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构思手法"?

如题所述

(一)构思本质
  完整地认识“构思”一词,有助于把握构思以及写作(包括文学创作)。构,在这里不仅指结构,而且指整体。思,是以抽象思维为主导、包括形象思维、潜意识思维(包涵基因编码程序和生平感知等意识)和灵感思维等的心理活动。构思,是作者在观察体验的基础上,提炼文章的主题意蕴并选择最佳表现方式,以指导写作实践的创造性总体思维过程。作者作为个体生命独自对文章进行整体性思考,必须依凭观察体验甚至一定计划的基础性条件。构思的目的和成果最明显的是提炼主题意蕴及其表达方式。构思及其成果的作用在于指导起草、修改以及整体写作实践。
  构思是独创,只有个体生命才有可能最先萌发创造的意念(决不可能由众人异口同声地发出)。可以说,构思这种心理现象的生命个体化及其模糊性甚而神秘性,是导致人们产生偏见和误解的根源。
  更进一步,构思是文学创作及写作过程的核心环节。文学创作及写作应当是一个系统、开放、循环的过程,包括一系列环节:由触发冲动或者接受任务开始,作者从事调查或者整理材料,进而构思,随后以文字来表现,接着向社会发表,最后接受读者反馈等。最重要的核心的环节是构思。只有构思,是纯粹个体产生的。构思前的阶段为其服务。收集材料往往以材料的性质为转移,材料的客观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材料要为构思打下基础。构思后的阶段由其所生发而来。不管是文字表现还是发表,都是构思的表现和观照。没有构思,写作就没有了中心,没有了灵魂,注定是等而下之的重复或者模仿。构思这一核心作用不容轻视。
  其实,一切人类活动都需要构思这一生命的光华。只不过,在其它方面叫法略有差别而已。有的叫意念,显得宽泛模糊。有的叫灵感,只是点出了构思的精华和契机。有的叫创意,限于广告而言。有的叫创思,倒有较高的准确性,但是认可度不高。还有的叫主意、点子、计谋等,显然都有片面性。弄清构思,有利于理解相近意义的概念,更有利于从事创造活动。
  (二)构思特点
  简而言之,构思要整体思考文章,创造出抽象思维的成果--主题意蕴(主题是外来词,而在我国古代一直被称为“意”)及其表达方式。它有如下特点:
  1.客观性。这是构思的前提所在,也就是收集材料,不管是从有目的有计划的调查,还是从生活经历中的观察和体验而得到。构思建立在对客观而又全面的材料进行分析的坚实基础之上。
  2.创造性。这是构思的灵魂所在,是最显著的特性。文章写作有一个最基本的要求:任何文章都是一种或大或小的创造,主导思想或者主题意蕴都不应该与其他文章相同。构思的创造性体现在它的主要成果主题意蕴上。在笔者看来,构思的创造有大中小三级。最大的创造是原创,这是个性化、独创性都极强的创造。一般的创造是创新,这是在既有主题意蕴上的改造和革新。最简单的创造是新颖,是在形式上或者某些次要方面不同于众。要想构思中灵感泉涌而出,首先要从人生观的根本上着力,要有一种强烈的使命观,还要开发想像力,学习科学新方法。
  3.总体性。这是构思的气魄所在。构思,一是对整个文章进行思考,二是在中国和世界的宏观背景中思考。以抽象思维为主导,逐步进入显意识和潜意识的心灵大宇宙去引爆灵感。
  4.指导性。这是构思的功效所在。构思的作用是对整体文学创作及写作活动起到指导、观照的作用。构思的成果主题意蕴将成为整个活动的核心,并不断现身。
  四个特性辩证统一在构思的运作之中。
  (三)构思成果
  1.构思最终而又最大的成果,是得出“思”的结晶—主题意蕴。写作四大要素中材料、语言和结构都是客观存在的,只有主题是作者自己产生的,并且最为重要。然而,主题的认识十分模糊。在专著教材中,主题在构思部分中或者被束之高阁,或者被片面地模糊地称为概念、观念、中心思想、思想内容等。即使在居于世界前列的我国写作理论研究中,主题认识至今还不确切,更未达到操作性的要求。如较为权威的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材《写作》中,主题被定义为:“主题是作者在文章中通过各种材料所表达的中心意思。它贯穿着文章的‘全部内容’,体现着作者写作的主要意图,包含着作者对文章中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基本认识、理解和评价。” (注4)这一认识泛泛而谈,对于把握主题没有多少帮助。这就需要重新分析认识主题意蕴。
