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年鉴的数据不一样?求大神解答

我们最近有个数据采集的课题,要从数据中去发现问题并尝试解答。找的是便利店的数据,但同一个统计年鉴不同年份的统计中门店数量等数据差距很大,在08年的统计年鉴中07年某省份数据是0,但07年的统计年鉴中07年该省份的数据却不为0,这样采集下来的数据参差不齐的,能找到什么规律吗?!求大神T_T感激不尽

那是因为统计口径变化的缘故。便利店的数据实际不是该省全部便利店的数据,而是规模以上的便利店数据。那几年对规模以上的定义做了调整,具体数据不太记得了,大概意思就是原来有一些规模比较小的便利店在统计范围之内,调整之后就把它算到规模以下的范围里去。而年鉴上的数据都是按照最新口径进行调整的,所以就会出现这种不同年份的年鉴数据不同的情况。年鉴最前面的编者说明中都有相关提示:读者在使用历史资料的时候请以最新年鉴为准。
一般来说,从年鉴中取了时间序列数据以后要先进行观察,对数据变化特别大的年份,应考虑当年是否有重大经济、政治因素影响,是否有统计制度调整影响,然后再决定是进行数据处理还是选择替代性指标。因为也不知道你们做数据采集具体是要做什么,所以不好给建议了。假如只是描述变化趋势及其原因,分段式描述法就比较合适。追问

谢谢大神的提示!!老师的要求其实是希望我们从多个角度去寻找关于便利店的数据,然后自己观察提出问题并尝试分析解答问题,因而数据就非常关键了。再请问,如果换是你,应该从哪些角度入手呢?

追答

看了下年鉴,应该能找到便利店个数、营业面积、从业人数、商品销售额的信息。要是我的话,先分析便利店个数的变化,哪年多了哪年少了,大概为什么多了为什么少了。然后算一下平均每个便利店的营业面积、从业人数和商品零售额,说明便利店的规模和盈利是否在一致扩张,哪一年扩张得快,哪一年扩张得慢,以及为什么扩张的速度会有不同。最后找一个目标省份或者全国的数据进行比较,说明本省便利店是否比目标省市/全国平均水平发达,吸纳就业的能力是否比它高,盈利能力是否比它强。要是我写的话,大概这些就能写出2000字左右,基本就是个小型分析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