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为人处世的道理有哪些?

如何做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7-10

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刘备语

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2、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论语》

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3、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出自《战国策·赵策一》

记取从前的经验教训,作为以后工作的借鉴。


4、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出自《后汉书》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shī zhī dōng yú,shōu zhī sāng yú,原指在某处先有所失,在另一处终有所得。比喻开始在这一方面失败了,最后在另一方面取得胜利。

现考证,东隅为郑州,桑榆为开封。东隅亦指早晨,桑榆亦指黄昏。

5、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出自《论语》

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4-11
为人处世之道
1.勿以善小而不为 与人相处,可以说大多都是点点滴滴的琐碎小事。而在现实生活中,也总是芝麻绿豆大的小事破坏了人际和谐。因此做人也必须懂得由小及大。 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积小善成大善,无论是多小的善举·好事都应该去做;而违法背义的事情,无论多小也坚决不能做。意见为不足道的小事也许会改变你不要不屑于那些琐碎的小事,更不要忽略了其影响——做人的成功,往往就在u这些小事上。
2做人不可执迷不悟 做人不能固执己见,总是按照自己的意志去行事,否则将接二连三的犯错误,不但自己的切身利益受损,还要吞下失败的苦果,甚至一蹶不振。
3不可不择手段为名利 为了面子的光鲜,不惜牺牲自己的切身利益,骗得过不明真相的人,却骗不过自己的良心。为了面子的虚荣,最可悲之处是获得了心理的满足却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4做人不可与世不合 做人必须合群,入乡随俗。如果与世不合,违背人际规律办事,无异于背道而驰,即使付出的努力再多,当然也是劳而无功,徒自枉费心机罢了。
5做人不可讳疾忌医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缺点,就要虚心接受,问则改之。切不可妄自尊大,听不进别人的劝勉之言。
6处事要精明有度 做人不能依仗自己过于聪明,凡事都不从长远利益的角度去考量,只念眼前的利益或只图一时快活。否则“聪明反被聪明误"
7做人不可谄媚 为了讨好而卑贱地奉承别人·无耻得巴结人,在正人君子的眼中这是没有骨气!一个人一旦变得谄媚了,必然是充满邪气而毫无正气,必将为人所不齿。
8做人不可破罐子破摔 俗话说的好:积极地的人,像太阳,走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人,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人的心态有时候往往决定我们对过去的事情的看法,从而决定我们的未来。
9做人要严于律己 欲望过于强烈和热烈,就不在仅仅是对自己存在的肯定,相反会进而否定或取消别人的生存。欲望不是纯粹的·绝对的东西,它需要理智的调控与节制。为人处世更应时刻保持这种理智,不要为了肯定自己而否定别人,要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这是做人的一种姿态和责任。
10主动去做应该做的事 大家都知道“做人要主动”。其实,做事更需要主动,我们绝不能奢望好事会自己找上门来——即使会,也要随时随刻做好撞大运的准备。中国有句古话“先下手为强”。其实,这就是主动。不管是工作生活,还是为人处世,对于自己应该做的事,都要主动去做。视而不见多半会让事情变得更糟,而积极主动则能为自己赢得空间,成就人生。
11做人要“不犹豫,不后悔” 做人最重要的是:从一开始就做对事做错了,无法挽回,也不必作无谓的后悔。而要悔过自新,从中吸取教训,为以后做对事做好铺垫。
