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物流网络布局情况是什么?

如题所述

中国物流网络�

中国作为一个转型国家,作为一个刚加入WTO的国家,必须加强宏观调控。考虑到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过“期货热”、“房地产热”、“开发区热”的教训,为防止出现 “物流园区热”,中国政府必须作出一个物流发展的总体规划,防止重复建设,浪费资源。�

我认为,中国的物流业发展可以重点发展七个物流区。

第一,珠江三角洲物流区。珠江三角洲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是中国的制造业中心之一,是中国的南大门,交通发达,经济实力雄厚。2001年,广东省的GDP占全国的11%,税收占全国的七分之一,出口占全国的40%。珠三角还有香港、澳门的优势,香港是国际商业中心、航运中心、旅游中心、金融中心,与珠江三角洲融合为一体,优势互补,已形成区域优势。在珠三角地区,拥有香港、广州、深圳等世界级集装箱码头与航空港。�

第二,长江三角洲物流区。这一区域同样是中国经济高度发达的地区,经济总量大,拥有上海、宁波国际港与南通、张家港、南京、安庆、芜湖、杭州等主要内河港。上海已规划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目前,全球最大的20多家班轮公司已进驻上海口岸,境外航商在上海设立子公司或办事处的已有100多家,货运代理2500多家。上海与香港一样,将成为世界各大航商的聚集地之一。�

第三,环渤海物流区。这一区域拥有天津、秦皇岛、大连、青岛等港口,还拥有北京、沈阳等大城市,幅射到东北、华北地区。运输量与工业产业集中度高,原材料物流量大。�

第四,郑州物流区。郑州地处中原腹地,是京广、陇海两大铁路干线交汇处,也是国道主干线京珠、连霍高速公路和310、107国道的交汇处,历来是商品集散地,有较大幅射能力,物流总量大。2000年郑州各种运输方式(不包括城市内交通)完成货运量15160万吨,其中公路12654万吨,铁路1798万吨,“九五”平均增长8.3%;2000年完成客运量12323万人,其中公路10715万人,铁路1520万人,“九五”年均增长8%。郑州是全国最大的零担货物中转站与全国重要的集装箱基地,是区域性中心城市。�

第五,武汉物流区。武汉地处长江中游,与上海、重庆遥相呼应,也是东西、南北铁路、公路交汇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有较强的幅射力,物流总量大。武汉是全国重要的内河集装箱基地与航空港。

第六,西安——兰州物流区。西安——兰州是西北重镇,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桥头堡,所在陕西与甘肃省连接着山西、河南、湖北、四川、青海、宁夏、新疆、内蒙,地处黄河中游与上游,陇海线中部,是通住中亚必经之路,西气东输的重要节点,古代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

这一地区矿产资源、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货运与客运量大。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推进,以西安——兰州——乌鲁木齐为三点一线必然形成西北地区的物流区域中心,并实施三个城市的优势互补。�

第七,重庆——成都物流区。地处西南地区中心地带,与云南、贵州、西藏、青海、甘肃、陕西、湖北接壤,是铁路、公路、水运、民航的交通枢纽。是中西部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人流的重要运衢。改革开放以来,成渝地区是吸引外资的重要区域。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推进,重庆——成都必然形成物流重镇,并实现联动发展。

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勃海在东部,郑州、武汉在中部,西安——兰州、重庆——成都在西部,形成一个总的物流网络体系。这是我个人的设想,供大家讨论。�

中国物流业发展,我一直坚持一个观念,即政府统筹规划,创造环境;企业自主运作,形成市场;中介机构强化协调,行业自律。一切要符合物流发展的客观规律,中国物流业的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形成合力,扎扎实实向前推进,才能大见成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4-16
?物流是指为了满足客户的需要,以最低的成本,通过运输、保管、配送等方式,实现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及相关信息由商品的产地到商品的消费地所进行的计划、实施和管理的全过程。

物流构成:商品的运输、仓储、包装、搬运装卸、流通加工,以及相关的物流信息等环节。

物流活动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用户服务、需求预测、定单处理、配送、存货控制、运输、仓库管理、工厂和仓库的布局与选址、搬运装卸、采购、包装、情报信息。

物流的定义

物流中的"物"是物质资料世界中同时具备物质实体特点和可以进行物理性位移的那一部分物质资料。"流"是物理性运动,这种运动有其限定的含义,就是以地球为参照系,相对于地球而发生的物理性运动,称之为"位移"。流的范围可以是地理性的大范围,也可以是在同一地域、同一环境中的微观运动,小范围位移。"物"和"流"的组合,是一种建立在自然运动基础上的高级的运动形式。其互相联系是在经济目的和实物之间,在军事目的和实物之间,甚至在某种社会目的和实物之间,寻找运动的规律。因此,物流不仅是上述限定条件下的"物"与"流"的组合,而更重要在于,是限定于军事、经济、社会条件下的组合,是从军事、经济、社会角度来观察物的运输,达到某种军事、经济、社会的要求。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