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禄山为什么要发动安史之乱?

是杨国忠激怒他的吗?如果是又是怎么激怒他的?

安禄山本来就没有对唐朝的归属感,它不是有中原血统的人,就这一点就是一个极其不稳定的因素了,所以他始终还是一个“外人”。

他掌握了大权以后,慢慢的不满当朝皇帝的种种行为,他觉得皇帝变得懦弱了,朝廷也慢慢的变得松弛,他甚至认为自己可以比皇帝做得更好。这种想法慢慢的在他的心里生了根,再也拔不出去了。

但是这其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推动他造反的因素就是杨国忠。这个人和安禄山之间不对付已经好长时间了,时常没事找事挑安禄山的各种不好并且在唐玄宗的跟前诋毁他,还趁机会让皇上检验安禄山是不是真真正正的对他忠心,安禄山对这他的这一做法很是讨厌。这就为安禄山的叛乱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借口。

加上当时唐朝已经没有以前那么的强大了,时间久了各种问题得不到及时的治理就会越变越大,直到掏空了大唐,国家变得腐败起来了。这也是安禄山起兵的助力因素之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8-21
1皇帝的生活太吸引他。2中央的军事力量已经腐朽。3节度使的势力太过强大。至于杨国忠,这个人不是一个好宰相,当时安禄山很受唐玄宗的宠爱,为了争宠才针对安禄山。至于逼反一说也是有的。安禄山原本对于唐玄宗对他的天恩厚宠也是很感动,想着等到唐玄宗驾崩之后再起事。可是杨国忠派人抄了安禄山在长安的家,把许多门客都杀死了。所以,对不起了,安禄山提前造反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8-21
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

根本原因:唐玄宗后期政治腐败,内部兵力空虚。

直接原因:节度使势力日益强大。

唐初,为了加强边防,在边地曾设置大都督或都督率兵戌边。高宗时,都督“带使持节”,直接代表皇帝,称为“节度使”,仍不是正式官名。到公元710年,睿宗开始设置节度使。玄宗时,边境设有10个节度使。他们不仅是军事长官,还掌握政治、财政大权。虽然一般还接受唐政府的命令,但是已逐渐形成独立于中央政权之外的封建割据势力。安禄山是胡人,原来位卑官小,由于他以财货贿赂奸相李林甫和玄宗宏爱的杨贵妃,甚至于甘当杨贵妃的干儿子。还无耻地对唐玄宗表白,他的“大肚皮里只有一颗忠心。”取得唐玄宗对他的极度的信赖,不断给他加官晋爵,先任平卢节度使,后来兼范阳和河东节度使,掌握北方三镇的大权。他有近20万军队,成为“兵雄天下”割据一方的势力。从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分析可知,一场节度使企图夺取中央政权的叛乱已是不可避免的。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11
安禄山发动安史之乱原因:
1、安禄山想当皇帝。
2、中央的军事力量已经腐朽。
3、节度使的势力太过强大。
安史之乱,是唐代于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发生的一场政治叛乱,是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也造成唐代藩镇割据。由于发起叛唐者乃是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故事被冠以安史之名,又由于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也称天宝之乱。安史之乱历时七年零三个月,虽然乱事最终得以平定,可是很多后世史家均认为安史之乱不但是唐帝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而且对中国后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对外关系的发展均产生极为深远而巨大的影响。
第4个回答  2013-08-21
社会发展的产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