12做人不可虚荣心太大 是非名利在当今这个剧烈变幻的社会中极易导致虚荣。古人云“淡泊以明志”就是劝说人不可太过于追求虚荣,要远离名利,怡淡寡欲,不追求虚妄之事,不被名利等身外之物所羁绊。
13做人不可阳奉阴违 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这也许是很多人羡慕的一个交际技巧,但它的另一面却是油滑·投机和不诚恳。朋友之间,最忌讳的也许就是不能以诚相待,说话一套,做事一套。 人前是神, 人后是鬼,做人做到这种地步,就已经背离了社会的公德了, 成了害群之马。当然,在为人处世中,不但要自己正直,他是还要判断别人是否正直,有没有阳奉阴违。特别是对于身处顺境中的人,这一点很重要。
14做人不可盲目 有人说“成功是用目标的阶梯搭救的。”的确,人与人之间的根本差别,可以说,大多时候并不是天赋或者机遇,而在于有目标和没有目标。对于盲目的人来说岁月的流逝只不过意味着年龄的增长平庸的他们只能日复一日地重复别人的指令。因为盲目就像一条隐在尘世中的绳索,牵着迷乱的人们奔赴一个个别人成功过的目标,如同在别人嚼剩的残渣中寻觅零星的营养一般。最可怕的是,有时我们盲目到顽愚的地步,甚至在美与丑之间迷失了方向。
15做人不可迁怒于人 佛门有一句话说:“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而“不迁怒”就当自己遇到什么不开心的事情时,等够放得下,更不会因为自己的心情而怪罪他人他是,这是做人的一种高境界。 所以当年鲁哀公问孔子哪一个弟子等够真正继承他的学问,孔子说只有颜回,应为颜回“不迁怒,不贰过”。 生活中,真正能做到这一点的人不能说没有,但可以肯定的是做不大这一点的人在有人在。
16做人要本分 做人是一门艺术,做事是一种技术,学会做人才会做事。做人最根本的艺术就是“本分辱之敬而远之,和公平的本分。否则也是行不通的。
17做人不可以利累形 为人处世不能只看利益不看弊害。如果时时处处都要有利可图,到处钻营,甚至为了一点蝇头小利也不惜生命,最终是得不偿失的。 孔子曾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不过“喻于利”是人人天生就能做到的,,只是“喻于义”不是那么简单,所以人基本上都是“富贵容易安乐难”。老子因此也有一句名言:’少则得,多则获。”在佛教的经典里,烦恼也称“获”,越是烦恼,思想就越是迷惑不清。
18做人不可投机取巧 这个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有付出才能有回报,妄想用投机取巧的办法获得利益,最终会落得空劳碌的下场,反而得不偿失。投机取巧也是浮躁的表现,也许能博得一时的名利,但丧失的会更多。 做人不可从井救人 帮人自是好事,但要看帮得是不是地方,如果一厢情愿,不顾实际情况胡乱出手,不但于事无补,还徒增了自己的危险。
19做人不可见利忘义 俗话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何谓“道”?大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标准,但有一条,自己不能出卖灵魂,更不能出卖良心。做人不可见利忘义,利是短暂的,利才是长久的。
20处世不可过分自私 有人说,自私是人的天性,更有人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在如今这个强调自我的时代,这种说法得到很多人的认同,但最终的结果证明,自私的人最终伤害的都是自己。因此做人不可过分自私,否则最终还是会吞下“自私”的苦果。
21仗义先要明理 人活在世上是互助的,难免求人或被人求。求人的时候,希望人家能够仗义出手,被人求的时候,人家希望我们仗义出手。从不出手的人,我们说他自私,认人骂之,时常出手的人我们说他仗义,人人爱之,奉之,亲而近之,但仗义不是儿戏,要掌握好度。
22仗义也要量力而行 中国古训说:“人贵有自知之明”。做人最重要的就是要了解自己,能够 “认识你自己”,才算是一个明理通达的人。 正如老子所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说的是能够正确地认识别人可以算得上有智慧的人,能够正确的认识自己可以算得上聪明能干了。但可惜的是,一个人的智慧,就好比人的眼睛,虽然能够看清远处的东西,但却始终无法看见自己的睫毛。所以我们要借一面镜子来照照,但结果怎样就很难说了正反面的都有。
23做人要洒脱一点 有一句蕴含禅机的话说;“你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没有烦恼。”确实如此,正如禅门诗偈所云:“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雪;若无心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春夏秋冬,各应其时,最终我们也不过回归自然。因此,于名于利我们不妨看开些·忍让些,才能洒脱些。其实,自己的一些忍让,不仅换来自身的洒脱,更能够让人信服口服。
