日趋壮大,想要打败已经基本不可能。若是诸葛亮提早出山,在刘备接手豫州或者徐州之时,或者更早,天下大势的走向就不可知了,也是最好的时机。但此时诸葛亮还学业未成呢!

当时天下最为混乱,刘备如果当时得到诸葛亮的辅佐,必能一飞冲天,也不会频频如丧家之犬般颠沛流离,没有自己的落脚之处。

还有一个说法,就是如果诸葛亮生在盛世,辅佐刘备这样的君主,也必定能成为一代名相,名垂千古,成就伟大的功绩。这就是水镜先生所说的“未得其时”。

虽然遗憾,但历史就是如此,诸葛亮虽然“未得其时”,但也能名垂千古,名声甚至超过了管仲、乐毅,也让人不那么遗憾了。



第3个回答  2013-08-20
三足鼎立诸葛亮出山,乃是逆天而行,当时曹操气势极盛,北已统一河北,可谓执掌中华之神器,而刘备以一己之私,为成就帝王霸业,一直负隅顽抗,诸葛孔明出山之时,已经是天下大势将定,此时孔明出山只是让统一大业迟些而且,孔明的事业心全系在刘备之身,去投曹操,曹操手下能臣无数,不可能非常器重诸葛亮,去孙权那边,周瑜,张昭,吕蒙,鲁肃,陆逊,张纮等人得到了孙权的器重,所以诸葛亮也不能去孙权那里,刘璋太过懦弱,张鲁只会传道,根本不会得到诸葛亮的青睐,所谓的时,就是天道,天时,或者是历史大势,大势所趋,历史要中华统一,而诸葛亮出山却放缓了这个趋势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3-08-20
明虽然遇到了能够让自己施展才的地明主,可是此时汉室已式微,尽管孔明身负雄才大略,怀抱天下,然想辅助刘备复兴汉室已经无望了,可谓生不逢时,难道不可惜吗?“卧龙虽得其主,未得其时”这句话中的“时”指的不是诸葛亮投奔刘备的时机,而是人们常说的“天时、地利、人和”中的“天时”。“卧龙虽得其主”是说诸葛亮投奔刘备是找对了人,但“未得其时”,意思是说诸葛亮不得“天时”,所以他六出祁山不胜,最后秋风五丈原,只落得一个“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结局。实际上,这句话是小说中写的司马徽的一句谶语,而不是说当时诸葛亮的某个情况,所以司马徽才会为诸葛亮感到可惜。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