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祝福中四婶的形象分析

如题

一、四婶的心思
  我们先来看看课文中的这一节文字(投影):
  四婶起初还踌蹰,待到听完她自己的话,眼圈就有些红了。她想了一想,便教拿圆篮和铺盖到下房去了。卫老婆子仿佛卸了一肩重担似的嘘一口气;祥林嫂比初来时候神气舒畅些,不待指引,自己驯熟的安放了铺盖。她从此又在鲁镇做女工了。
  参考书上说,四婶“起初还踌蹰”,“后来倒是真心怜悯祥林嫂,留下她”。果真是这样吗?请细读这段文字和课文相关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思考,与身边同学交流)
  师:考虑好的同学请站起来说说看。
  生1:眼圈都红了肯定有同情的成份。
  生2:我觉得四婶不是同情祥林嫂,而觉得祥林嫂是个好佣人而留下了她,四婶还是为了自己。
  生3:可能两种成份都有,但我觉得更倾向于同情,我说的是“在这里”。
  师:这里有什么特别。
  生3:因为这里写到四婶起初还踌蹰,是因为她先听的是卫老婆子的话,什么“天有不测风云”,什么“大伯来收屋,又赶她”,说得天花乱坠,谁知道是真是假?四婶已经上过卫老婆子的一次当了,她不相信卫老婆子的话,所以才踌蹰。可是等听了祥林嫂自己说的话,四婶的眼圈就红了,她觉得祥林嫂自己不会说假话,这就真心怜悯了。
  师:这位同学能从课文相关内容中找到依据,另外同学有没有不同看法?
  生4:这位同学说得虽然有一定道理,但我仍然认为四婶不是真心怜悯。前面写到祥林嫂自己说着说着“但是呜咽,说不出成句的话来”,作为女人,四婶难免心软,看到这样子,眼圈有点红是正常的,可能只是一种生理反应。生活中我们有时看到一些事,甚至在看电视时,也会莫明其妙地流泪,但细细一想,自己都觉得好笑,自己根本没有动情。
  师:这位同学说到了“细细一想”,大家看,四婶这里也有“想了想”,她想什么呢?这跟她是否怜悯祥林嫂有没有关系?
  生:四婶,她,可能想祥林嫂真可怜!
  生:不对,四婶想的是女工难找,祥林嫂这样的佣人更难找,就将就着用吧!
  生:我觉得四婶想的是卫老婆子说得对,这段话前面写到,卫老婆子说祥林嫂 “她现在只剩一个光身了”,四婶一想,这就好了,再也没有什么麻烦了。
  生:还有,四婶想,卫老婆子说“熟门熟路,比生手实在好得多”,也是有道理的。
  (有不少同学点头)
  生:你们可能把四婶想得太复杂了!
  师:看来不少同学是赞同四婶是为自己着想而不是怜悯祥林嫂,可是还有同学不服。我们再来细细地看看投影上的这段文字。鲁迅是语言大师,如果我们充分地从语言甚至标点符号着手再细细地读一下看,可能为自己的观点提供令人信服的依据。
  (学生再读,讨论)
  师:哪位同学先来说说?
  生:四婶“想了一想,便教拿圆篮和铺盖到下房去了”,这一句中的“便”表示是紧接着的事,说明四婶是爽快的。
  生:是的,不过,四婶如果想都没有想就爽快地答应了,才是有怜悯心的。
  生:对了,对了,我想通了,鲁迅真伟大!(众笑)老师不是提醒我们注意标点符号吗?如果把“眼圈就有些红了”后面的句号改成逗号,这样就行了,不,不,(众笑)还有再把“她想了一想”一句去掉就行了。这样就表示四婶一听就爽快地答应了。
  (不少同学点头)
  师:愿闻其详。
  生:老师,我能不能把我改的念一下?
  师:当然可以。
  生: “四婶起初还踌蹰,待到听完她自己的话,眼圈就有些红了,便教拿圆篮和铺盖到下房去了”。这样是很连贯的话,一看就可以看出四婶不想别的,就因为感动了,因为感动而马上叫祥林嫂留下来了。可是原文,“眼圈就有些红了”后面是句号,句号表示前后说的不是一回事,眼圈红与叫她留下没有必然联系。
  (不少同学鼓掌)
  师:说得太好了,你把原文读一下,把这个句号的间隔读出来看,可以夸张一点。
  (生读)
  师:很好。有同学还想提出不同看法吗?
  生:这段话中说“老婆子仿佛卸了一肩重担似的嘘一口气”,写得也很有味道。
  师:这味道这么说?
  生:一方面表示她终于又做成了一桩买卖,另一方面也可以印证四婶并不是因为怜悯祥林嫂而留下她。
  师:为什么?
  生:卫老婆子对四婶也应该是了如指掌的,四婶留下祥林嫂就是因为祥林嫂“已经再没有什么牵挂”了,她针对四婶心理的攻关终于又成功了。
  二、四婶的人格基础
  师:看来,卫老婆子毕竟是厉害的,她早已摸透了四婶的心思,那么,我们再来读读课文中其他的有关内容,深入了解一下四婶究竟是怎样一个人?看看她有没有“真心怜悯祥林嫂”的人格基础。
  课文的第三部分,也就是卫老婆子喝得醉醺醺与四婶“说祥林嫂交了好运了”这一部分。
  下面请两位同学分角色读一下。
  (两位同学读之)
  师:这里,卫老婆子说得有声有色,四婶听得有滋有味。我们可以从四婶的反应中看出些她的为人吗?或者说她内心是怎样想的呢?
