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是曹操的哪首诗里说的?当时有什么历史事件吗?

如题所述

曹操的<<短歌行>>,在赤壁之时,曹操见景生情,醉酒后横槊赋诗。《三国演义》里是这么描述的:
操坐大船之上,左右侍御者数百人,皆锦衣绣袄,荷戈执戟。文武众官,各依次而坐。操见南屏山色如画,东视柴桑之境,西观夏口之江,南望樊山,北觑乌林,四顾空阔,心中欢喜,谓众官曰:“吾自起义兵以来,与国家除凶去害,誓愿扫清四海,削平天下;所未得者江南也。今吾有百万雄师,更赖诸公用命,何患不成功耶!收服江南之后,天下无事,与诸公共享富贵,以乐太平。”文武皆起谢曰:“愿得早奏凯歌!我等终身皆赖丞相福荫。”操大喜,命左右行酒。饮至半夜,操酒酣,遥指南岸曰:“周瑜、鲁肃,不识天时!今幸有投降之人,为彼心腹之患,此天助吾也。”荀攸曰:“丞相勿言,恐有泄漏。”操大笑曰:“座上诸公,与近侍左右,皆吾心腹之人也,言之何碍!”又指夏口曰:“刘备、诸葛亮,汝不料蝼蚁之力,欲撼泰山,何其愚耶!”顾谓诸将曰:“吾今年五十四岁矣,如得江南,窃有所喜。昔日乔公与吾至契,吾知其二女皆有国色。后不料为孙策、周瑜所娶。吾今新构铜雀台于漳水之上,如得江南,当娶二乔,置之台上,以娱暮年,吾愿足矣!”言罢大笑。唐人杜牧之有诗曰:“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曹操正笑谈间,忽闻鸦声望南飞鸣而去。操问曰;“此鸦缘何夜鸣?”左右答曰:“鸦见月明,疑是天晓,故离树而鸣也。”操又大笑。时操已醉,乃取槊立于船头上,以酒奠于江中,满饮三爵,横槊谓诸将曰:“我持此槊,破黄巾、擒吕布、灭袁术、收袁绍,深入塞北,直抵辽东,纵横天下:颇不负大丈夫之志也。今对此景,甚有慷慨。吾当作歌,汝等和之。”歌曰:“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皎皎如月,何时可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歌罢,众和之,共皆欢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5-06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经常被人们引用,意思是只有酒才能解除我心头的忧虑,和李白“举杯浇愁”意思一样,但是会“愁更愁”。

曹操在<<短歌行>>中写道:'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愁?唯有杜康.'(这里的杜康,泛指美酒.)于是,很多人便以为最早的酒是杜康创造的.其实早于杜康一千年的夏人仪狄,也只是司酿酒之徒,非酒的始祖.在大汶口,龙山以及一些著名的文化遗址中,都发现了大量的酒器.早在七千年前的磁山文化时期,就有了粮食的贮存和果品的积蓄,在存放过程中自然发酵而成为酒,又经后人反覆实践,才有了人工酿酒,这就是谷物酿酒之说.

相传,酒是杜康发明的。“何以解愁,唯有杜康”,说的就是杜康造酒的典故。但是,杜康刚开始造的全是些黄酒和甜酒。最早的酒是将剩饭放入木盆闷制若干天之后,再用土布过滤而成的。看上去颜色混浊,喝起来味道淡甜很不够劲儿。为了制造一种清泽透明,既香且浓的烈性酒,杜康不知经历了多少次失败,熬过了多少不眠之夜,终于造出了一种清泽如水的烈性酒。这种酒很香,又有“杜康醉刘伶,一醉三年整”之说。因此,这种酒又叫“透瓶香”,号称:“一碗醉三年”。
第2个回答  2013-05-06
短歌行,这里讲“人生几何”意是人生时间有限,不是叫人“及时行乐”,而是要及时地建功立业。   后也用来指及时行乐。
这首《短歌行》的主题非常明确,就是作者希望有大量人才来为自己所用。曹操在其政治活动中,为了扩大他在庶族地主中的统治基础,打击反动的世袭豪强势力,曾大力强调“唯才是举”,为此而先后发布了“求贤令”、“举士令”、“求逸才令”等;而《短歌行》实际上就是一曲“求贤歌”、又正因为运用了诗歌的形式,含有丰富的抒情成分,所以就能起到独特的感染作用,有力地宣传了他所坚持的主张,配合了他所颁发的政令。
第3个回答  2013-05-06
宴长江横槊赋诗,,,,孙刘联军,火烧连环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