  应当从本质出发来认识主题意蕴。主题认识应是从其本质属性--抽象性出发的:它是一个作为文章中心的对于文章对象的认识判断。所有文章的主题都是这样。主题的抽象性更表现在它的具体表达形式是一个判断句:一个有主语(可以省略)、谓语和宾语(也可以单独省略)的句子。意蕴则是在文学创作中首先确立的核心,比起单纯的主题来说要复杂得多,可以简要地说是“主题+副主题+审美意向”,往往呈现为一个复句。如《红楼梦》的主题意蕴是:特定个体生命在混沌生活中极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以及这种追求不可能达到的悲怆和幻灭。而《西游记》的主题意蕴则是:追求超越、自由、自尊的人生大道以及不能实现这种追求的迷惘。
  正如灵魂的高低决定着人的水平一样,主题意蕴的高低也决定着文章的水平,也就是说主题句具有层次性。作者一定要充分发挥主观性,让主题句达到更高的层次。不谈作者自身修养的提高问题,仅就主题意蕴本身的提炼简要一谈。
  主题意蕴可以有五个层次。(1)客观真实层次。主题意蕴最基本的层次应该是客观层次,即准确反映了作品中心内容如形象、情节的本质真实和客观特色。(2)时代特色层次。时代特色中最突出的是新颖性和先进性。作者要力求站在时代前列,以新的思想认识作为写作主导思想形成的基础。人类社会的思想认识是不断发展的,表现在文学作品中的写作主导思想当然也随之变化提高。这一点,指的是写作主导思想的共性基础。例如,中国古典文学中对于爱情认识是螺旋式发展的。在《诗经》所代表的民歌中,爱情的认识是朴素的,两情相悦。在《西厢记》中,男女青年则在封建门弟观念的束缚中挣扎突围,一见钟情终于抵挡不住世俗压力。而在《三国演义》中,男女之情完全被封建政治理性所埋没。在《水浒传中》,男女之情又走向一段倒退的曲折之路,被正统封建理学观念有意识地排斥、无意识地扭曲。在《金瓶梅》中,男女之情沉浸在肉欲的无止境满足中。而在《红楼梦》中,男女之情终于有了共同的个性追求的语言基础,但是却偏于精神的超脱。每一个作者都应该以本时代最先进的思想理论为指导,结合文章对象,形成写作主导思想,最终提炼出自己的主题意蕴。(3)文化色彩层次。要求作者的思想文化修养尤其是民族文化素养的提高,使得主题意蕴具有民族文化的色彩。(4)哲理意味层次。哲理简单说就是具有普遍性和永久性的理趣。具有哲理意味的主题意蕴给人启迪,发人深省。(5)审美生命层次。美,其实是具有自由创造本质的个体生命。主题意蕴最高的层次应该是审美的生命认识。
  2.构思的成果又包括主题意蕴的表达形式。大概有两种。
  1.结构方式。表达构思的意,常常需要一个好的结构方式,更准确地说是整体内容。不过,结构要服务于主题意蕴。高明、巧妙的结构,属于构思的责任和内容,常常靠灵感的促发。
  整体内容的结构,最突出的是社会生活的客体内容:人物、事件、环境、景观及其所存在的客观的逻辑联系。构思的目的在于使它们成为新的艺术生命的组成部分。大体有几个方面:一是人物与人物关系的建立。人物的命运,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决定着作品的规模、层次和构架。二是事件与矛盾冲突的展开。三是环境和环境的设置。三者在具体创作过程中是融为一体、综合进行的。
  2.表达手法。选择并组合最巧妙的表现手法,更好地表达主题意蕴。大则如方法流派的选择,小则如好的开头使接受者更加兴趣盎然,如正文中间结构巧妙精美,如修辞等。
  总之,构思要创造出主题意蕴及其表达方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