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上有寺庙么?

如题所述

天心永乐禅寺、慧苑寺、白云禅寺、武夷山云南寺、妙莲寺等。

一、天心永乐禅寺

天心永乐禅寺,深藏于武夷山中的一座佛教名刹。初建时称为山心永乐庵。“山心”,指其地理位置而言,因名刹坐落于武夷山方圆120里的景区范围中心,故名。 名刹的建筑在明清之际就曾辉煌一时,当时寺庙的中轴线上建有弥勒殿、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法堂、库房、斋堂、禅堂、客堂、香客楼等,

两侧建有三层重楼的钟楼,鼓楼和偏殿。大构体则飞檐曲栏,壮丽雄伟;小雕件则巧夺天工,精美绝伦。大雄宝殿为重檐歇山式建筑,仰之弥增佛界庄严之感。这座规模宏大、清净庄严的名刹,文革中几经尘劫。三中全会后,落实了宗教政策,得以重修。

二、慧苑寺

慧苑寺位于福建省武夷山北面风景区境内,在武夷山鹰嘴岩西、章堂涧北岸,又名法华寺,始建于宋初。朱熹曾在寺中住宿攻读,留下木匾“静我神”,原悬挂南庑门额,残匾现存武夷山博物馆内。寺庙随山势起伏,层层叠叠,颇具南方建筑特色。

三、白云禅寺

白云禅寺原名白云庵,位于福建省武夷山九曲溪北灵峰白云岩,明末清初,慈觉和尚游至此,将白云庵改建为寺庙。原寺庙破旧严重,20世纪90年代重新翻修,现寺内有弥勒殿、三宝殿、观音殿、祖师坛等建筑。

各殿的后一半藏于岩洞中,前一半则利用山势用杉木支架,宛如空中楼阁,宛如仙境,别具一格。宋代学者吕祖谦曾在此结庐以学。

四、武夷山云南寺

云南寺,又称南庵,古名场南寺。因坐落于崇安场(武夷山市古代名称)之南而得名。场南寺历经了几朝变换,屡废屡兴。何时被称为“云南寺”今已无从可考。近世以来,再次毁于天灾人祸,宝殿金身,荡然无存。党的宗教政策落实以后,由当地的信众恢复了云南寺。但当时只是建造了简陋的殿堂。

2000年8月,福建雪峰崇圣禅寺的道亮法师应当地信徒之请,前来住持云南寺,改原来的香火神庙为佛教道场。于2008年至2011年期间,已经先后建成了大雄宝殿、寮房、斋堂等。历时三载,殿宇高耸,金身焕彩,梵刹庄严,使云南寺更加兴盛于昔日。

五、妙莲寺

妙莲寺位于福建省武夷山山北景区莲花峰腰。始建于唐代,为著名法师扣冰古佛所创,历代屡毁屡建。现建筑为90年代修复后规模。

妙莲寺位于武夷山山北景区莲花峰腰。循阶逶迤登临至峰半,一条狭长石罅横生,妙莲古寺即嵌建罅中,上迫危岩峭石,下临绝壁深渊,蔚为奇观。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妙莲寺

百度百科-武夷山云南寺

百度 百科-白云禅寺

百度百科-慧苑寺

百度百科-天心永乐禅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6
在武夷山,道教和佛教驻在这山里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早在五代十国时期,武夷山就被列为了道教的三十六洞天之一,今天我们看到的桃源观是武夷山中最负盛名的一座道观,在道教落户武夷山之前佛教就已经在武夷山筑寺颂经了,从唐武德元年开始,武夷山的寺庙遍布山水之间。 早在1400多年前道教就在武夷山安营扎寨,当年武夷山最有名的冲佑观,从唐代到明代先后有李商隐、辛弃疾、陆游来武夷山学道。朱熹在武夷山著书70多部,创立了朱子理学,在朱熹走后,一批批理学家相继在武夷山中,九曲溪畔创建书院,由此我们知道了武夷山不仅有舟山秀山,文化的内涵其实也很深厚。   武夷山宗教文化源远流长,影响广泛。早在八世纪中叶,即在武夷山创建道教天宝殿。并被列为道教三十六洞天中的“升真元化第十六洞天”。同时,佛教也开始传入武夷山。十一世纪以后,武夷山道教和佛教保持了相当长的繁荣时期。武夷山的冲佑观发展为全国九大名观之一。桃源观建于五代·后晋,与冲佑观相互媲美。佛教胜地天心永乐禅寺集一方胜概,使武夷山跻身于佛教“华胄八小名山”。宗教活动的传入、发展、鼎盛或衰萎,在武夷山留下遍布全山的寺庙、宫观遗址就有 60多处。武夷山是中国道教名山,晋、唐、宋朝都有名道在武夷山修炼,唐末被列为道教第16洞天——升真元化洞天,南宋名道白玉蟾曾在武夷山止止庵住持,名相李纲也曾经到武夷山访道,武夷山的冲佑观在宋朝是全国九大名观之一。现今还有保留较为完整的道观——桃源洞道观。武夷山佛教的历史可追溯到唐代,其时大多数寺庙都巧借岩壁裂隙依山构建,独具特色。历代均有高僧造访、住持于武夷山寺庙,现仍有天心永乐禅寺、妙莲寺、瑞岩寺等成为武夷山宗教旅游胜地。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