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小说兔和猫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和艺术特点

如题所述

1、主要内容:

鲁迅讲了一个小故事,像是生活中某个容易忽略的时刻发生。两只兔子的遭遇,一只大猫的日常。

一窝兔子大猫杀了两只,只剩下弱小无助的两只小兔,经人照料兔家族兔丁兴旺,人们淡忘了大猫制造的惨剧。“我”再次见到大猫出现在屋檐上傲视门厅,想到了屉中放着毒药。

通过一个事件映射想要表达的思想。以前看很多散文很多写着琐碎的事物,在文章阅读中渐渐升华为对大道的感悟。

那些琐碎的描写像丝线一样,最终集于一束在思绪的夜空画出一道醒目的线。鲁迅的《兔和猫》也是这样,对无辜生命惨死哀悼,对杀手冷血无情愤恨,对旁观者麻木痛心,甚至后来想要复仇。

2、主题思想:

这篇小说带有寓言的色彩,作者以兔子和黑猫为对象,抒发了自己的爱憎之情。作者同情新生弱小的兔子,憎恶凶恶的大黑猫,并由此影射社会现象,从而更加反衬出代表黑暗势力的大黑猫的凶残,和作者对其的憎恶之情。

鲁迅由小白兔死在大黑猫的爪下,联想到那膏于鹰吻的鸽子、在奔跑的马车下轧死的小狗以及一切在生物史上不着一些痕迹,人不知鬼不觉地断送生命的弱小者,这些都触动着作者的感情。

鲁迅热爱生命,同情、扶持弱小者并甘愿为之报仇、抗争的思想在此得到了充分的表现。这正是鲁迅的人道主义精神的体现。

3、艺术特点:

小说在艺术手法上也颇具特色。语言上朴素、恰当,描写小白兔的神态、动作神形兼备。比如,写它们刚买来时认生的神态“竖直了小小的通红的长耳朵,动着鼻子,眼睛里颇现些惊疑的神色”,待到驯熟后。

“他们很和气,竖起耳朵,动着鼻子,驯良的站在小手的圈子里”,又变成了安分、和善的小动物。再比如,写大白兔生下小兔后,本能地保护小兔的动作、神态,“大的也跟到洞门口,用前脚推着他的孩子的脊梁,推进之后,又爬开泥土来封了洞”。

这一切描写,描绘出一些多么安详、本分、弱小的小生命,引起无限的喜爱和同情。所以,当它们遭到了黑猫的袭击后,必然会引起愤怒和不平。艺术的渲染阐述了主题。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五四时期,鲁迅接受了进化论的发展观,认为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人,希望是在于未来。他站在受压迫的人民大众的立场上,站在被侵略被欺侮的弱小民族一边,同情弱小,反抗强敌。

认为“下等人胜于上等人”,宣传“对于一切幼者的爱”。当时,他翻译爱罗先珂的童话,就是为了要“传播被虐待者的苦痛的呼声和激发国人对于强权者的憎恨和愤怒”。爱罗先珂经历曲折,鲁迅对这位双目失明的被虐待者是同情的,而对那些强权者则无比憎恨。

爱罗先珂童话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宣扬对于一切的同情和爱。鲁迅对爱罗先珂童话中说“看见别个捉去被杀的事,在我,是比自己被杀更苦恼”的话,有强烈的共鸣,并称赞这是一种“伟大的精神”。这篇小说就是在这种思想背景下写出的作品。

《兔和猫》作于1922年10月初,最初发表于同年10月10日北京《晨报副刊》,后收入作者小说集《呐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兔和猫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5
 《兔和猫》这篇小说带有寓言的色彩,作者以小动物兔和猫为对象,抒发了自己的爱憎之情。作者同情新生弱小的兔子,憎恶大黑猫的凶恶,并由此寓视社会现象,从而更加反衬出代表黑暗势力的大黑猫的凶残,和作者对其的憎恶之情。作者以极强的观察力,传神的笔致把白兔的外形、动作、神态描绘的栩栩如生,语言生动准确,从而增强了作品的艺术魅力。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8-19
这篇小说为什么叫《明天》?明天,无论无论站在何时说这个词,它都代表将来,非现在。无论作者或主人公,都像在摆脱现实,逃往明天。至于原因,原文斑斑可寻。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4853941.html?si=3书中讲的是陈世成双鬓已斑白却仍屡屡落第,连秀才都不曾中,于是精神出现异常,听到奇怪的呼唤声(其实不存在),于是就在这种折磨下自杀于河中. 这篇文章有意写得阴森恐怖是为了批判当时不合理的考试制度,揭露不中第的读书人的悲惨命运. 《兔和猫》这篇小说带有寓言的色彩,作者以小动物兔和猫为对象,抒发了自己的爱憎之情。作者同情新生弱小的兔子,憎恶大黑猫的凶恶,并由此寓视社会现象,从而更加反衬出代表黑暗势力的大黑猫的凶残,和作者对其的憎恶之情。作者以极强的观察力,传神的笔致把白兔的外形、动作、神态描绘的栩栩如生,语言生动准确,从而增强了作品的艺术魅力。
第3个回答  2013-08-19
其实我也不知道。 呵呵【 谅解 】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