24处世吃亏是福 古人说”吃亏是福”是很有道理的。因为吃亏,你就成了施者,在为人处世的天平上,你已加了一个筹码。从某种意义上说,吃亏是一种境界,是一种自律和大度,是一种人格上的升华。在物质利益上不锱铢必较,在名誉地位面前不先声夺人,在人际交往中不唯我独尊。如此这般以吃亏为荣为乐,势必赢得人们的尊重和抬举。
25做人不可好心办坏事 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为了大家都幸福,世界需要热心肠。”人与人之间的确应该互相帮助,与人为善。但帮助别人也要看是不是帮得对,看能不能给人家带来益处。如果做不到这一点,还不如不帮的好,以免你的一番美意破坏了人家的好事。
26处世交友要慎重 有人说选择了一个朋友就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鲁迅诗稿中云:人生的一知己足矣。可见交友之道在于质量,而不在于数量。《增广贤文》中早已有一句名言:“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和优秀的人才交谈一番,胜过苦读十年的诗书。其实交友的原则应该如曾子所言:“以友辅仁。”就是要促进自己进步,避免自己的错误,这样的人才是应该交的。好的朋友,也是遵循这一原则与人相交。
27与人相交要择善而从 善良是一块路标,在你迷失方向时,给你指明前进的方向;善良是一口清泉,在你干渴之时,给你生命的滋润;选择善良是一双有力的手,在你无助时,给你巨大的帮助。因此心灵归宿一定是择善而从,不论善之大小。 曾子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因此,选择善良不仅在于个人品德方面,也要体现在交友方面。所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与人交往的行动上,也能要择善而从,这样才能塑造优秀的自我,才能使自己的生命的银行中拥有大量的财富,才能为自己铺平前进的道路。
28防人之心不可无 孔子有句名言说:“巧言令色,鲜矣仁。”所以做人千万不可被花言巧语所迷惑,否则只会“耳根受用心受伤”。 中国有句古话“防人之心不可无”。人的世界,虽然不想动植物那样种类繁多,但人的素质与个性确实光怪陆离的。看似凶恶的人,却可能胸如暖阳;看似老实的人,却可能有着蛇蝎心肠。不管和你交往的认识凶神恶煞,还是慈眉善目,他的话搜要掂量掂量再相信。
29害人之心不可有 放人是为了保护自己不受伤害,完全是正当的;而害人也是为了自己,却是卑劣的。“天道好还”,老天是公正的,既是卑劣的,就一定不会有好结果。
30害人终害己 害人的结果不只是给自己找冤家找麻烦,更多的时候,还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害人终害己。
31该出手时就出手 我们常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这的确是做人的一大境界。但是,这里的忍和退是要讲原则的,不是毫无限度的一味退让。以为的退让只能损失自己的根本利益,所以该出手时就出手。
32不可为小利而丢大义 见利忘义是做人的最大障碍,终究会让自己得不偿失。 孟子说得好:“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义字面前,生都可以不要,何况利呢?如果眼里是有利,势必会蒙住眼睛,甚至利益熏心。到那时,可就真的是丢了西瓜捡芝麻了。
33做是不可急功近利 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做事一定的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只想一下子“扶摇直上九万里”,那只能在原地打转。
35贪他一斗米,反失半年粮 眼前的便宜占不得,骗子的拿手好戏就是现让你尝到一些小甜头,等你你被蝇头小利所蒙蔽而放松警惕时,他们就可以大胆行事了,最终吃大亏的还是贪图便宜的你。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12-19

在这个世上,做人有做人的法则和技巧,做事有做事的规律和窍门。只有遵守这些法则和技巧,才能更好的安身处世。 我们的古人在《菜根谭》里总结了四条做人做事的法则。

第4个回答  2013-04-11
去把《论语》读完,《论语》就是讲怎麽为人处事的,能读一些史书就更好,看看那些儒者、义士是怎麽为人处事的

或者看看南怀瑾的《论语别裁》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