  (学生私下讨论)
  生:我觉得四婶这个人很喜欢打听人家的隐私,所以连着问“后来呢”“后来怎么样呢”。
  生:卫老婆子一再卖关子,四婶好奇心很强,可能是这样的“太太”一天到晚无所事事造成的。
  生:我觉得,四婶一再问祥林嫂“后来怎么样呢”,并不是四婶爱打听或者无聊得很,而是自私,她只是想到自己还有没有希望再雇到祥林嫂。所以当听到“她真是交了好运了”时,四婶说“绝了望”“从此以后,四婶也就不再提起祥林嫂”。所以四婶这样自私的人是不可能真心怜悯祥林嫂的,如果有一点关心,就应该不但关心祥林嫂被卖的事,也更应该关心她过的好日子。
  (同学鼓掌)
  师:这位同学谈得深刻。四婶关心的并不是祥林嫂的幸福生活,而是她自己的佣人问题。我们再来看看,四婶在这部分中还有两句似乎是说了一半的话。
  (投影)
  “阿呀,这样的婆婆!……”
  “祥林嫂竟肯依?……”
  我们从中又能读出点什么呢?透过它们,你能透视四婶的内心世界吗?
  (学生议论纷纷)
  生:我说对前一句的理解。四婶实际上是说,世界上竟然有这样的婆婆,竟然把自己的儿媳妇卖了挣钱!说明四婶还是有点是非观的。
  生:非也,非也。(众笑)四婶惊讶是不错的,但这不能说明她有是非观。恰恰相反,为什么呢?关键是省略号省略的是一句什么话!我觉得,这省略的是一个转折句,比如,但是,人家毕竟是婆婆,是有权处置媳妇的!
  师:是这样吗?
  生:是的,我也觉得,四婶实际上脑子里有种对家长制的认同。这与前面四叔说“可恶,然而……”是一样的,四叔说“可恶”是因为抢走他家佣人有失体统,然而人家毕竟是婆婆。
  师:好,这两位同学说得很专业。看来四婶也有四叔一样的观念。对第二句该怎么看?
  生:四婶问,祥林嫂竟然肯依?照四婶的意思,按常理,祥林嫂是不应该依的。
  师:那么,四婶的这个常理是什么呢?
  生:不好说,据四婶了解,祥林嫂是很顺从的,所以四婶觉得不依才是正常的。
  生:这也未必,前面被抢回去时就是不依的。
  师:再细细想想看,四婶依据的是什么,省略号省略的话补出来看。
  生:省略的话是:照我看来,祥林嫂也倔得很,她肯定不会依的,你卫老婆子说的是真的假的?
  生:上节课我们讨论到,在那样的社会里,一女不能嫁二夫。所以我觉得,四婶没说出来的话应该是:祥林嫂是一个嫁过人的女人,女人要守节,怎么可以依呢?我认为这就是四婶脑子里的常理。
  师:老师也觉得是这样。可见,四婶也是一个满脑子封建思想的人,对于祥林嫂,四婶表现出来的更多的是自私,而不是对祥林嫂的同情或者说怜悯。我特别欣赏同学把四婶的两句话与四叔说过的“可恶。然而……”联系起来,这样我们不难看出,四婶实际上与四叔和其他人一样的。同时也让我们看到,在那个社会中,就是像四婶那样看起来还是有点善心的人实际上也是凶手,这股促使祥林嫂走向死亡的力量实在太大了。
  三、生成拓展
  刚才我们一起细读的第三部分,常常是被读者忽略的。照理,祥林嫂交好运的故事,只要略带交代一下就行了。鲁迅特意单独安排这一部分,一定是有深意的。联系全文来看,思考得细密一点,我们能不能说说这一部分的作用?
  (学生再读课文有关内容,思考,交流)
  生:安排卫老婆子来拜年,再说到祥林嫂,可以更扣住“祝福”这一题目。
  生:可以把四婶写得更丰富,这一点我们上面讨论过的了。同时我们也可以更好地看出卫老婆子是怎样的货色。
  师:卫老婆子是怎样的货色呢?
  生:见利忘义,势利,讨好四婶,还有点狡猾,老是卖关子,吊四婶的胃口,就这样了,反正她是一个八面玲珑的人。
  生:我觉得卫老婆子说的肯定有添油加醋的成份。
  师:但能不能透露出一些社会现实呢?
  生:从卫老婆子身上可以看出当时,女人往往也是害女人的帮凶。这是最可悲的。
  生:卫老婆子说“这有什么依不依的”“只要用绳子一捆,塞在花轿里”什么的,“就完事了”,这些话透露出当时社会对女人是多么残忍的。
  生:还有,卫老婆子说“太太,我们见得多了”,什么样的人都有,说明像祥林嫂这样命运的女人还有不少,祥林嫂只是一个代表。
  师:看来,只要我们细读,还是能读出不少东西。从全文结构上来看,这部分还有些什么作用呢?
  生:整篇小说很沉闷的,这部分却很有点轻松,这为接下来祥林嫂再次上门的悲惨作好铺垫,形成强烈反差。
  生:听了“她真的交了好运了”时,我们读者也有点为祥林嫂高兴,可以好景不长,这样写更打动读者的心。
  师:大家说得太精彩了。细读就是要深入到文本的深处,也要瞻前观后,充分联想,调动自己的积累,这节课大家做得很好。有时候,要真正细读,还在跳出来,站在更高的层次,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如果能够把我们细读的过程或结果写下来,则更可以整理思想,加深理解。今天的作业,读大家细读祥林嫂与柳妈的谈话,以“我看祥林嫂与柳妈的对话”为题写一则短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5-06
一个受封建思想毒害之深的女人。一个看似怀有同情之心,实则导致祥林嫂命运悲剧的帮凶之一。文中,她话虽不多,但对于祥林嫂来说却句句致命。祭祀时,她虽貌似敬重祖先,实则是一个封建思想装满头脑的愚昧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